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开学,李悦就来找心理老师了。
李悦,高高的个子,额上一缕长发垂下,乌亮有神的眼睛若隐若现。他是校男篮的主力,但凡有他上场,总有一群美女粉丝扯开喉咙为他加油。不过,心理老师记得,好像李悦的成绩很一般。
“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别人总是看不到?”
“别人……都包括……”老师问。
“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大人,甚至我的铁哥们儿。”李悦沮丧地说。
“说来听听……”
“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我也不会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上学期,我成绩不好,表面上我装作无所谓,可心里却暗自着急。我努力调节心情,尽力弥补较弱科目,可没人看得到啊!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老师、父母还是说我‘要真努力了不可能是这个成绩’。我不想解释,只有自己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开学后,我一刻都不敢懈怠,熬夜复习、写作业,得到的只是爸妈的质疑——那么晚不睡觉想干啥?上学期期中考试,我排在班里第25名;期末考试,我变成第19名。从第25名到第19名,大家还是看到——我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可谁看见这背后我的拼搏呢?
“我不是抱怨,我知道同学个个都在努力。可从25前进6,突到19,这进步不小啊,怎么谁也看不到呢?晚上写作业复习,为了少犯困,我拼命喝咖啡,我妈骂我‘成绩不见长,咖啡下去得可真快’。您说我还有活路吗?”
安抚过李悦,老师轻声问:“李悦,能告诉我你最想听到怎样的认可吗?”
李悦想了想,满怀憧憬地说:“班主任,或重点科目的老师,对我说,‘李悦进步不小啊,前进6,可以呀’;我老爸老妈说,‘儿子都熬瘦了,成绩不错,奖励你哈’;铁哥们儿说,‘你小子成绩见长,请客请客’……可是,连一句都没有,我泄气了,一点儿温暖和鼓励都求不来。”
“李悦,你的心气很高,期望用奋斗的结果证明实力,进而让别人认可自己。我看到了你的上进和好强,看到了你的倔强与努力,也能体会你心中的痛苦和压力,我认为,一步步走到今天你很了不起。爸妈误解你不够努力,你没去澄清;老师误解你上课没好好听讲,你也没去辩解。你没有主动‘索要’自己想得到的理解、温暖和鼓励,但我看得出,周围人的认可与支持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可你想不到的是,当你默默努力,渴望周围人足够细心去观察到,并认可你的进步时,其实周围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并没有把你很辛苦甚至有点悲壮的努力看在眼里。所以,大家才有失公允地评价你甚至‘冤枉’你。想想看,为什么周围人的认可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如果他们不认可,你会认可自己努力的价值吗?
“很多人的‘自信’是建立在‘他信’基础上的,尤其是青少年。家长、老师、同龄人的认可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都不认可,大多数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否认自己努力的价值。但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值得谁去相信他呢?这是我们的文化埋在很多人心里的矛盾的种子,它是很多心理冲突的来源。
“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时期,你和你的同龄人,需要借助外界的认可和评价去建立内心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所以你的困惑是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造成的。想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就不要仅仅依靠收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树立自信,这样做太被动了,因为大多数没有经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人不太可能非常细致、准确地体察到你的心思。”
“老师,我该怎样做呢?”李悦问。
“主动展现自己,积极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别人形成对你的客观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慢慢摆脱对外界评价的无限依赖。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能站在批判别人的角度,不要只顾宣泄自己的委屈而埋怨和指责别人。比如,‘你们不理解我,你们不调查就乱下结论说我不努力……’这样沟通会引起对方的抵触,不利于客观认清事实。正确的做法是在处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之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别人,‘我的努力你们没有看到,这样评价我不太公平,我觉得很委屈……’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对你最有效的忠告。”
李悦,高高的个子,额上一缕长发垂下,乌亮有神的眼睛若隐若现。他是校男篮的主力,但凡有他上场,总有一群美女粉丝扯开喉咙为他加油。不过,心理老师记得,好像李悦的成绩很一般。
“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别人总是看不到?”
“别人……都包括……”老师问。
“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大人,甚至我的铁哥们儿。”李悦沮丧地说。
“说来听听……”
“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我也不会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上学期,我成绩不好,表面上我装作无所谓,可心里却暗自着急。我努力调节心情,尽力弥补较弱科目,可没人看得到啊!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老师、父母还是说我‘要真努力了不可能是这个成绩’。我不想解释,只有自己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开学后,我一刻都不敢懈怠,熬夜复习、写作业,得到的只是爸妈的质疑——那么晚不睡觉想干啥?上学期期中考试,我排在班里第25名;期末考试,我变成第19名。从第25名到第19名,大家还是看到——我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可谁看见这背后我的拼搏呢?
“我不是抱怨,我知道同学个个都在努力。可从25前进6,突到19,这进步不小啊,怎么谁也看不到呢?晚上写作业复习,为了少犯困,我拼命喝咖啡,我妈骂我‘成绩不见长,咖啡下去得可真快’。您说我还有活路吗?”
安抚过李悦,老师轻声问:“李悦,能告诉我你最想听到怎样的认可吗?”
李悦想了想,满怀憧憬地说:“班主任,或重点科目的老师,对我说,‘李悦进步不小啊,前进6,可以呀’;我老爸老妈说,‘儿子都熬瘦了,成绩不错,奖励你哈’;铁哥们儿说,‘你小子成绩见长,请客请客’……可是,连一句都没有,我泄气了,一点儿温暖和鼓励都求不来。”
“李悦,你的心气很高,期望用奋斗的结果证明实力,进而让别人认可自己。我看到了你的上进和好强,看到了你的倔强与努力,也能体会你心中的痛苦和压力,我认为,一步步走到今天你很了不起。爸妈误解你不够努力,你没去澄清;老师误解你上课没好好听讲,你也没去辩解。你没有主动‘索要’自己想得到的理解、温暖和鼓励,但我看得出,周围人的认可与支持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可你想不到的是,当你默默努力,渴望周围人足够细心去观察到,并认可你的进步时,其实周围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并没有把你很辛苦甚至有点悲壮的努力看在眼里。所以,大家才有失公允地评价你甚至‘冤枉’你。想想看,为什么周围人的认可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如果他们不认可,你会认可自己努力的价值吗?
“很多人的‘自信’是建立在‘他信’基础上的,尤其是青少年。家长、老师、同龄人的认可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都不认可,大多数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否认自己努力的价值。但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值得谁去相信他呢?这是我们的文化埋在很多人心里的矛盾的种子,它是很多心理冲突的来源。
“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时期,你和你的同龄人,需要借助外界的认可和评价去建立内心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所以你的困惑是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造成的。想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就不要仅仅依靠收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树立自信,这样做太被动了,因为大多数没有经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人不太可能非常细致、准确地体察到你的心思。”
“老师,我该怎样做呢?”李悦问。
“主动展现自己,积极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别人形成对你的客观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慢慢摆脱对外界评价的无限依赖。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能站在批判别人的角度,不要只顾宣泄自己的委屈而埋怨和指责别人。比如,‘你们不理解我,你们不调查就乱下结论说我不努力……’这样沟通会引起对方的抵触,不利于客观认清事实。正确的做法是在处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之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别人,‘我的努力你们没有看到,这样评价我不太公平,我觉得很委屈……’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对你最有效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