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被动学习,具体表现为陈旧的学习方式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变革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内容、新探索,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
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小学语文教师把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心”,致力解决“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这一首要问题。要从根本上变革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势必要重构课堂流程。围绕“学习方式变革”,梅沙小学已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小学语文成长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内涵
语文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预习、展示、探究、合作和拓展。这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根据课文学习的具体需要作出删减或组合,也可调换顺序。
预习环节让学生读课文三遍,圈出生字词,给生字注音组词,标出自然段,划出优美的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展示环节则是让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而获得更多解题思路,展示内容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板书、朗读、背诵、讲解等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小品、漫画、书信、快板、唱歌、板书等表现方式。探究环节即是学生针对预习环节中提出的不懂问题,展示交流环节还未能完全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发表个人见解,教师适当点拨答疑,在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合作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帮助,解决学习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至于拓展环节,它是根据课堂内容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开放学习能力。
二、模式的实效性
1. 在预习课文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会使学习更有意义。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一切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皆起源于问。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教会学生在哪儿找疑点。
一般而言,疑点可以发生在新旧内容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疑惑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和紧要处、答题思路的解析过程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转变视角,提出问题。所以,一方面,通过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内驱力和串联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以上流程学习来产生问题,让学习过程成为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发问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2. 在展示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因素,这就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时机的把握,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教学《燕子》这篇文章,教师可抓住时机,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燕子的特征有哪些?你印象中的燕子和本文中的燕子有什么区别?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另外,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学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进行难度系数较大的提问,逐步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
信息技术环境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的影响是开放性的。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学生对草塘的景色和北大荒充满了向往之情。可让学生以“北大荒的昨天、今天、明天”为题,到网上去查阅介绍草塘、北大荒的图片、文字资料、歌曲、动人故事等。教学《难忘的一课》,可指导学生选择“中国伟人知多少”或“了解台湾”等为题,搜集网上资料或参加讨论等。
3.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學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成长课堂模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发挥集体智能,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4. 在拓展实践中提高学生开放学习能力
学习语文,重在运用。而语文学科本身,应是开放的课程。利用学校毗邻东部华侨城茶溪谷这一教育资源,我们开展了“认识茶叶”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了拓宽学习时空,笔者相继开展了以“茶叶的历史”“茶叶的诗歌”“茶叶的种植”“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制作”“茶叶的贸易”“茶叶的表演”等为课题的研究性语文学习。在课题研究中,笔者不仅带学生去茶溪谷参观游览,让学生实地考察、体验茶园,听导游介绍茶叶,亲身感受炒茶制茶的点点滴滴,还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茶叶相关资料。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搜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笔者对其进行分类和展示,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一篇有关茶叶的研究学习报告。可以选取自己最关心的或者是最感兴趣的内容写,可以采用绘画、朗诵、诗歌创作等学习方式来展示。很多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学会了自主学习,也懂得了如何与同学合作学习,开放性学习意识大大增强。
责任编辑
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小学语文教师把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心”,致力解决“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这一首要问题。要从根本上变革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势必要重构课堂流程。围绕“学习方式变革”,梅沙小学已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小学语文成长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内涵
语文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预习、展示、探究、合作和拓展。这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根据课文学习的具体需要作出删减或组合,也可调换顺序。
预习环节让学生读课文三遍,圈出生字词,给生字注音组词,标出自然段,划出优美的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展示环节则是让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而获得更多解题思路,展示内容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板书、朗读、背诵、讲解等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小品、漫画、书信、快板、唱歌、板书等表现方式。探究环节即是学生针对预习环节中提出的不懂问题,展示交流环节还未能完全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发表个人见解,教师适当点拨答疑,在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合作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帮助,解决学习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至于拓展环节,它是根据课堂内容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开放学习能力。
二、模式的实效性
1. 在预习课文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会使学习更有意义。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一切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皆起源于问。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教会学生在哪儿找疑点。
一般而言,疑点可以发生在新旧内容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疑惑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和紧要处、答题思路的解析过程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转变视角,提出问题。所以,一方面,通过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内驱力和串联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以上流程学习来产生问题,让学习过程成为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发问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2. 在展示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因素,这就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时机的把握,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教学《燕子》这篇文章,教师可抓住时机,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燕子的特征有哪些?你印象中的燕子和本文中的燕子有什么区别?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另外,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学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进行难度系数较大的提问,逐步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
信息技术环境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的影响是开放性的。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学生对草塘的景色和北大荒充满了向往之情。可让学生以“北大荒的昨天、今天、明天”为题,到网上去查阅介绍草塘、北大荒的图片、文字资料、歌曲、动人故事等。教学《难忘的一课》,可指导学生选择“中国伟人知多少”或“了解台湾”等为题,搜集网上资料或参加讨论等。
3.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學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成长课堂模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发挥集体智能,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4. 在拓展实践中提高学生开放学习能力
学习语文,重在运用。而语文学科本身,应是开放的课程。利用学校毗邻东部华侨城茶溪谷这一教育资源,我们开展了“认识茶叶”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了拓宽学习时空,笔者相继开展了以“茶叶的历史”“茶叶的诗歌”“茶叶的种植”“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制作”“茶叶的贸易”“茶叶的表演”等为课题的研究性语文学习。在课题研究中,笔者不仅带学生去茶溪谷参观游览,让学生实地考察、体验茶园,听导游介绍茶叶,亲身感受炒茶制茶的点点滴滴,还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茶叶相关资料。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搜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笔者对其进行分类和展示,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一篇有关茶叶的研究学习报告。可以选取自己最关心的或者是最感兴趣的内容写,可以采用绘画、朗诵、诗歌创作等学习方式来展示。很多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学会了自主学习,也懂得了如何与同学合作学习,开放性学习意识大大增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