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实行的分层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职业学校分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现有教学资源,以便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关键词:分层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资源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本身具有不同智能结构和认知方式,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也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观点。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认知、兴趣的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有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胡兴宏提出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模式等。本文结合自己在实施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层教学的做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更加明确具体了。比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堂上,A层学生必须理解苏词风格,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揣摩词的意境美。B层学生理解苏词风格并与前文的柳词比较。C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作业布置上,C层侧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A层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苏轼对海南的贡献》,或改写《赤壁怀古》。这样,A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这样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一些学生因没有压力、动力而厌学,一些学生因听不懂,完不成作业而弃学的现象。
二、现行两种分层教学的弊端
(一)分层走班带来的困难
所谓“分层走班”,即对需要分层的课程,把同年级学生按一定标准分层组班,走班教学。这样当分层的科目不止一科时,经常要打破原来的班级上课,在教学课时、教室的安排上很难协调好,对原有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况且,A、B、C三个层次,一般层次高的纪律会好些,反之亦然,那么,在师资分配上,谁愿意教基础差的一层呢?
(二)分层不走班的尴尬
所谓“分层不走班”,即在一个班级里,依据某课程的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但在授课、考试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一起进行。要求授课教师从备课、讲课、练习设计、测验等环节,因层而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且不说教师们授课的学生多,难于记住谁在哪个层次。单说课堂上B层学生想答A层题,老师能说“不”吗?
(三)两种分层方式的相同弊端
1、分层标准不明确
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其标准只是大致的,各层的教学目的很笼统,以致学生不明确自己学A层与学B、C层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分与不分都一样,甚至有许多学生为了减轻压力,愿意到B层甚至C层、D层。
2、操作不规范
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明显地印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而无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差异。这样的所谓分层,不仅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重蹈优差生区别对待,“重优轻差”的旧辙。
3、评价不合理
首先,一些分层考试的试卷只是个别题目难易不同,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算难,什么样的才算易,出题老师也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其次,分层考试中倘若A层学生答了难度较大的试题,其结果是可能是B、C层学生的分数会超过A层,这对学生评优很不公平。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A层。
三、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几点建议
要使分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就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各校实际进行分层。
(一)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分层。
分层的初衷是照顾个体差异,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关注每位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一个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语文卷面成绩低的学生,未必口语表达能力差;常规课堂上好动的学生,未必想象能力差。由此看来,简单地依据考试成绩来分层是不科学的。学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因此,考虑到初中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语文分层教学应充分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分为普通型、特色型、升学型三个层次(即三大板块)。
1、普通型(基础型、普及型)
《初中语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分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管怎么分层,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掌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普通型的教学层次要满足大众胃口,依《标准》要求教学,同时,作为普及性,授课、评价要求不能太高,以本班低层次学生能接受为主。
2、特色型(兴趣型)
《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发展特长的需要确定,学生可按自己意愿选修。”特色型教学层次的设置,正好迎合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某些兴趣爱好或专长的学生口胃。教材可选用校本教材。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校本教材可开设《诗词赏析》、《阅读与写作》、《天祝文化》、《我的心声》、《爱好写作》、《口语训练》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
3、升学型(挑战型)
不可否认,现行教材如果不进行深入挖掘,就很难适应当前的升学需要,我们便在其它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让他们扎实掌握语言基本功,让他们有很强的阅读和独立写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升高中的应试中游刃有余。
现代教育观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拟定以上教学层次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层次,而绝不是强制性的。一学期后,学生可视情况重新选择或学校依学生兴趣调整各层次的内容设置。
关键词:分层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资源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本身具有不同智能结构和认知方式,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也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观点。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认知、兴趣的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有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胡兴宏提出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模式等。本文结合自己在实施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层教学的做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更加明确具体了。比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堂上,A层学生必须理解苏词风格,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揣摩词的意境美。B层学生理解苏词风格并与前文的柳词比较。C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作业布置上,C层侧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A层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苏轼对海南的贡献》,或改写《赤壁怀古》。这样,A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这样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一些学生因没有压力、动力而厌学,一些学生因听不懂,完不成作业而弃学的现象。
二、现行两种分层教学的弊端
(一)分层走班带来的困难
所谓“分层走班”,即对需要分层的课程,把同年级学生按一定标准分层组班,走班教学。这样当分层的科目不止一科时,经常要打破原来的班级上课,在教学课时、教室的安排上很难协调好,对原有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况且,A、B、C三个层次,一般层次高的纪律会好些,反之亦然,那么,在师资分配上,谁愿意教基础差的一层呢?
(二)分层不走班的尴尬
所谓“分层不走班”,即在一个班级里,依据某课程的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但在授课、考试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一起进行。要求授课教师从备课、讲课、练习设计、测验等环节,因层而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且不说教师们授课的学生多,难于记住谁在哪个层次。单说课堂上B层学生想答A层题,老师能说“不”吗?
(三)两种分层方式的相同弊端
1、分层标准不明确
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其标准只是大致的,各层的教学目的很笼统,以致学生不明确自己学A层与学B、C层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分与不分都一样,甚至有许多学生为了减轻压力,愿意到B层甚至C层、D层。
2、操作不规范
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明显地印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而无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差异。这样的所谓分层,不仅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重蹈优差生区别对待,“重优轻差”的旧辙。
3、评价不合理
首先,一些分层考试的试卷只是个别题目难易不同,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算难,什么样的才算易,出题老师也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其次,分层考试中倘若A层学生答了难度较大的试题,其结果是可能是B、C层学生的分数会超过A层,这对学生评优很不公平。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A层。
三、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几点建议
要使分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就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各校实际进行分层。
(一)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分层。
分层的初衷是照顾个体差异,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关注每位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一个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语文卷面成绩低的学生,未必口语表达能力差;常规课堂上好动的学生,未必想象能力差。由此看来,简单地依据考试成绩来分层是不科学的。学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因此,考虑到初中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语文分层教学应充分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分为普通型、特色型、升学型三个层次(即三大板块)。
1、普通型(基础型、普及型)
《初中语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分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管怎么分层,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掌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普通型的教学层次要满足大众胃口,依《标准》要求教学,同时,作为普及性,授课、评价要求不能太高,以本班低层次学生能接受为主。
2、特色型(兴趣型)
《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发展特长的需要确定,学生可按自己意愿选修。”特色型教学层次的设置,正好迎合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某些兴趣爱好或专长的学生口胃。教材可选用校本教材。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校本教材可开设《诗词赏析》、《阅读与写作》、《天祝文化》、《我的心声》、《爱好写作》、《口语训练》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
3、升学型(挑战型)
不可否认,现行教材如果不进行深入挖掘,就很难适应当前的升学需要,我们便在其它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让他们扎实掌握语言基本功,让他们有很强的阅读和独立写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升高中的应试中游刃有余。
现代教育观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拟定以上教学层次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层次,而绝不是强制性的。一学期后,学生可视情况重新选择或学校依学生兴趣调整各层次的内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