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初中语文在应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提问方式不合理、对本质认识不足、忽视过程重要性等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应当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从而提升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启发式教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广泛认可。但是,实践中部分学校对该方法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新举措强化应用。
一、采取合理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角色。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将提问作为重要引导工具,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目前,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提问方式存在不足,出现了方式不科学或内容片面等问题。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采取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到位,也不易于将知识记忆与能力培养融合。
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思考为纽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熟悉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塑造学生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目前,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仍未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本质,不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尤其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滞后于新教学方法的需求。为实现提问的合理性,促进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式和案例分析式的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是实现合理性提问、强化各环节联系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自主研究,以开放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探寻解决方法。如此,可以将启发教学中的提问、协助和评价分别对应到案例分析的各环节。以此为基础设置问题,往往更加科学合理,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针对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育方法认识的不足,应当结合教学研究开展培训工作,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而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面,需要在课堂内更广泛地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保障。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强化对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运用。
例如,前文提到的《苏州园林》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框景”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选取园林的景色全图与通过窗户拍摄的同一景色图片进行对比。学生会很快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这种直观感受也有利于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结构以视频或演示文稿的方式上传,供学生预习使用,为学生在课堂的思考探究奠定知识基础。另外,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也可以通过播放案例或参考资料实现。
三、重视学生个性与差异
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也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发展方面。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知识传授,还需要以听说读写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习惯于预设答案。所谓的启发过程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走向预设答案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的驱动因素从过程变为结果,即重视最终“正确”结果的产生,但忽视了学生探索过程中习得的良好习惯和素养。在表现形式来看,过分重视结果的一致性导致教师将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学生在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个体间思考方式和思考速度的不同。最终,对启发式的应用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薄弱的个体逐渐无法跟上教学进程。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受教育对象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的。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启发式教学难以兼顾每个个体,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首先,摒弃预设标准答案的习惯,为启发式教学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氛围。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養,初中语文教学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包容学生的个性化思想。
其次,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差异,调整启发式教学的节奏和流程。认真开展学情分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成绩或习惯,作为规划课程内容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开展互动,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下的状况,从而做出合理调整,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我国初中语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启发式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在实践中也较为明显。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勇于探索新理论,并将创新性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步探寻到适用于自身的方法,开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
一、采取合理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角色。在语文教学中一般将提问作为重要引导工具,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目前,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提问方式存在不足,出现了方式不科学或内容片面等问题。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采取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到位,也不易于将知识记忆与能力培养融合。
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思考为纽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熟悉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塑造学生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目前,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仍未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本质,不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尤其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滞后于新教学方法的需求。为实现提问的合理性,促进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式和案例分析式的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是实现合理性提问、强化各环节联系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自主研究,以开放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探寻解决方法。如此,可以将启发教学中的提问、协助和评价分别对应到案例分析的各环节。以此为基础设置问题,往往更加科学合理,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针对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育方法认识的不足,应当结合教学研究开展培训工作,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而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面,需要在课堂内更广泛地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保障。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强化对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运用。
例如,前文提到的《苏州园林》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框景”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选取园林的景色全图与通过窗户拍摄的同一景色图片进行对比。学生会很快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这种直观感受也有利于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结构以视频或演示文稿的方式上传,供学生预习使用,为学生在课堂的思考探究奠定知识基础。另外,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也可以通过播放案例或参考资料实现。
三、重视学生个性与差异
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也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发展方面。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知识传授,还需要以听说读写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习惯于预设答案。所谓的启发过程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走向预设答案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的驱动因素从过程变为结果,即重视最终“正确”结果的产生,但忽视了学生探索过程中习得的良好习惯和素养。在表现形式来看,过分重视结果的一致性导致教师将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学生在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个体间思考方式和思考速度的不同。最终,对启发式的应用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薄弱的个体逐渐无法跟上教学进程。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受教育对象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的。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启发式教学难以兼顾每个个体,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首先,摒弃预设标准答案的习惯,为启发式教学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氛围。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養,初中语文教学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包容学生的个性化思想。
其次,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差异,调整启发式教学的节奏和流程。认真开展学情分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成绩或习惯,作为规划课程内容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开展互动,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下的状况,从而做出合理调整,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我国初中语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启发式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在实践中也较为明显。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勇于探索新理论,并将创新性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步探寻到适用于自身的方法,开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