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仅有助于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力,也有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潜力,甚至有助于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利用SWOT法分析我国当前承接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IT服务;外包;对策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51-02
  
  1 IT服务外包的定义及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
  
  从概念上说,IT服务外包(IT 0utsourcing),又称为IT资源外包,就是企业将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或信息功能整体或部分地移交给外部的专业性公司管理与执行,由其按照双方约定的条款,承担起企业IT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甚至业务流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来替代原来内部IT部门或人员的工作,以精简机构、降低费用、提高效率的服务模式。
  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动因包括:我国发展IT服务外包的潜力巨大。我国的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至今规模还很小,2005年全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大约为9.6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外包出口总量的2.3%。 显然,我国发展服务IT外包的潜力巨大;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尤其IT外包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将极大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的比例,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
  
  2 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
  
  2.1 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优势和机遇
  (1)中国的人才优势。中国承接外包服务的显著优势,在于可以供给的人才众多。有关资料显示,同软件外包第一大国印度相比,中国的人才储备从某种程度而言相对充足,且流失率相对较小,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据了解,我国从事软件外包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 自2003 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应届毕业大学生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软件专业在校本科生5.1万人,软件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104万人。2005年底,中国试办了35所软件学院和35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见图1、2)就连印度的几大软件外包企业也对中国的软件人才垂涎不已,印度软件公司Infosys在上海时就表示表示,预计2007年将在全球聘用6500名技术人员,其中在中国招聘比例最高。
  图1 计算机专业人才发展图示
  (2)中国的商业环境优势。科尔尼公司在《2004 年全球主要离岸业务地点吸引力指数》中指出,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2001年,中国位居世界第6位,印度排在第45位,因此中国的商业环境是中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另一个优势。 首先,中国是制造业基地,在产品软件、嵌入式软件方面具备着天然优势,且同制造业相关的ERP、物流等软件也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强项。其次,中国政府给予了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和软件外包服务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还包括产业倾斜的贷款政策、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扶持。最后,中国具有高质量和大规模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这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3)高速增长的软件外包市场。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美国的软件产值中,1/3需要通过外包来完成。2004年,进人软件外包领域的公司增加了近30%,整个市场规模达到289亿美元,有能力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公司增加了40%。整体上看,软件外包的兴起己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虽然中国IT服务市场短期内跟世界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Gartner公司仍然大胆预测,在2007年到2010年,中国的IT外包市场规模将进入世界三强,而到2015年中国会跃居全球首位。 
  (4)与日韩开展外包合作优势明显。我国与日本、韩国文化相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承接日韩服务外包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接近,生活习惯和文化相通,日本人并不是很适应与印度人合作,更属意与中国人合作。随着中国软件公司成长,日本的外包合同也逐渐流向中国。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杭州等几个主要城市已形成了区域外包中心。
  2.2 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的劣势与挑战
  (1)复合型人才缺乏。我国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兼具语言和技术或管理能力的人。由于我国是非英语国家,因此除少量归国留学生外,技术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普遍不高,成为在同印度、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竞争时的一大劣势。
  (2)企业规模偏小。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以占主体的IPO企业为例,2004年,上海软件企业收入超千万的企业有191家,占全市软件企业总数的11.4%,收入超亿元的只有35家。而80%以上企业规模偏小,雇员数在50人以下(见下表)。这同软件出口大国印度的万人规模企业比较相差甚远。
  (3)IT服务外包竞争更趋激烈。许多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为承接服务外包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抢占国际外包市场。如印度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本国企业承接IT服务外包。一方面采取开放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为承接IT外包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支持,这直接促进了印度IT服务外包出口的快速发展。
  (4)开拓欧美市场的难度较大。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欧美,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接近全球40%,而日本仅占10%。我国目前还无法承接来自欧美的软件外包大单,尽管在对日软件外包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业务量小,远不足以支撑我国成为服务外包承接大国。尤其我国在语言方面不占优势,这对我国企业开拓欧美市场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 我国承接IT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
  政府应该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借鉴在承接IT外包业务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的经验,从宏观方面进行管理,相应地给予有力的支持。
  (1)制定促进承接外包的政策措施。为了尽快扶持一批IT接包企业,国家有必要研究制定一些促进企业承接外包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建议尽快建立有关部门协调管理机制以便对承接外包业务予以统筹并实施宏观指导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借鉴印度经验,政府方面抓紧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外包出口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进出口、出口信贷、信用保险、设立境外研发和营销机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重视软件教育与培训,注重人才培养。对软件教育与培训给予重视和具体支持,为软件专业学生提供全英文授课、多项奖学金及面向产业的培训;依靠中介机构和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外语能力。
  (3)以日、韩市场为立足点开拓欧美市场。中国承接日、韩服务外包具有比较优势,建议从政府层面积极推动中日、中韩企业继续合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日、韩出口。第一,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大力培养贴近市场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具有专业和语言优势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工;第二,政府部门要及时为企业提供发包国方面的有效信息服务,引导国内企业与欧美一些大型外包公司进行分包合作,帮助国内企业在欧美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
  (1)积极建立学习型组织。跨国公司通常不会自主地分享或提供产品开发的知识或技术,承接企业如果想通过跨国公司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竞争力就要形成学习型组织。当企业的战略事业单元(SBU)都成为学习型组织时,外包整体就能够更加有效地达到战略协调、知识共享、能力互补和信息技术兼容等经营管理的目标。企业才能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支持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以及整个组织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发展。
  (2)“帮带模式”培养项目经理。我国在承接国外IT服务外包时应重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能够独挡一面的外包项目经理,而“帮带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一方面,软件服务外包公司外派员工去发包商处实地学习,适应其操作规范,然后回国带领项目小组成员;另一方面他们请下级小型外包企业外派人员去他们公司学习,适应他们的操作规范,再回原企业带领项目小组承接该公司发出的下级外包业务。这样无疑能够带动整个软件外包行业的人才链循环不断地提升,为中国企业早日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独立接包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国内IT接包企业容易忽视而欧美客户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欧美企业在选择IT外包供应商时就是因为能够达到他们信息安全要求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而最终转向IT外包发展相对成熟的印度。因此,国内接包企业应从意识和行动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样才能让客户放心地把研发项目的某个中间环节交给我国企业来做。因此,我国IT接包企业应在政府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前提下,注重自我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
  
  参考文献
  [1]辜王景.中国软件外包业的规模与人才之痛[N].北京商报,2007-1-18.
  [2]刘重.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6,(4).
  [3]郑鸿飞,任荣明.离岸服务外包及中国对策[J].上海管理科学,2005,(2).
  [4]李晶晶.服务外包产业面面观[N].中国经济,2007-1-9.
  [5]周小和,陈超.我国企业承接软件外包业务的对策[J].经济师,200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了PLC和触摸屏在磁流变抛光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方案设计及硬件组成,然后对组态的触摸屏主要画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磁流变抛光机;触摸屏;PLC;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65-01    1 系统方案设计和组成    1.1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时,触摸屏以界面
期刊
摘 要:防水透湿功能织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层压织物双向拉伸特性,开发新型防水透湿层压织物,产品是具有防水、透湿、透气、挡风、保暖于一体的新型高档纺织品。  关键词:防水性;透湿性;PTFE层压织物  中图分类号:TB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91-02    近年国内的休闲装和便服面料中使用有呼吸功能的层压织物(如
期刊
摘 要:探讨了我国银监会从央行分离后货币政策与银监会职能的协调与互动关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联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银行监管;协调 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25-0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相应地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立出来,客观上提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进行有效协调的问题。目
期刊
摘 要:东莞台商会馆大楼拟建于东莞市南城,东莞大道与鸿福路交汇处南测,北邻东莞大道,交通十分便利。主楼地面以上高68层,为框筒结构,裙楼地面以上高6-10层,为框架结构,均设地下室3层,深度约15m,建成后将成为东莞的标志性建筑。场地距黄旗山断裂较近。  关键词:工程勘察;手段;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TU113.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93-0
期刊
摘 要: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以其独特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现实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市场存在受托人空壳化和市场角色分散化的矛盾,严重阻碍了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根据国外的经验,打造专业化捆绑式的受托人机构将成为发展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关键。  关键词:集合企业年金;受托人空壳化;专业化受托人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在生产运作中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逐渐增多,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通过激励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研究如何让企业自主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责任;激励;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74-02    1 上市公司的特性分析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
期刊
摘 要: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性,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对桥梁进行评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桥梁的安全性评介管理系统,实现了桥梁评估结果在桥梁模型上显示的可视化。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TU3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78-02    1 引言    桥梁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有事故发生,给国家造成巨大
期刊
摘 要:自从国内首只上市开放式基金于2004年5月12日成立以来,LOF基金发展迅速,数量增多,规模扩大。采用实证方法对15只LOF基金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考察样本基金在评价期内的日收益率以及与复合指数日收益率的比较,发现了LOF基金规模和收益之间存在的一些关系,为投资者选择LOF基金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LOF基金;基金规模;日收益率;复合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 要:介绍了PPP模式在城市交通建设资金融资的应用和优势,探讨我国融资环境不利于PPP模式健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方向。  关键词:融资模式;城市交通设施;PPP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73-01    1 PPP供给模式介绍    PPP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
期刊
摘 要:根据1998年1月1日-2006年5月1日上证综指数据,采用GJR-GARCH模型对上证股市收益率的统计特性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上证股市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现象。结论表明:(1)上证综合指数序列存在冲击的非对称性,同时也存在着杠杆效应;(2) 由拟合得到的新闻影响曲线可以看出,GJR-GARCH模型的新闻影响曲线也是非对称的,同样强度的利空消息较利好消息对未来波动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