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98-01
实践研究表明:课堂的开放,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开放教学内容,让课堂生活化
很多老师认为教学是把书本的新知识讲完,练习题让学生做完,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体与教材的联系和作用。我们的教学,首先是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特别是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学生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我这样设计:国庆节期间,商家为促销,对原价100元的玩具降价10%,应付多少钱,再涨价10%,应付多少钱,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马上说出了答案,再将题目改成“一件衣服,连续两次降价后的价钱是100元,求平均每次的降价率。”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题。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生活化后,学生探索知识欲望高涨。
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想法也就更贴近生活,更富有创造性。这样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教学过程,让课堂活动化
“智慧是动作开始,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是皮亚杰的一句名言。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它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上发生、发展。教师应放手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区发现,亲自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学习活动。
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准备了不同半径的圆形卡片、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足够的线绳,课上分给了各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圆的周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出来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小组汇报测算的结果。通过汇报,学生归纳为:绕绳法、滚动法等方法,这时我启发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测量太麻烦了,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很快得出了运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最简便。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按部就班地牵住学生走,没有规定学生用同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没有要求学生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方法。教师只是在导、放、收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是实践活动中,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这样开放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信心,还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等数学素质。
三、开放练习设计,让课堂自主化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练习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样长期下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开放练习设计,不光是教师的事,学生也可以参与练习题的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和乐于创新的阵地。
如在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首先与学生一起整理该单元的知识,然后在联系中,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练习设计,并要求学生把设计好的题目进行互相抢答。结果有的学生设计了贴近生活的填空题,有的设计了颇有思考的判断题,有的设计了很有心思的操作题,有的设计了新颖有趣的口答题。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学生还出了几道很有水平的开放题(如谁能结合本单元用“线”来组词?请你用一条直线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部分?)……
这样的练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既要动口表述、动脑想题、动手做题、又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感受,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了学习,课堂气氛一时动如龙,一时又静如山,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收到的教学效果无法形容。
总之,让数学课“开放”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来引领学生享受数学、学习数学,用开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的快乐,根據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实施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殿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刘冬梅,女,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学校中学教师。从教16年一直从事数学学科教学,先后在东三省地区发表过多篇论文,出过省级课改示范课,曾连续被评为市级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实践研究表明:课堂的开放,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开放教学内容,让课堂生活化
很多老师认为教学是把书本的新知识讲完,练习题让学生做完,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体与教材的联系和作用。我们的教学,首先是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特别是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学生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我这样设计:国庆节期间,商家为促销,对原价100元的玩具降价10%,应付多少钱,再涨价10%,应付多少钱,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马上说出了答案,再将题目改成“一件衣服,连续两次降价后的价钱是100元,求平均每次的降价率。”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题。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生活化后,学生探索知识欲望高涨。
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想法也就更贴近生活,更富有创造性。这样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教学过程,让课堂活动化
“智慧是动作开始,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是皮亚杰的一句名言。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它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上发生、发展。教师应放手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区发现,亲自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学习活动。
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准备了不同半径的圆形卡片、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足够的线绳,课上分给了各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圆的周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出来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小组汇报测算的结果。通过汇报,学生归纳为:绕绳法、滚动法等方法,这时我启发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测量太麻烦了,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很快得出了运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最简便。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按部就班地牵住学生走,没有规定学生用同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没有要求学生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方法。教师只是在导、放、收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是实践活动中,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这样开放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信心,还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等数学素质。
三、开放练习设计,让课堂自主化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练习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样长期下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开放练习设计,不光是教师的事,学生也可以参与练习题的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和乐于创新的阵地。
如在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首先与学生一起整理该单元的知识,然后在联系中,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练习设计,并要求学生把设计好的题目进行互相抢答。结果有的学生设计了贴近生活的填空题,有的设计了颇有思考的判断题,有的设计了很有心思的操作题,有的设计了新颖有趣的口答题。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学生还出了几道很有水平的开放题(如谁能结合本单元用“线”来组词?请你用一条直线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部分?)……
这样的练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既要动口表述、动脑想题、动手做题、又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感受,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了学习,课堂气氛一时动如龙,一时又静如山,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收到的教学效果无法形容。
总之,让数学课“开放”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来引领学生享受数学、学习数学,用开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的快乐,根據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实施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殿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刘冬梅,女,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学校中学教师。从教16年一直从事数学学科教学,先后在东三省地区发表过多篇论文,出过省级课改示范课,曾连续被评为市级数学学科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