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V形坡口传统焊接与改进焊接技术后的比较探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p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焊接连接是核电、燃煤发电及石油化工、造船等行业中管道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传统的焊接方法相对现在目前的市场竞争局面不占优势,耗人力物力。此时,作为焊接人员必须得创新焊接方法,提高生产能力及降低成本投入。特别是V形坡口的焊接工艺,本文着重对V形坡口传统焊接方法的经济与新工艺进行比较,以实践证明新工艺的经济性及技术创新的成功。
  关键词: V形坡口;焊接
  中图分类号:P755.1
  一、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焊接工艺高速高效化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高焊接生产的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焊接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受到焊接生产企业的重视.现代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及传感器技术、高性能CPU芯片等现代高新技术的融入,使现代焊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焊接工艺高效化、焊接电源控制数字化、焊接质量控制智能化、焊接生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和以激光焊接为代表的先进焊接技术取得的突破与发展。
  在多丝多弧焊接新工艺方面,日木、瑞士、德国等国公司在多根焊丝配以单个或多个电源方而开展了大量的焊接研究工作.在提高焊接生产速度和金属熔敷率方而取得了一些实用化的成果。例如日木的藤村告史开发的多丝焊接系统,可用于角焊缝的高速焊接.焊速可以达到1.8 m/min。
  新材料的研制、先进焊接工艺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材料与能源的消耗,而且将焊接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消除烟尘、噪音和辐射。以下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V坡口焊接技术改进后的体会。
  二、工程背景
  在海洋工程制管工艺流程中,φ406--φ914 mm的钢管多年来一直采用半自动焊与自动焊相结合的焊接方法,采用的坡口形式如图1所示。
  该焊接坡口形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 工序较多。采用单而坡口形式,需要采用STT张力焊进行封底焊接,然后采用φ2.4 mm焊丝焊接1-2遍,再用小4.0mm焊丝完成焊接。焊接工序见表
  1。
  (2) 安全隐患较大。由于STT张力焊工艺具有熔深较小的特点,在平焊位置进行焊接时易产生焊瘤等缺欠,适合450位置向下焊,因此,每个纵缝管件在封底前必须吊到450位置,吊装频繁
  (3) 产生未熔合的焊接缺陷较多,焊接质量不易保证。
  三、焊接工艺改进
  就以上存在问题,应该关注的是:而对严峻的生产形势,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要想在施工人员缺口大、生产任务繁重等形势下,安全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只有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创新管理.走创新提效之路,充分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和先进工艺,才能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为此,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注重技术革新,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多方请教和咨询.得到采用大钝边、无间隙的方法可省去封底焊接工序的结论。
  针对以上改进思路,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组织有丰富经验的焊接人员,利用工程余料,针对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了相对应的一次又一次的试验,通过几十次的模拟试验,并聘请检验人员对每个焊接试件进行检验摸底工作,就GB 712D36, E36-Z35等材质的钢管主要采用JW-1焊丝、SJ101焊剂、STT JM-58焊丝进行试验,最后得到埋弧焊焊接电流从450一 750 A的所有熔深数据终于开发出V形坡口大钝边焊接工艺,得出了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见表2。
  经检验,采用该工艺完成的焊缝,通过了VT,UT,RT,MT等NDT检验并且无缺陷,结果合格;同时,从焊道上切取焊缝试样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硬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合格。宏观腐蚀试验结果合格。
  此工艺的坡口而积减小了45%,从而也明显节约了填充焊材量。以1 m长壁厚16 mm的纵缝为例,新旧焊接工艺所用焊材量分别为1.17 kg和1.9 kg,采用新工艺应用后可节省焊材约38%。
  四、新工艺应用效果
  新焊接工艺试验成功后,首先应用到渤中海洋石油结构项目的拉筋、隔水套管卷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优势。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1)坡口形式
  此工艺采用了如图2所示坡口形式。这种坡口形式主要特点为大钝边、无间隙,在焊接工艺上全部采用埋弧焊焊接,从而达到取消封底焊接工序的目的。焊接工序见表3
  (2)节约人工和设备
  由于减少了工序,人员减少了1/3,少用1台SIT张力焊焊接设备,减少了1次吊装。
  (3)使用情况统计
  此工艺已经经过项目的验证,应用情况见表4,主要在φ914 mm以下的钢管卷制中使用包括拉筋、隔水套管环缝和纵缝的焊接。所有焊接的钢管焊接质量均达到相关焊接规范要求。
  五、结束语
  在以上项目中,采用大钝边焊接工艺焊缝总长度为3 243 m,降低焊材成木约11.9万元,同时减少STT封底焊工序,节省了STT焊丝及其保护气体,减少吊装2162次,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其他文献
摘要:U型弯头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U型弯头的结构设计,注塑材质的选择,及模具设计关键点。  关键词:U型弯头,抽芯机构  中图分类号:TG76  1 注塑件的介绍及选材  U型弯头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作电气管、饮水管、排水管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用弯管接头来实现各管道在转弯处的衔接,在排水管中用U型弯头作除臭密封作用,不仅保证外观的统一和整体性能,更能适应人们的环保卫生要求。140°U型弯
期刊
摘 要:采用“四位一体”防突管理,为南山煤矿进组东部区防治石门揭煤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减缓了东部区施工进组的时间,为在突出区域进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介绍了综合指标法的具体应用与测试、检验的实践。  关键词:石门揭煤、四位一体、防突、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X752  实践于南山煤矿东部区-120总回巷道防突管理作业。  一、地质概况:  该巷道位于南山煤矿东部区F1断层西(下盘),区域范
期刊
摘要:利用SIEMENS系列PLC对落地车床的电气改造,形成系统改造方案,根据落地车床的控制要求和特点,确定PLC的输入输出分配设计,并进行现场调试。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落地车床;改造与调试  中图分类号:TG519.2  落地车床又叫大头车床是一种常见的机床,主要用于车削直径较大的重型机械零件。落地车床其原控制电路为继电器控制,触点多,且由于其主要电气控制元件都在固定位置的主控制柜内,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讲混凝剂加药装置的工艺、控制原理。  关键词:混凝剂、加药装置、电气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78.39  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是水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混凝剂(PAC)加药装置的作用是为系统投加适量的凝聚剂,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等凝聚成大颗粒的矾花,以便其在自清洗过滤器中被有效地去除。  一、加药系统概述  不同的入水水质条件和出水水质要求对应不同的水处理工艺,使用优质水源
期刊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中性点  中图分类号:F407.61  论文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运行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还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  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过低阻抗接地,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第二类是中性点不接地,经过
期刊
摘 要:沿空留巷的关键是沿空一侧巷旁支护体的材料和性能的选择,介绍了困难条件下煤巷锚杆支护沿空留巷技术设计及参数确定,巷内采用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补强,巷旁采用木垛与密集支架增强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满足生产技术要求。  关键词:沿空留巷;支护设计;锚杆支护;注浆  中图分类号:TD352  龙煤鹤岗分公司南山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盆底北翼区15层三分段工作面回采工艺为高档机采,上下
期刊
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因其在测定镉、铅、锌等元素含量时有着灵敏度高以及成本低的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火焰法和石墨炉法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进展进行阐述以及进行试验研究。  关键词:原子收光谱法;铅镉锌检测  中图分类号:0562  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展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时外加一些技术连用而取得了高质量的灵敏度性能,如原子捕获技术,提高了
期刊
摘要:矿井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相对密度为0.554。  为了减少和解除矿井瓦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利用机械设备和专用管道造成的负压,将煤层中存在或释放出的瓦斯抽出来,输送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地点的做法,叫做瓦斯抽放。  关键词:矿井;安全地点;瓦斯抽放  中图分类号:TD35  1 矿井瓦斯存在状态  (1)游离状态(也称启由状
期刊
摘 要 节能降耗是实现油田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性和广泛可操作性的节能降耗科学管理体系,是适应当前油田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庆油田在能源开发中,能源的消耗在成本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以节能降耗管理为中心,提高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降低成本,在油田开发中是十分必要的。  主题词 能耗 节能 电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U463.23+4.8  一、突出热洗全程控制,实
期刊
摘要: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对水中六价铬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采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评定试验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关键词:六价铬 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  中图分类号:O433.1  为能充分反映检测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充分反映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GB/Z 22553-2010. 该方法要求实验室必须确保测量过程的偏倚受控、以及实验室的标准偏差(Si) 控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