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提高数学能力。可往往上公开课,老师们总喜欢选新授课,不愿意上复习课。因为新授课有东西可以讲,有一定的模式可以参照,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究,而复习课以往教材上只有一些练习题,虽然新课改背景下复习课也有一定的模式“回顾——练习——总结”,但具体操作时老师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常把复习课上成单调的练习课,一节课下来从头到尾就是做题,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梳理,每节课如此反复地进行,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老师也觉得了然无趣,师生双方都对复习课感到厌烦。
如果我们的复习课也能像新授课一样,改变以往“炒冷饭”“做题目”的形式,立足于学生的身边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尽量选取现实的、有趣味的、离他们生活很近的素材,不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我们的数学复习课一定会更高效。
一、在情境中导入,激发兴趣
复习课中的知识本来就是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再复习,对学生来讲失去了新鲜感,如果只是简单的回顾,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是集中在前半节课中,如果开始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的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我在上五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时,把整节复习课都放在了“我是房产开发商”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导入时,先出示两张房产照片,让学生说说欣赏了这两幅图,有什么感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现在苏州的房子越造越漂亮,房价也越来越高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房产开发商?学生肯定是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提出:房产开发商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我先来考考你们基础知识学得怎么样,从而顺利进入复习回顾阶段。这时学生是非常迫切想要通过考查的。
二、在情境中梳理,形成网络
由于有了导入时的情境铺垫,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又创设了拍卖土地的情境,出示五个平面图形,问:这里有五块不同形状的土地,拍卖时我们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它们的大小就是指什么?你知道它们的面积怎么计算吗?这些面积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通过学生的回答,电脑动画呈现推导过程,根据这些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的网络图。在问题情境中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复习中学生不仅学得主动、有趣,而且起到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整理与复习效果。
三、在情境中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对单元中的重难点和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创设问题情境,把疑难问题,重难点穿插在情境中,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印象。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对于对应的底乘高印象不深刻,经常会乘错;在计算梯形面积时,梯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后,上底和下底经常会与腰混淆。因此,上复习课时,我设计了求土地面积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算出以下土地面积。
四、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在复习课中,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做到一题多练,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
(1)拍卖一块长200米,宽100米的一块长方形土地,底价是每公顷14000万元,如果你是开发商准备用5亿元拍这块地,你认为够不够呢?
(2)如果在这块地里划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土地造房子,剩下的做草坪,那么造房子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在这块草坪四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你能算出草坪的面积和小路的面积吗?
(4)在这块草坪中每6平方米种一棵桂花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我们打算把这些房子打造成精装修的公寓。
(5)在长9米,宽4米的客厅地面铺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6)我们选择了这种图案的正方形地砖,你能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蓝色的三角形吗 ?
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创设生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体味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产生明显的学习意识和情感共鸣,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 江苏】
如果我们的复习课也能像新授课一样,改变以往“炒冷饭”“做题目”的形式,立足于学生的身边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尽量选取现实的、有趣味的、离他们生活很近的素材,不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我们的数学复习课一定会更高效。
一、在情境中导入,激发兴趣
复习课中的知识本来就是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再复习,对学生来讲失去了新鲜感,如果只是简单的回顾,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是集中在前半节课中,如果开始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的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我在上五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时,把整节复习课都放在了“我是房产开发商”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导入时,先出示两张房产照片,让学生说说欣赏了这两幅图,有什么感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现在苏州的房子越造越漂亮,房价也越来越高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房产开发商?学生肯定是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提出:房产开发商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我先来考考你们基础知识学得怎么样,从而顺利进入复习回顾阶段。这时学生是非常迫切想要通过考查的。
二、在情境中梳理,形成网络
由于有了导入时的情境铺垫,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又创设了拍卖土地的情境,出示五个平面图形,问:这里有五块不同形状的土地,拍卖时我们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它们的大小就是指什么?你知道它们的面积怎么计算吗?这些面积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通过学生的回答,电脑动画呈现推导过程,根据这些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的网络图。在问题情境中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复习中学生不仅学得主动、有趣,而且起到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整理与复习效果。
三、在情境中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对单元中的重难点和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创设问题情境,把疑难问题,重难点穿插在情境中,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印象。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对于对应的底乘高印象不深刻,经常会乘错;在计算梯形面积时,梯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后,上底和下底经常会与腰混淆。因此,上复习课时,我设计了求土地面积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算出以下土地面积。
四、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在复习课中,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做到一题多练,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
(1)拍卖一块长200米,宽100米的一块长方形土地,底价是每公顷14000万元,如果你是开发商准备用5亿元拍这块地,你认为够不够呢?
(2)如果在这块地里划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土地造房子,剩下的做草坪,那么造房子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在这块草坪四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你能算出草坪的面积和小路的面积吗?
(4)在这块草坪中每6平方米种一棵桂花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我们打算把这些房子打造成精装修的公寓。
(5)在长9米,宽4米的客厅地面铺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6)我们选择了这种图案的正方形地砖,你能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蓝色的三角形吗 ?
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创设生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体味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产生明显的学习意识和情感共鸣,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