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异思维,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思维。它,即发散思维,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多途径、多方式。以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
目前,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朝一个方面聚敛前进,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为此,要注重培养求异思维,使作文构思不受消极定势束缚,能有新角度、新观点,敢于标新立异。下面结合我数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有三种方式:
1.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顺向求异。大千世界,气象峥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也将不断得到深化。尤其是对于思维敏锐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思想尤其充满开放性,不受思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在此面与彼面的扩展上,例如:“勤学苦练”,“苦练”早成思维定势,为什么不能化“苦练”为“巧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自我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这样提炼出来的观点更新颖。又如人们常说“逆境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我教育学生还应该看到“顺境更容易让人材脱颖而出”的另一面。其他如“近水楼台后得月”、“常在河边站,就能不湿鞋”等,都可作为“彼面”的求异材料,用来拂去岁月的风尘,赋予新的见解。在作文指导中,我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求异思维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新意。经常见到“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未必有益”、“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知识≠力量”等等推陈出新的观点,这些都可以作为“彼面”的求异材料。在表层向深层的开掘上,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宜静止而独立地看待某一个问题,思维是活跃的,应从问题之间的联结机制上查找症结所在。例如:指导学生写《方与圆的联想》时,指导学生从表面现象“方和圆都是几何图形”,根据他们的特点“方,即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圆,即圆滑无棱”作进一步的联想,结果在学生的作文中,有不少的同学都把方和圆同人的性格比附:有的人方正,有的人圆滑,有的人外方而内圆,有的人外圆而内方。这些可以作为内质和表象的求异材料。
2.由正面而反面的逆向求异。逆向求异,就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写作过程中,这是逆向立意,即据已有信息寻求一个与已有信息恰好相反或相对的答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收效甚好。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新意。例如:在《老师摔倒以后……》中,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林老师在我们教室门口摔倒了,明天可能李老师或同学们摔倒,于是全班同学利用休息时间修好了路,命名为‘文明之路’。”这样写,比“歌颂老师摔倒以后,仍然坚持上课的高尚品质”的题材要新颖独特得多。又如:我在指導“开卷是否有益”的题材训练时,许多学生都赞成“开卷有益”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作用。但有一位同学一反“开卷有益”的老生常谈,他对“开卷有益”的定论作了积极的求异分析。因“卷”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科学、健康,有的反动、黄色的,后者会危害青少年。因而,他针对“开卷有益”这个方面道理不能一概而论,要会使用正中求反、逆向求异的方法,因而给这一习惯性定论增添了新意,也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我经常把作文教学与开展辩论赛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班上开展“众人拾柴火焰高”与“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的辩论赛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许多学生打破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维定势,喜欢写“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的观点,认为“凡事都需要讲求效率,才跟得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
3.由一点而辐射的多向求异。多向求异,类似“一题多变”,这是递向求异的一种延伸。比如:写“雪”,由“雪”的洁白无瑕,可以正面扬之,以喻有的洁白无瑕的高尚品质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可从反面抑之,它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人间的污秽;它见不得阳光,一融即化,非常虚伪;它仗着狂风之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穷凶极恶;它冰封大地,万木萧条,冷酷无情等等。又如:写“牵牛花”,可以讴歌他勇于攀登,奋发向上,喇叭形紫花,质朴无华,像是号手在吹奏向四化进军的号角;也可贬斥他攀附着树枝才能上爬,分明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这种多元化全方位的认识事物,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发人之所未发”的社会效应。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注重多向求异思维的培养,常常拿一个话题或一两种事物,让学生去联想,发挥想象,构思写作。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围绕“知识”和“力量”两个词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结果,有的学生论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也有学生认为“知识≠力量”,认为“在水的面前,知识还比不上一根救命的稻草”。04届有一个学生认为“知识要想与力量之间划上等号,关键环节在实践”。
当然,求异思维的运用,不能盲目跨越,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按照求异思维模式去推导出新颖正确的结论,因此运用时要防止随意性。
目前,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朝一个方面聚敛前进,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为此,要注重培养求异思维,使作文构思不受消极定势束缚,能有新角度、新观点,敢于标新立异。下面结合我数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有三种方式:
1.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顺向求异。大千世界,气象峥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也将不断得到深化。尤其是对于思维敏锐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思想尤其充满开放性,不受思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在此面与彼面的扩展上,例如:“勤学苦练”,“苦练”早成思维定势,为什么不能化“苦练”为“巧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自我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这样提炼出来的观点更新颖。又如人们常说“逆境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我教育学生还应该看到“顺境更容易让人材脱颖而出”的另一面。其他如“近水楼台后得月”、“常在河边站,就能不湿鞋”等,都可作为“彼面”的求异材料,用来拂去岁月的风尘,赋予新的见解。在作文指导中,我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求异思维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新意。经常见到“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未必有益”、“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知识≠力量”等等推陈出新的观点,这些都可以作为“彼面”的求异材料。在表层向深层的开掘上,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宜静止而独立地看待某一个问题,思维是活跃的,应从问题之间的联结机制上查找症结所在。例如:指导学生写《方与圆的联想》时,指导学生从表面现象“方和圆都是几何图形”,根据他们的特点“方,即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圆,即圆滑无棱”作进一步的联想,结果在学生的作文中,有不少的同学都把方和圆同人的性格比附:有的人方正,有的人圆滑,有的人外方而内圆,有的人外圆而内方。这些可以作为内质和表象的求异材料。
2.由正面而反面的逆向求异。逆向求异,就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写作过程中,这是逆向立意,即据已有信息寻求一个与已有信息恰好相反或相对的答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收效甚好。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新意。例如:在《老师摔倒以后……》中,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林老师在我们教室门口摔倒了,明天可能李老师或同学们摔倒,于是全班同学利用休息时间修好了路,命名为‘文明之路’。”这样写,比“歌颂老师摔倒以后,仍然坚持上课的高尚品质”的题材要新颖独特得多。又如:我在指導“开卷是否有益”的题材训练时,许多学生都赞成“开卷有益”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作用。但有一位同学一反“开卷有益”的老生常谈,他对“开卷有益”的定论作了积极的求异分析。因“卷”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科学、健康,有的反动、黄色的,后者会危害青少年。因而,他针对“开卷有益”这个方面道理不能一概而论,要会使用正中求反、逆向求异的方法,因而给这一习惯性定论增添了新意,也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我经常把作文教学与开展辩论赛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班上开展“众人拾柴火焰高”与“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的辩论赛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许多学生打破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维定势,喜欢写“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的观点,认为“凡事都需要讲求效率,才跟得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
3.由一点而辐射的多向求异。多向求异,类似“一题多变”,这是递向求异的一种延伸。比如:写“雪”,由“雪”的洁白无瑕,可以正面扬之,以喻有的洁白无瑕的高尚品质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可从反面抑之,它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人间的污秽;它见不得阳光,一融即化,非常虚伪;它仗着狂风之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穷凶极恶;它冰封大地,万木萧条,冷酷无情等等。又如:写“牵牛花”,可以讴歌他勇于攀登,奋发向上,喇叭形紫花,质朴无华,像是号手在吹奏向四化进军的号角;也可贬斥他攀附着树枝才能上爬,分明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这种多元化全方位的认识事物,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发人之所未发”的社会效应。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注重多向求异思维的培养,常常拿一个话题或一两种事物,让学生去联想,发挥想象,构思写作。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围绕“知识”和“力量”两个词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结果,有的学生论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也有学生认为“知识≠力量”,认为“在水的面前,知识还比不上一根救命的稻草”。04届有一个学生认为“知识要想与力量之间划上等号,关键环节在实践”。
当然,求异思维的运用,不能盲目跨越,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按照求异思维模式去推导出新颖正确的结论,因此运用时要防止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