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世界各地响应。美国小说家金·斯坦利·罗宾森(Kim Stanley Robinson)在2002年发表了《米与盐的年代》(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今年1月国内的新星社推出简体中文版),亦以郑和下西洋为序幕。它属于科幻小说中的“另类历史小说”,假设历史不曾遵照原来的轨迹,到今天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小说一开头,察合台汗国的铁木儿派两员大将西征欧洲。行军千里,渺无人烟,原来,欧洲人已全部死于黑死病。两人回营报告,铁木儿立即下令将全军处死,却在下令的当儿被天雷劈死。其中一员大将Bold只身向南逃亡,变成流浪汉,落入回教奴隶贩子手中,被卖到了访问东非海岸的郑和船队。奴隶群中还有一名黑人男童Kyu,在船上被净身。抵达中国后,Bold、Kyu两人一起逃脱,在南京遇到郑和,小太监经他推荐入北京宫中服务,深得宠信,将Bold安排在御马厩服务。
作者以他们的视野评估公元15世纪以后的世界,预言中国“将征服全世界,……全世界最后都变成中国。”但小说亦写明成祖驾崩后明庭放弃下西洋,Kyu和Bold都死于新君登基时儒家官僚反击宦官集团的宫廷政变。小说藉Bold和Kyu不断投胎转世、在世界各地重现来展开,新角色的国别与性别或许变换,但姓氏都以B和K开头,一直把故事说到公元三千年初。小说变成一部全球史——却是一部西方缺席的世界近现代史。既然西方人已经灭种,又何来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世界史近代初期是如何开始的?
阿喀巴(Akbar)君临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时代,正值伊斯兰全盛期。北非的回教徒开始向渺无人烟的“佛郎几”故地——欧洲大陆——殖民,再从伊伯利亚半岛瞭望大西洋,想象这个大洋有对岸。但旧大陆另一端的明朝,则于万历三十五年远征日本,舰队从台湾出发,突袭九州岛的长崎,但在大海中遇到无风的死寂状态,舰队被海流冲至“瀛洲”大陆:中国人抵达了美洲西海岸。
该轮到“科学革命”时代了!西方文明既然荡然不存,这场革命遂在伊斯兰世界的极东端,与中国、印度接壤的中亚地区发生,由撒马尔罕(Samarkand)的一个炼丹术士和他的西藏同事助成。他们综合了伊斯兰、中国、印度和“佛郎几”的科学遗产,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光学原理。
此时,已经被中国灭亡了的日本国有浪人漂浮到“瀛洲”,试图在印第安人的“长屋同盟”身上找到反抗霸权的盟军。霸权是指“两霸”:在瀛洲西岸殖民的中国人以及盘据东岸的伊斯兰文明。日本浪人称赞印第安人的民主制度是世上最佳的,鼓动他们把战争带到旧大陆,唤醒不愿意受帝制奴役的人民。
几经投胎,两位主角又转世到了乾隆时代的中国。以这个时代为背景,一位杭州寡妇再嫁了一名回教徒,迁至兰州,双方的思想相互激荡,融会贯通了中西各家社会思想,发展出了一套历史哲学,该学说论及伊斯兰虽为“世界之中”,但自从发现新大陆后,资本累积的中心又回到中国:“中国可能一直都是中心。它一直有最多的人口,从古至今各地的人都想取得中国的商品。……如今中国控制了新世界的西岸,它开始直接享有大量金银和奴隶的流入。这种既经由通商和制造又加上直接榨取的双倍财富聚敛是一个新现象,是累积中的累积。中国显然是新兴的世界霸权,与昔日的霸权伊斯兰争霸。”
故事的开展是印度和美洲的长屋同盟“反两霸”。由南印度某些邦组成的南亚同盟凭卓越的科学武器摧毁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放了西亚。南印度的佛寺成了较人性化的“产业革命”之科技研究中心,其君主则有悲天悯人之心,以臻天下大同为职志。这与前述中国西北那对夫妇发展出来的“财富与四大不平等”说相呼应。观书中年代,已相当于西洋史上的社会主义思潮昌盛时期。
后来中国与伊斯兰发生世界大战,印度与印第安两小同盟先帮中国对付伊斯兰。后者战败,但前者亦残破,引发革命,导致帝制终了、日本独立并囊括西伯利亚。战后的伊斯兰欧洲,则在酝酿妇女解放,而且是女性科学家研究出原子能的秘密。她们与世界各地的和平主义者联合,试图影响各国政府。到了结尾,最后一代的主角包新华代表中国驻扎缅甸的超现代化新首都Pyinkayaing,长期列席“全人类与自然协和同盟”。至此,人类进入一个和平与环保的新阶段。
西方人的“原罪感”,促使作者从世界史中剔除西方:西方人开拓了全球的现代化,却在世界各地殖民、征服有色人种、灭绝土著文化、破坏生态。但是在作者这部另类历史里,人类近现代文明的进步仍按照西方史轨迹: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民主政体、历史哲学思考、社会主义思潮、世界大战、妇女解放、环保运动等等。作者把西方人一枝独秀的成就写成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贡献,却反而烘托出这些风骚原本乃西方人独领。他下意识地把对西方的看法一分为二,然则,西方“坏”的一面又投射到谁的身上呢?
西方既然缺席,它利用霸权干的“坏事”大体被归到中国名下:中国人威胁新大陆原住民的生存,又将中亚的回族运到瀛洲的矿山和种植园当奴隶。在中国的殖民地“金山”,他们歧视成为亡国奴的日本人,又在港口设立关押移民的集中营,恍如美国史上那段稗政劣绩。小说里中国又暗中对战败的伊斯兰欧洲贩卖鸦片。在东南亚,印佛回混合的新民族抗拒中国的并吞缔造了新的认同,并发展至澳洲、印加(今之南美)、马达加斯加与南非,形成“一种新兴的南方世界文化”。
小说一开头,察合台汗国的铁木儿派两员大将西征欧洲。行军千里,渺无人烟,原来,欧洲人已全部死于黑死病。两人回营报告,铁木儿立即下令将全军处死,却在下令的当儿被天雷劈死。其中一员大将Bold只身向南逃亡,变成流浪汉,落入回教奴隶贩子手中,被卖到了访问东非海岸的郑和船队。奴隶群中还有一名黑人男童Kyu,在船上被净身。抵达中国后,Bold、Kyu两人一起逃脱,在南京遇到郑和,小太监经他推荐入北京宫中服务,深得宠信,将Bold安排在御马厩服务。
作者以他们的视野评估公元15世纪以后的世界,预言中国“将征服全世界,……全世界最后都变成中国。”但小说亦写明成祖驾崩后明庭放弃下西洋,Kyu和Bold都死于新君登基时儒家官僚反击宦官集团的宫廷政变。小说藉Bold和Kyu不断投胎转世、在世界各地重现来展开,新角色的国别与性别或许变换,但姓氏都以B和K开头,一直把故事说到公元三千年初。小说变成一部全球史——却是一部西方缺席的世界近现代史。既然西方人已经灭种,又何来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世界史近代初期是如何开始的?
阿喀巴(Akbar)君临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时代,正值伊斯兰全盛期。北非的回教徒开始向渺无人烟的“佛郎几”故地——欧洲大陆——殖民,再从伊伯利亚半岛瞭望大西洋,想象这个大洋有对岸。但旧大陆另一端的明朝,则于万历三十五年远征日本,舰队从台湾出发,突袭九州岛的长崎,但在大海中遇到无风的死寂状态,舰队被海流冲至“瀛洲”大陆:中国人抵达了美洲西海岸。
该轮到“科学革命”时代了!西方文明既然荡然不存,这场革命遂在伊斯兰世界的极东端,与中国、印度接壤的中亚地区发生,由撒马尔罕(Samarkand)的一个炼丹术士和他的西藏同事助成。他们综合了伊斯兰、中国、印度和“佛郎几”的科学遗产,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光学原理。
此时,已经被中国灭亡了的日本国有浪人漂浮到“瀛洲”,试图在印第安人的“长屋同盟”身上找到反抗霸权的盟军。霸权是指“两霸”:在瀛洲西岸殖民的中国人以及盘据东岸的伊斯兰文明。日本浪人称赞印第安人的民主制度是世上最佳的,鼓动他们把战争带到旧大陆,唤醒不愿意受帝制奴役的人民。
几经投胎,两位主角又转世到了乾隆时代的中国。以这个时代为背景,一位杭州寡妇再嫁了一名回教徒,迁至兰州,双方的思想相互激荡,融会贯通了中西各家社会思想,发展出了一套历史哲学,该学说论及伊斯兰虽为“世界之中”,但自从发现新大陆后,资本累积的中心又回到中国:“中国可能一直都是中心。它一直有最多的人口,从古至今各地的人都想取得中国的商品。……如今中国控制了新世界的西岸,它开始直接享有大量金银和奴隶的流入。这种既经由通商和制造又加上直接榨取的双倍财富聚敛是一个新现象,是累积中的累积。中国显然是新兴的世界霸权,与昔日的霸权伊斯兰争霸。”
故事的开展是印度和美洲的长屋同盟“反两霸”。由南印度某些邦组成的南亚同盟凭卓越的科学武器摧毁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放了西亚。南印度的佛寺成了较人性化的“产业革命”之科技研究中心,其君主则有悲天悯人之心,以臻天下大同为职志。这与前述中国西北那对夫妇发展出来的“财富与四大不平等”说相呼应。观书中年代,已相当于西洋史上的社会主义思潮昌盛时期。
后来中国与伊斯兰发生世界大战,印度与印第安两小同盟先帮中国对付伊斯兰。后者战败,但前者亦残破,引发革命,导致帝制终了、日本独立并囊括西伯利亚。战后的伊斯兰欧洲,则在酝酿妇女解放,而且是女性科学家研究出原子能的秘密。她们与世界各地的和平主义者联合,试图影响各国政府。到了结尾,最后一代的主角包新华代表中国驻扎缅甸的超现代化新首都Pyinkayaing,长期列席“全人类与自然协和同盟”。至此,人类进入一个和平与环保的新阶段。
西方人的“原罪感”,促使作者从世界史中剔除西方:西方人开拓了全球的现代化,却在世界各地殖民、征服有色人种、灭绝土著文化、破坏生态。但是在作者这部另类历史里,人类近现代文明的进步仍按照西方史轨迹: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民主政体、历史哲学思考、社会主义思潮、世界大战、妇女解放、环保运动等等。作者把西方人一枝独秀的成就写成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贡献,却反而烘托出这些风骚原本乃西方人独领。他下意识地把对西方的看法一分为二,然则,西方“坏”的一面又投射到谁的身上呢?
西方既然缺席,它利用霸权干的“坏事”大体被归到中国名下:中国人威胁新大陆原住民的生存,又将中亚的回族运到瀛洲的矿山和种植园当奴隶。在中国的殖民地“金山”,他们歧视成为亡国奴的日本人,又在港口设立关押移民的集中营,恍如美国史上那段稗政劣绩。小说里中国又暗中对战败的伊斯兰欧洲贩卖鸦片。在东南亚,印佛回混合的新民族抗拒中国的并吞缔造了新的认同,并发展至澳洲、印加(今之南美)、马达加斯加与南非,形成“一种新兴的南方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