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侯佩之 如玉之刚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刚卯、严卯,又称玉双卯、双印,是汉代特有的用于辟邪护身用的小件佩带玉器。器呈长方柱体,一般长约2厘米,上下大小一致,边长约为1厘米,中有小圆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辟邪趋吉语句,意为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因大多制作于正月卯日(据说只有在此日制作,才具有避祸趋吉之效能),且有“强刘”之意(刚与强同义),故称刚卯。玉双卯与翁仲、司南佩一起,为汉代辟邪玉器三件宝。
  
  双卯从质地上又分为玉、犀牛角、象牙等。当时对佩戴不同质地的双卯有严格的规定,佩带人等级不同,双卯的质地及佩挂的丝带也不同,只有帝后、诸侯王、列侯方可佩戴白玉刚卯、严卯。
  刚卯与严卯之间,大小、形状一致,均以上好的和田白玉制作而成。唯一的差别是在器身所刻的文字上,刚卯以“正月刚卯”起头,严卯以“疾日严卯”起头。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东汉时期的玉严卯(图2),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山东汉2号墓出土。此卯以新疆和田白玉琢成,略含青色和微小杂质,玉质莹润,光泽好,呈半透明状。形状为长方形柱体,高2.2厘米,顶面、底面边长均为1厘米。器身中心琢一纵向通心小圆孔,以供系带。外壁四面,每面各琢两竖行文字,每行4字,计32字。文字为:“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内容为避逐疫鬼之辞,与《后汉书》等史载相合。字体为隶书,推测是用利器反复刻划上的。笔画平直,主画无波挑,结体简约,时有缺笔,与汉代(特别是东汉)成熟隶书(即八分书)不类,与汉代文字瓦当、画像石、壁画、印章等文字也有相当距离,应为汉代刻于玉器等器物上的一种书体。其字线条平直,遒劲爽利,结体匀称,笔画略向右上倾侧,而体势复归平正,富于特色,具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出土此卯的邗江县甘泉山汉墓,是东汉广陵王墓,使用和田白玉制严卯,符合当时的礼制。
  
  此件汉代玉严卯,与1972年安徽亳州凤凰台1号汉墓出土的玉双卯(图3)很相似(该墓与玉双卯伴出的还有玉司南佩1件和玉猪等)。亳州共出两件(一件刚卯,一件严卯),各高2.3厘米,质地为新疆羊脂玉,玉质温润,雕琢精致。器呈长方柱体,中有孔可穿带。每件四面均刻字两行,玉刚卯为34字(第一面10字,为“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 ),玉严卯32字,共计66字,与《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相合。此二卯出土于曹操长夫人丁氏之父丁崇之墓。根据《后汉书》载:佩戴玉刚卯、严卯,“乘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据此可推断,墓主人丁崇应官居公侯。目前由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刚卯、严卯,较为少见,见诸发表的仅南博和安徽亳州所藏这三件,弥足珍贵,且玉双卯与玉司南佩同出,为研究东汉社会的风俗、葬俗和玉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玉刚卯的雏形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及琮形管。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认为:“不少文明时代的礼器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滥觞期”,而“刚卯不是汉人的首创,它是(良渚)琮形玉管或方柱形琮(图1)退化的结果”;“从刚卯到方柱形良渚文化的玉琮,在考古资料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可以追踪上溯的现象,它的祖形只能是良渚文化的长柱形玉琮或琮式管。”另外,他还认为:“汉代刚卯上的铭文有关神人除邪鬼的内容,和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人等纹饰内容,具有超世纪的联系,这是中国历史长期延续性特征在民俗方面的一个侧面。”商周时,琮形管又演变为方柱形玉管。玉刚卯、严卯承继方柱形管的外形特征(如呈长方柱体、“外方内圆”等),而有演化,颇具时代特色。
  说到玉刚卯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强刘”。双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双卯特别是玉刚卯因有“强刘”之意,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废除不用。据《汉书.王莽传》:王莽篡汉后,顾忌到“‘刘’为‘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于是“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责令臣民不得带玉刚卯;又“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师古注曰:“莽以刘字上有卯,下有金,旁又有刀,故禁刚卯及金刀也。”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所著《南村缀耕录》卷二十四“刚卯”:“《懒真子录》云:‘汉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铭其一面曰刚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胜,亦古制也。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
  二是辟除邪厉、强身健体。五代学者文谷《备忘小抄》云:“刚卯,佩印也,其制,卯以正月卯日作,铭刻于上,以辟邪厉。”(见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三十一) 宋代诗人陈与义《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诗云:“仲冬吉日,风穆气休。我出刚卯,以寿元侯。祝融之玉,莫此离方。元侯佩之,如玉之刚。攘除厉凶,以迪明王。南门不键,有室则强。三肃元侯,既赠既祷。曷以报我,当以刚卯。”
  明清时,特别是清代乾隆时,玉刚卯有一定数量的仿制、伪制。所仿制的除四方柱形体外,还有六面、八面柱体。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的玉器馆里,即有一件乾隆年间仿制的玉刚卯,无论形状、质地、颜色等,与汉代的玉刚卯均有不小的距离,可看作是有时代特色的仿制品。此件仿品,高约2厘米,呈八面柱形,无文字;中有一可供系带的圆孔,较大,直径约为5毫米,为南博院藏玉严卯小圆孔的三四倍;质地可能为新疆和田青玉,经染色作旧处理,呈青黑色,已看不清原来的色泽。清乾隆时制作出一大批仿古玉器,有大型的璧、琮、圭之类,也有小巧的蝉、握、刚卯之类。此件玉刚卯,可说是清代小件仿古玉器中的代表作品。
  另外,在网上及古玩市场上,也常见仿制玉刚卯(图4),多呈四方柱体,中有圆孔,较大,上刻文字,结体散乱,线条粗硬,缺笔少划,远失汉代文字风貌,且笔划上无自然包浆;经染色、作旧处理,一般呈黄褐色、深褐色、青黑色、青灰色等,色泽很不自然,一看即知为新近作伪无疑。现在市面上连民国以前的旧仿都很少看到了。
   (责编:蔚蔚)
其他文献
在浩浩清钱系列之中,“雍正通宝”制钱历来以少而精著称于世。而“雍正通宝”雕母尤显珍贵。有限的数枚雕母主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且仅限于清朝中央钱局户工二部宝泉、宝源雕母,其余十三家地方钱局目前更无一枚雕母现世。    笔者多年前收藏一枚宝浙局雕钱,径28毫米,穿径8毫米,厚1.2毫米。钱体精雕细作,文字端庄,极具皇家风范。历经近三百年流通传世周身显栗壳色包浆,铜色黄中泛赤,焕发出一种高贵的美感。  宝
期刊
壶艺与茶艺犹如篆刻与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如影随形。治印当选田黄,制壶莫如紫砂。或许因为这个缘故,喜欢喝茶的我也喜欢收藏茶壶,尤其是谈曙君的紫砂壶。  我收藏的谈曙君紫砂壶有大容量僧帽壶、龙头一捆竹壶、合苓壶、南瓜壶、大彬壶、大彬提梁壶、仿明洋壶、四方抽盖壶等等。把玩他的茶壶就像欣赏古代的文人画,温而不腻、淡而有味。大容量(3600毫升)僧帽壶,壶身以泥片手工镶接处线条刚劲有力,而帽沿弧形线条又极其柔
期刊
不久前,笔者下乡止亲戚,在一位亲戚的家里,见到了一幅黄山寿作的《关圣人夜读春秋》图(见图)。据这位年近七十的亲戚介绍,这幅画是他祖父在解放前到上海做生意时,作为“财神爷”供奉的。  黄山寿,生于1855年,卒于1919年,原名曜,字勗初,号旭迟老人、丽生、鹤溪渔隐、裁烟阁主,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官直隶同知。幼年贫困,专志书画,五十岁后在上海卖画为生。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尤擅画墨龙。山水以
期刊
我和杨晓阳先生认识,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他擅长人物画,画的像西画。但是,从整体看,线条的描写和笔墨的运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他偶尔也画山水和花卉。山水画几乎全用线条勾勒、皴擦而成,用少量的淡墨烘染,很少用色。在他那飞动的笔墨线条中,雄健的山岩、古木、泉石等,给人渊深宁静之感。  他现在的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已彻底写意了,画成了纯中国画,彻底画成了一种线描和没骨的。”他还用“顽石之形,
期刊
景德镇制作仿古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明永乐、宣德年间,御窑厂仿宋代官窑、汝窑釉和龙泉青釉,成化朝仿哥窑釉,均取得丰硕成果。继之,民窑仿古也蔚然成风。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述隆庆、万历年间几位制瓷名家,并以其姓氏命名“窑”。其中有“周窑”条云:“隆、万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周亦居奇自喜。恒携至苏、松、常、镇间,售于博古家,虽善鉴别者
期刊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美术史著述的首要目的,是为收藏者提供详实的史实资料和价值依据,因而,当前的许多绘画购藏者对古今美术史文本都信赖有加,甚至推崇备至。那么,现当代美术史文本,是否为我们书写了完全确凿的史实和完全客观的价值依据呢?  笔者认为,其中大有值得检视之处。    一、以美术史著梳理美术史实的主观性    完整的“美术史”包括四个方面:书写对象——美术“史实”,书写主体——美术史家,载体——美
期刊
“中国画通鉴”专栏由《收藏界》与中国画通鉴网(www.qiongyan.cn)合办,由中国画通鉴网总编李恢弘先生任栏目学求主持。本栏目将立足于学术性、鉴赏性和市场性高度统一的定位原则,以一刊一网同步的传播方式,来关注21世纪的中国画坛及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并系统探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脉络。我们渴望为广大读者捧出一盘陶情悦性的案头珠玉,为中国画收藏者提供一把投资选择的案头标尺。  入
期刊
地点:韩国首尔  时间:2008年4月16日~22日  展览机构:韩国艺术银行  近年来,张谧诠先生的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语境、鲜明的风格日益受到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艺术机构和藏家的青睐。2007年春夏季节,韩国艺术银行总裁看到张谧诠先生的油画作品后,一见钟情,非常喜欢,于是即刻向张谧诠先生发出邀请,希望能在韩国首尔为张先生举办个展,将其油画作品介绍到韩国。为了使更多的韩国朋友了解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
期刊
《南昌万氏缩模百汉砚碑》集拓本(图1)一册,经拆装,纵52厘米,横30厘米,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百汉砚碑》拓本是据百汉砚斋主人万承纪收藏的碑帖制成的碑砚所拓而来。万承纪(公元1766~1826年),字廉山,江西南昌人,清代金石家、书画家。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曾任江苏知府,官至海防同知,诗文皆工,博综群籍,其篆法似李阳冰,篆书、行草精妙,绘画得北宋诸家之长,深悟画法,山水、人物、
期刊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性坚而韧,非常适宜雕刻,历来为人们所钟爱。福州的寿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尤其是清代以后,寿山石雕进入昌盛时期,据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267年,10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特别喜欢福州的寿山石。  这些皇帝对寿山石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雍正和乾隆。据统计雍正皇帝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