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李沧区不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严峻挑战。就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而言,转好了,李沧将脱胎换骨。转不好,李沧将非常艰难,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未来几年,现代服务业将覆盖、渗透整个李沧,成为该区的主导产业。
7月27日即将召开的2012年青岛市李沧区现代服务业战略发展说明会将向外界进一步明确李沧区的经济发展重点和招商方向。
活动以“聚焦李沧,精彩跨越”为主题,围绕整体宣传、战略发展说明、项目签约等主要内容展开,并成立李沧区现代服务业战略发展说明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次说明会的整体筹备工作。
现代服务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产业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一直十分推崇发展现代服务业,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一定要依赖现代服务业,因为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只有在创新服务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而近些年李沧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与徐冠华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意识到现代服务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地位之后,李沧区决定创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之下,李沧区全面启动了“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并在《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宏大的“367战略”,优先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
何为“367战略”及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
“3”
“3”指的是李沧区三大主攻方向: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一,李沧区将借助传统的商贸优势、区位优势,加快构筑由“主力商圈——特色街区——地铁商业”构成的商贸流通网络,推动李沧商贸流通业从单一购物功能向全方位体验消费功能转变,打造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
第二,李沧区将大力培育、引进中小企业总部,以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大力引进各类中小企业总部及其产业链总部,加快形成高效、有序、梯度的总部经济发展态势,打造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数量最多、辐射效应最强、经济贡献最大的总部集聚区。
第三,李沧区将借助老企业搬迁,加快“退二优三”步伐,以中艺1688、青岛国棉6、红星印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先导,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6”
“6”指李沧区将重点发展六大现代服务产业。
一是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高端酒店为代表的现代商务服务业;二是以满足商务、旅游和居民消费等多层次需求为目的的现代商贸流通业;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四是以休闲度假、登山健身、文化娱乐、旅游购物为主的旅游休闲业;五是现代物流业;六是以居民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租赁服务业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
“7”
“7”指集中建设七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世园生态商務城——占地约6平方公里,将打造生态化的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青岛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占地约2.5平方公里,将打造全市领先、辐射全省的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青岛商贸集聚示范区——占地约8平方公里,将在争创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中发挥主体作用;青岛交通商务核心区——占地约6平方公里,将打造胶州湾东岸新的CBD;世园旅游休闲中心——占地约5平方公里,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山地型度假休闲目的地;楼山现代物流基地——占地约3.6平方公里,将打造服务青岛、辐射半岛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青岛工业总部城——占地约10平方公里,将打造青岛“工业生产基地”向“工业总部基地”转型的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
“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指选择开发条件成熟的重点招商项目,作为先行启动板块—金水桥商务花园、青岛滨河商务公园、青岛建安总部基地、青岛电子商务城、青岛中介总部城、青岛国棉6文化主题公园、青岛现代物流基地。
李沧区制定了未来3年的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实施重点突破,发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加快形成产业形态特色化、产业布局集约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脱胎换骨还是陷入困境?现代服务业决定李沧未来
“从今年开始,老企业搬迁将进一步加快,钢厂、石化等今年将陆续启动搬迁,全区纳入市搬迁计划的55家企业,每年实现区级税收近3亿元,占区级税收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如果李沧区不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严峻挑战。就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而言,转好了,李沧将脱胎换骨,转不好,李沧将非常艰难,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是李沧区委书记傅明先在新年伊始便郑重指出的严峻形势。
数据显示,在李沧区拥湾区域,共有55家企业被列入全市搬迁范围,占全市的50%。此外,李沧区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在青岛各个区域中,李沧区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可以说,李沧区的转型已到了极为重要的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吸纳和聚集优质资源和要素,抓住产业布局空间拓宽的有利时机,迅速突破招商瓶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质性突破。
为此,李沧区制定了意义重大的发展战略——“以定向招商、项目推进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实施‘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对接青岛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为现代服务业保驾护航!
为保障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的顺利建设,李沧区还出台了各种措施,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决定重大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日常协调和服务工作。
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每年拿出区级财政收入的1%,作为李沧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管理。对李沧区现代服务业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总部、园区以及重点项目等实行“一事一议”,推动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调整充实招商和项目一线力量,从手续办理等各环节人手,为项目落地和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和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强化激励约束。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将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街道,形成一套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注重宣传推介。开通全新官方招商门户网站,官方招商热线、官方招商微博,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及现代服务业洽谈会、招商会、说明会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提升李沧知名度,扩大李沧影响力,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实际上,李沧区目前的发展成果已经颇丰,例如经济总量已实现倍增,交通商务、现代商贸、生态商住三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突破,而“拥湾枢纽、生态商都”也初步建成。李沧区“一极两轴三区四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可以说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地位已经实质性确立。
未来的李沧,社会民生事业将加快发展,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足,建成青岛胶州湾东岸核心区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
未来几年,现代服务业将覆盖、渗透整个李沧,成为该区的主导产业。
7月27日即将召开的2012年青岛市李沧区现代服务业战略发展说明会将向外界进一步明确李沧区的经济发展重点和招商方向。
活动以“聚焦李沧,精彩跨越”为主题,围绕整体宣传、战略发展说明、项目签约等主要内容展开,并成立李沧区现代服务业战略发展说明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次说明会的整体筹备工作。
现代服务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产业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一直十分推崇发展现代服务业,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一定要依赖现代服务业,因为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只有在创新服务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而近些年李沧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与徐冠华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意识到现代服务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地位之后,李沧区决定创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之下,李沧区全面启动了“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并在《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宏大的“367战略”,优先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
何为“367战略”及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
“3”
“3”指的是李沧区三大主攻方向: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一,李沧区将借助传统的商贸优势、区位优势,加快构筑由“主力商圈——特色街区——地铁商业”构成的商贸流通网络,推动李沧商贸流通业从单一购物功能向全方位体验消费功能转变,打造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
第二,李沧区将大力培育、引进中小企业总部,以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大力引进各类中小企业总部及其产业链总部,加快形成高效、有序、梯度的总部经济发展态势,打造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数量最多、辐射效应最强、经济贡献最大的总部集聚区。
第三,李沧区将借助老企业搬迁,加快“退二优三”步伐,以中艺1688、青岛国棉6、红星印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先导,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6”
“6”指李沧区将重点发展六大现代服务产业。
一是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高端酒店为代表的现代商务服务业;二是以满足商务、旅游和居民消费等多层次需求为目的的现代商贸流通业;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四是以休闲度假、登山健身、文化娱乐、旅游购物为主的旅游休闲业;五是现代物流业;六是以居民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租赁服务业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
“7”
“7”指集中建设七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世园生态商務城——占地约6平方公里,将打造生态化的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青岛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占地约2.5平方公里,将打造全市领先、辐射全省的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青岛商贸集聚示范区——占地约8平方公里,将在争创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中发挥主体作用;青岛交通商务核心区——占地约6平方公里,将打造胶州湾东岸新的CBD;世园旅游休闲中心——占地约5平方公里,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山地型度假休闲目的地;楼山现代物流基地——占地约3.6平方公里,将打造服务青岛、辐射半岛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青岛工业总部城——占地约10平方公里,将打造青岛“工业生产基地”向“工业总部基地”转型的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
“现代服务业先行板块”指选择开发条件成熟的重点招商项目,作为先行启动板块—金水桥商务花园、青岛滨河商务公园、青岛建安总部基地、青岛电子商务城、青岛中介总部城、青岛国棉6文化主题公园、青岛现代物流基地。
李沧区制定了未来3年的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实施重点突破,发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加快形成产业形态特色化、产业布局集约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脱胎换骨还是陷入困境?现代服务业决定李沧未来
“从今年开始,老企业搬迁将进一步加快,钢厂、石化等今年将陆续启动搬迁,全区纳入市搬迁计划的55家企业,每年实现区级税收近3亿元,占区级税收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如果李沧区不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严峻挑战。就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而言,转好了,李沧将脱胎换骨,转不好,李沧将非常艰难,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是李沧区委书记傅明先在新年伊始便郑重指出的严峻形势。
数据显示,在李沧区拥湾区域,共有55家企业被列入全市搬迁范围,占全市的50%。此外,李沧区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在青岛各个区域中,李沧区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可以说,李沧区的转型已到了极为重要的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吸纳和聚集优质资源和要素,抓住产业布局空间拓宽的有利时机,迅速突破招商瓶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质性突破。
为此,李沧区制定了意义重大的发展战略——“以定向招商、项目推进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实施‘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对接青岛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为现代服务业保驾护航!
为保障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的顺利建设,李沧区还出台了各种措施,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决定重大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日常协调和服务工作。
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每年拿出区级财政收入的1%,作为李沧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管理。对李沧区现代服务业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总部、园区以及重点项目等实行“一事一议”,推动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调整充实招商和项目一线力量,从手续办理等各环节人手,为项目落地和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和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强化激励约束。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将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街道,形成一套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注重宣传推介。开通全新官方招商门户网站,官方招商热线、官方招商微博,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及现代服务业洽谈会、招商会、说明会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提升李沧知名度,扩大李沧影响力,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实际上,李沧区目前的发展成果已经颇丰,例如经济总量已实现倍增,交通商务、现代商贸、生态商住三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突破,而“拥湾枢纽、生态商都”也初步建成。李沧区“一极两轴三区四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可以说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地位已经实质性确立。
未来的李沧,社会民生事业将加快发展,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足,建成青岛胶州湾东岸核心区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