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23日,第16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圓滿落幕,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績。相關統計數字表明,第26屆MIF共吸引逾95,000人次入場參觀,比2010年增長17%;此次MIF提供“會展直通車”、“特邀海外客商計划”等服務,舉行了47場論壇、會議和推介會等活動,共促成1502場商業配對,達成81個簽約項目。
MIF的成功印證了澳門會展經濟近年來的發展和進步。澳門回歸以來,經濟快速增長,會展業也從無到有,發展成為特區政府經濟適度多元戰略的一個冀望所在。10多年間,澳門的會展活動從每年250個增加到每年1400個左右,增長了5倍多。與此同時,澳門會展經濟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瓶頸,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進一步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進程。
澳門會展經濟的成就
澳門會展憑藉一國兩制的政策優勢、自由港的制度優勢、國際經貿平臺優勢,以及文化、地域各種優勢,克服了種種障礙,形成了多個包括“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及“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在內等多個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會展。經過多年培育,目前的澳門會展業蓬勃發展,威尼斯人度假村的會展面積就達到12萬平方米,超過了香港著名的會展中心。此外,新濠天地、澳門銀河等新開的酒店,都有配套的會展設施。可以說,澳門會展近年來的發展步伐不斷加速,從行業總收益、增加值總額、會展活動項目總數、與會及入場人次等都呈現正增長的趨勢。
特區政府特別重視會展業的培育和發展,並把打造品牌會展作為近兩年來澳門會展業發展的重點。在2010年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中就提到,“推進會展的專業化和國際化,培育和打造澳門品牌會展。促使本澳會展與區域內其他會展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不斷提升澳門會展業的總體水準。”2011年施政報告又提到,“澳門會展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推進階段,隨著會展業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期望促進本澳業界的發展。透過競投和引進內地及國際大型的會議展覽在澳門舉行,促進區域交流,提升澳門會展業的國際化水準,培育和打造澳門品牌會展”。在這個基礎上,特區政府透過經濟局的會展綜合業務廳全力支援會展業的發展,對會展提供了財政、物流、倉儲以及人才培訓等各項優惠支持政策。
澳門會展憑藉與中國內地、葡語國家、歐盟及國際間的緊密聯繫,發揮澳門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及區域性商貿服務平臺的角色,讓人們對澳門成為國際會展名都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遐想。隨著澳門會展設施不斷完善以及政府推出優惠便利措施等各方面的利好,不少參展廠商和買家都非常重視澳門會展市場,澳門會展主題也呈現多元化和豐富化的趨勢,會展業已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瓶頸一:
參展商與買家的外來性
儘管澳門會展業近年來蓬勃發展,但由於起步晚,澳門的會展業與會展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就目前來看,澳門會展經濟仍然存在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和瓶頸,其中最為突出的矛盾是澳門會展缺乏自身的參展商和買家。換言之,雖然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一直強調澳門的會展業與周邊城市要實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戰略,但如何錯位發展,澳門會展似乎依然沒有很好的定位。歸根到底,澳門會展業缺乏澳門特色商品和購買商作為根基和支撐。本質上,澳門沒有產業可以依託,只能發展服務平臺,更好地做好仲介的作用。在這個情況下,澳門會展充當的更多只是仲介橋樑和平臺的作用,會展業拉動經濟發展的效應打了一定的折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澳門的會展業有了很大進展,也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發展方向。但就相關的統計資料來看,澳門會展業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中的“一元”可謂是任重道遠。由於自身買家和賣家的缺位,澳門會展的特色只能依賴於充分發揮“服務”和“仲介”的功能。因此,澳門未來會展的特色和優勢,應該著眼於從“優質服務”入手,以服務品質取勝。也就是說,由於澳門會展缺乏買家和賣家的先天不足,需要澳門會展業做出更多的努力,從澳門的政策優勢、制度優勢以及葡語國家平臺等優勢出發,努力打造有澳門特色的,連接中國與葡语系國家乃至世界各地的國際會展中心。從目前來看,需要從人力資源、宣傳推廣、服務活動等各個層面入手,提升澳門會展業的層次,達成打造澳門品牌會展的施政目標。
澳門會展業的發展首先需要集中精力進行會展人才的培訓和引進。據有關推算,會展業充分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場地的比例大約是:1000平方米的展館需要1100名工作人員。當前,澳門會展場館的面積約有15萬平方米。這就意味著,澳門會展業的發展,需要16.5萬左右的工作人員來進行。這一需求量與當前澳門會展人才儲備的缺口是很大的,因而未來澳門會展業發展的重心首先在於加大力度培訓和引進相關的會展人才。其次,澳門會展的宣傳推廣有待進一步強化。會展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一般都非常重視相關會展專案的宣傳推廣工作,並十分注重在全球各主要城市有自己的聯絡辦事處,積極組織買家組團來參加展覽。依照這個要求,澳門當前的會展業有明顯的差距。事實上,有些會展活動連對會展有興趣的本澳居民都不知道具體舉辦的時間和地點,由此引起有些居民的不滿與抱怨。最後,先進會展地區提供無微不至的會展服務,從資訊中心的建立,到貿易諮詢的提供、乃至到配合聯誼等活動的舉辦等,可以說周到而全面。反觀澳門會展活動的服務品質參差不齊。有些會展活動的進場甚至連基本的進場服務和安排都出現問題,導致大排長龍、難以有效疏導人流等情況的發生。
總之,由於“缺乏買家和賣家”的先天性缺陷,澳門會展需要更加注重以“質”取勝,從而最終達到吸引國際性展覽來澳辦展的目的,打造澳門品牌會展。從目前來看,應該著眼提升澳門會展的各項軟硬實力、吸引力、接待及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從區域性展會走向國際性展會的華麗轉身,進而實現澳門成為“國際會展都市”、“國際會展平臺”的宏大藍圖。
瓶頸二:過度依賴政府
依照先進地區會展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會展業的成功依賴於充分調動政府與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手段的積極性,缺一不可。比如,中國寧波市成功的訣竅就是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政府強勢推動,市場靈活運作”的模式,使會展業出現了總量擴大、結構優化、多元發展的良好發展態勢。
澳門當前會展業的發展出現了過度依賴政府的瓶頸,無法實現會展業發展中政府和市場的有機結合。當前澳門會展業的成就,相當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支持和資助。不難想像,一旦缺乏政府在會展產業政策的政策傾斜,澳門會展業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一定程度上看,澳門會展的吸引力,來源於政府對外地買家和廠家來澳參展的優惠措施。假如政府取消了會展支持政策,那麼澳門會展業所創造的繁榮景象將可能瞬間消失。
誠然,會展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然而,會展業的發展不能單獨依靠政府“一條腿”走路,而是需要形成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特別是在政府支持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市場慢慢成熟之後,政府要“伺機而退”,讓企業和市場來唱起會展經濟的主角、政府的角色更多地是“搭台”,即運用法制、政策手段來調控規範會展市場,進而建立展會的評估機制,明確會展市場的准入機制和主辦主體的資質條件、對展會的品質和展覽公司的資質進行市場化、動態化的評估和認證等,使會展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現會展市場混亂的局面。
因此,未來澳門政府除了要著眼於提升會展的各項軟硬體服務水準之外,更要一批有專業水準的和競爭實力的會展公司,通過塑造各名牌展覽公司,促使會展經濟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在培育市場的同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規則和監督評估方面,維持市場秩序,提供充分的技術援助和資訊服務等公共服務,在杜絕政府“越位”的同時也防止政府“缺位”的發生,從而形成政府與市場各就其位的局面,依託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合力推動澳門會展經濟的發展。
(作者系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MIF的成功印證了澳門會展經濟近年來的發展和進步。澳門回歸以來,經濟快速增長,會展業也從無到有,發展成為特區政府經濟適度多元戰略的一個冀望所在。10多年間,澳門的會展活動從每年250個增加到每年1400個左右,增長了5倍多。與此同時,澳門會展經濟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瓶頸,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進一步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進程。
澳門會展經濟的成就
澳門會展憑藉一國兩制的政策優勢、自由港的制度優勢、國際經貿平臺優勢,以及文化、地域各種優勢,克服了種種障礙,形成了多個包括“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及“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在內等多個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會展。經過多年培育,目前的澳門會展業蓬勃發展,威尼斯人度假村的會展面積就達到12萬平方米,超過了香港著名的會展中心。此外,新濠天地、澳門銀河等新開的酒店,都有配套的會展設施。可以說,澳門會展近年來的發展步伐不斷加速,從行業總收益、增加值總額、會展活動項目總數、與會及入場人次等都呈現正增長的趨勢。
特區政府特別重視會展業的培育和發展,並把打造品牌會展作為近兩年來澳門會展業發展的重點。在2010年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中就提到,“推進會展的專業化和國際化,培育和打造澳門品牌會展。促使本澳會展與區域內其他會展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不斷提升澳門會展業的總體水準。”2011年施政報告又提到,“澳門會展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推進階段,隨著會展業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期望促進本澳業界的發展。透過競投和引進內地及國際大型的會議展覽在澳門舉行,促進區域交流,提升澳門會展業的國際化水準,培育和打造澳門品牌會展”。在這個基礎上,特區政府透過經濟局的會展綜合業務廳全力支援會展業的發展,對會展提供了財政、物流、倉儲以及人才培訓等各項優惠支持政策。
澳門會展憑藉與中國內地、葡語國家、歐盟及國際間的緊密聯繫,發揮澳門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及區域性商貿服務平臺的角色,讓人們對澳門成為國際會展名都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遐想。隨著澳門會展設施不斷完善以及政府推出優惠便利措施等各方面的利好,不少參展廠商和買家都非常重視澳門會展市場,澳門會展主題也呈現多元化和豐富化的趨勢,會展業已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瓶頸一:
參展商與買家的外來性
儘管澳門會展業近年來蓬勃發展,但由於起步晚,澳門的會展業與會展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就目前來看,澳門會展經濟仍然存在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和瓶頸,其中最為突出的矛盾是澳門會展缺乏自身的參展商和買家。換言之,雖然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一直強調澳門的會展業與周邊城市要實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戰略,但如何錯位發展,澳門會展似乎依然沒有很好的定位。歸根到底,澳門會展業缺乏澳門特色商品和購買商作為根基和支撐。本質上,澳門沒有產業可以依託,只能發展服務平臺,更好地做好仲介的作用。在這個情況下,澳門會展充當的更多只是仲介橋樑和平臺的作用,會展業拉動經濟發展的效應打了一定的折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澳門的會展業有了很大進展,也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發展方向。但就相關的統計資料來看,澳門會展業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中的“一元”可謂是任重道遠。由於自身買家和賣家的缺位,澳門會展的特色只能依賴於充分發揮“服務”和“仲介”的功能。因此,澳門未來會展的特色和優勢,應該著眼於從“優質服務”入手,以服務品質取勝。也就是說,由於澳門會展缺乏買家和賣家的先天不足,需要澳門會展業做出更多的努力,從澳門的政策優勢、制度優勢以及葡語國家平臺等優勢出發,努力打造有澳門特色的,連接中國與葡语系國家乃至世界各地的國際會展中心。從目前來看,需要從人力資源、宣傳推廣、服務活動等各個層面入手,提升澳門會展業的層次,達成打造澳門品牌會展的施政目標。
澳門會展業的發展首先需要集中精力進行會展人才的培訓和引進。據有關推算,會展業充分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場地的比例大約是:1000平方米的展館需要1100名工作人員。當前,澳門會展場館的面積約有15萬平方米。這就意味著,澳門會展業的發展,需要16.5萬左右的工作人員來進行。這一需求量與當前澳門會展人才儲備的缺口是很大的,因而未來澳門會展業發展的重心首先在於加大力度培訓和引進相關的會展人才。其次,澳門會展的宣傳推廣有待進一步強化。會展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一般都非常重視相關會展專案的宣傳推廣工作,並十分注重在全球各主要城市有自己的聯絡辦事處,積極組織買家組團來參加展覽。依照這個要求,澳門當前的會展業有明顯的差距。事實上,有些會展活動連對會展有興趣的本澳居民都不知道具體舉辦的時間和地點,由此引起有些居民的不滿與抱怨。最後,先進會展地區提供無微不至的會展服務,從資訊中心的建立,到貿易諮詢的提供、乃至到配合聯誼等活動的舉辦等,可以說周到而全面。反觀澳門會展活動的服務品質參差不齊。有些會展活動的進場甚至連基本的進場服務和安排都出現問題,導致大排長龍、難以有效疏導人流等情況的發生。
總之,由於“缺乏買家和賣家”的先天性缺陷,澳門會展需要更加注重以“質”取勝,從而最終達到吸引國際性展覽來澳辦展的目的,打造澳門品牌會展。從目前來看,應該著眼提升澳門會展的各項軟硬實力、吸引力、接待及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從區域性展會走向國際性展會的華麗轉身,進而實現澳門成為“國際會展都市”、“國際會展平臺”的宏大藍圖。
瓶頸二:過度依賴政府
依照先進地區會展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會展業的成功依賴於充分調動政府與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手段的積極性,缺一不可。比如,中國寧波市成功的訣竅就是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政府強勢推動,市場靈活運作”的模式,使會展業出現了總量擴大、結構優化、多元發展的良好發展態勢。
澳門當前會展業的發展出現了過度依賴政府的瓶頸,無法實現會展業發展中政府和市場的有機結合。當前澳門會展業的成就,相當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支持和資助。不難想像,一旦缺乏政府在會展產業政策的政策傾斜,澳門會展業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一定程度上看,澳門會展的吸引力,來源於政府對外地買家和廠家來澳參展的優惠措施。假如政府取消了會展支持政策,那麼澳門會展業所創造的繁榮景象將可能瞬間消失。
誠然,會展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然而,會展業的發展不能單獨依靠政府“一條腿”走路,而是需要形成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特別是在政府支持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市場慢慢成熟之後,政府要“伺機而退”,讓企業和市場來唱起會展經濟的主角、政府的角色更多地是“搭台”,即運用法制、政策手段來調控規範會展市場,進而建立展會的評估機制,明確會展市場的准入機制和主辦主體的資質條件、對展會的品質和展覽公司的資質進行市場化、動態化的評估和認證等,使會展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現會展市場混亂的局面。
因此,未來澳門政府除了要著眼於提升會展的各項軟硬體服務水準之外,更要一批有專業水準的和競爭實力的會展公司,通過塑造各名牌展覽公司,促使會展經濟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在培育市場的同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規則和監督評估方面,維持市場秩序,提供充分的技術援助和資訊服務等公共服務,在杜絕政府“越位”的同時也防止政府“缺位”的發生,從而形成政府與市場各就其位的局面,依託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合力推動澳門會展經濟的發展。
(作者系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