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温暖的时光①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wu9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世界里的黑白,是素笺上的白纸黑字,是记忆中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是平日里眼眸中所游走的字里行间,是漆黑夜幕上的皎月溶溶,是彼此瞳仁里的璀璨星河……
  这些令人难忘的心绪,驻足在回忆中的角落,而钢琴键盘的黑白,则让我更有几分眷恋。②
  当时我读二年级,决定学钢琴而不是小提琴的原因是小提琴老师说我的手太小了,钢琴老师则表示还差强人意。那时地铁刚刚开通不久,线路还不够完善,但二号线刚刚好可以到达学琴老师的家门口,于是,我和妈妈决定先坐公交车再换乘地铁,来回车程将近两个小时。但我们乐此不疲。就这样,我们走了两年多。③
  每次练琴的时候,妈妈都会坐在一旁督促着我,奈何儿时玩心极重,总向往着出去玩耍的快乐,“操场的空气使人自由。”我那时总会这么想。被窗外小伙伴的呼唤催得心不在焉的我顿时在这琴架前坐不下去了,酸痛的胳膊抗拒地再次弹起面前这架琴,全然忘记了当时在琴行初次抚摸这架钢琴时的激动。
  小学五年级时,借着“课业繁重”和“面临小升初”的借口,刚过五级的我“如愿以偿”地把那个大大的黑家伙盖在了厚厚的红丝绒布里。④
  上了初中,我开始怀念起那个在众人注视下熠熠闪光的我。可是,当我再次坐在琴架前时,却再也弹不出曾经的旋律了,我竟泪如雨下。放弃学钢琴,这个至今想来仍有些难以释怀的决定,成了迄今为止,我人生最大的遗憾。⑤
  记忆中总会有像女娲想补的天之一角,奈何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时光溯流而上,回到过去,更改那个现在看来“错误”的决定,但那段给予我温暖的学琴时光,终会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⑥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①题目“剪一段温暖的时光”,需要捕捉的关键词有“剪”“温暖”“时光”。“剪”在这里是一个抽象的动作,并不是用剪刀剪,指的是记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温暖”告訴我们习作的主题是写一些令人感受到温暖的人和事。“一段时光”告诉我们要写的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写时间点上发生的事。
   ②习作写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黑白”:白纸黑字、粉墙黛瓦、字里行间、皎月星河。这样开篇,给人宏大的感觉,且内容非常丰富,令读者印象深刻。“心绪”“驻足”等词使用准确,引出所要写的钢琴琴键的黑白,思路顺畅。
   ③本段写出了“我”当初选择钢琴的原因,用“我”和妈妈换乘公交的细节表现出“我”学钢琴时的乐此不疲。
   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难免会懈怠。本段写出了“我”玩心很重,学琴的困难也写得很细腻,结尾用“盖在了厚厚的红丝绒布里”写出了“我”已然决定放弃学钢琴。这段文字中的几个细节写得非常棒:小伙伴催“我”一起来玩时“我”的心猿意马,初次抚摸这架钢琴以及给钢琴盖上厚厚的红丝绒布时的激动,准确地把握住作为孩童的“我”初见钢琴时的欣喜,学习时缺乏耐心,最后遗憾放弃的过程。
   ⑤上了初中后,“我”对当初的决定表示后悔,这里的选材很好。怀念熠熠发光的“我”弹不出当初的旋律时的泪如雨下,写得很真实,打动读者的心。
   ⑥结尾写出了自己的遗憾,但笔锋一转,点出了那段学习钢琴的岁月温暖了“我”的记忆。结尾点题,小作者带着些许遗憾收束全文,读者也在这种遗憾中不断深思。
  总 评
   小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一段学习钢琴的经历。学习过程中,有欣喜,有坚持,有懈怠,有放弃,有后悔。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给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又温暖的成长历程。
   习作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下:
   1.选材独特,吸引读者
   习作一改大众选材,叙述自己成长历程中学习钢琴的一段经历,写出了初遇时的美好、激动和最初学习的认真、执着。之后,随着难度加大而渐渐懈怠,以及最后因学业放弃但又有些后悔的过程。习作侧重写出“我”学习钢琴时的温暖美好,反衬出没有坚持下来的悔恨。
   2.细节取胜,情感真挚
   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使读者和小作者之间容易产生共鸣。如弹琴时小伙伴们的催促,初见钢琴时的欣喜,红丝绒布盖上钢琴的瞬间,众人注视下熠熠闪光的自己,再弹时的泪如雨下……这些细节描写涵盖了“我”学钢琴的喜怒哀乐,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与之相似的人生经历。
   3.语言唯美,富有文采
   “粉墙黛瓦”“皎月溶溶”“璀璨星河”“差强人意”“乐此不疲”“如愿以偿”“溯流而上”等四字词语,言简义丰,让习作语言生动起来,读来别有一番美的享受。
   4.开头精巧,结尾深刻
   开头设计非常精巧,以黑白两色入题,罗列了一些黑白色的美好意象,然后引出钢琴键的黑白,引出那段学钢琴的经历,这样构思,能吸引读者。结尾对这段学钢琴经历的反思,强调了那段日子是温暖的,小作者所反思的,其实也正是我们会遇到的,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陈莹)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第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以它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直观展示,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感性、更生动。多媒体使抽象的讲解过程更为直观、感性、生动,使一些教学难题迎刃而解。第三、强化拓展,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实现读写结合。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的重要。  关键词:多媒体;
期刊
新课程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在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上,“拓展”被认为是体现新课标教学的有效新策略,并以此推动课堂实现由封闭、僵化、机械化向开放化、信息化、生活化转变,由“学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或者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往往在教学实践中便不拘泥于教材文本,为脱离文
期刊
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写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的心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这种起伏变化就叫“波澜”。   很多同学写记叙文,叙事平淡,原因除了描写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写不出事件的波折来。要想让自己的习作叙事曲折、波澜起伏,就需要用到一些写作方法:   一、倒叙手法   倒叙手法,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
期刊
“丁零零,丁零零……”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一天有趣的校园时光即将结束,我正准备收拾书包回家时,突然听到了一句“所有班干部留下来,召开班干部例会”。   身为数学课代表的我,只好无奈地留了下来。“好,我们开始开会吧。”班长说道,“英语课代表先来点评一下这周的总体情况。”“这周纪律有所好转……”随着秒针的疯狂奔跑,时间已经过去好久了,窗外的天空被那西沉落日的缕缕余晖铺满,我的心早已惶惶不安:“天哪!
期刊
但凡爱花的人,都会觉得只要是花,就是美丽的,一朵有一朵的韵味。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外作家是如何咏叹这些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灵吧!   宗璞:《紫藤萝瀑布》   1.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品读:拟人手法完全把花写活了,
期刊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21年2月17日晚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的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这些熟悉的名字,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在不平凡的2020年,他们在危难中逆行,在逆境中坚守,在各自岗位上
期刊
这是一张老照片,泛黄的纸张缺失了一角。   照片里微风吹拂,阳光照射在我身上,我手握车把,脸上绽放着笑容,旁边还有一个人,同样也像阳光般笑着,她就是一直陪伴我长大的人——我亲爱的外婆。   小时候,每到周末,妈妈就带我去外婆家。因为与外婆家相距较远,抵达时往往已是深夜,可我却兴奋得睡不着觉。外婆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柔声安抚道:“乖乖睡觉,明天外婆带你去小公园玩!”听了这话,我连忙拉过小被子,闭上眼睛
期刊
【人物名片】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华、任小哲等。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作品风格】   宗璞以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布局大气磅礴。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
期刊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日下午,我和爸爸一同来到家附近的公园,一边漫步一边欣赏着雨后春日的景色。   地上还有些湿润,空气倒是很清新,风胡乱地刮着,刮得人“面红耳赤”。公园里人不多,安静得很,大概是因为降温的缘故吧。走着走着,我看到前方满树的“白鸽”,凑近再看,原来是洁白的玉兰花,朵朵硕大,盛满了春风与花香。不远处还有两三株紫玉兰呢,看着格外优雅。我忍
期刊
三、文本研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  赵伶俐教授认为好的备课要准确、有效、有美感,这与孙绍振教授认为的文本解读要展示独特视角,给人美的享受的观点不谋而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为什么是哈姆莱特而不是林黛玉?研读不同文本应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颖的文本研读方法。孙绍振、钱理群等教授非常重视文本研读方法的研究,他们身体力行,对中学语文经典课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