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叹词,让人物形象“立”起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y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写人类的文章,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一定的训练。“介绍我自己”“写写我的同桌”“写一个我敬佩的人”……纵观每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发现,“介绍我自己”在于学会介绍自己,可以从几个方面泛泛而谈,写出自己的特点即可;“写同桌”要求就稍高,要学会了解他人,抓住他人的某个特点来写;“写一个敬佩的人”要求就更高,要学会了解他人,择取他人值得敬佩的一个品质来写。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写身边的人》,根据一般的思维,学生们都是从身边的人怎样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角度去写,所写的人物在品行、性格上往往也大同小异。
  如何让学生笔下的人物千姿百态,脱离“大众化”呢?“一个中心,多角度选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如美国教材《我的爸爸》这一课的教学,教师提前布置了该项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向爷爷、奶奶了解作为儿子一面的爸爸,向妈妈了解作为丈夫一面的爸爸,或者自己勾勒心目中爸爸的形象,甚至可以写爸爸不好的一面。这样学生所写的爸爸肯定不会是大众化的爸爸了。美国的这一开放式作文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细细品之,我们发现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也不符合我们的学生。一是这样的调查了解,对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来说,调查访问比写作要求更高,不是很现实。二是对于爸爸,孩子应该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性格肯定了如指掌。一次习作,是否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地去了解?三是让学生以一项任务的形式去调查了解爸爸,兴趣自然打折扣。
  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把身边的人物“立”起来,并激发起动笔的兴趣呢?我们尝试运用“叹词引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进行课堂指导。
  师:有一个人,我们对她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板书:咱妈)
  师:从哪里开始聊起呢?(板书:嘿)加上一个“嘿”字,(生齐读“嘿,咱妈!”)这妈妈咋样?
  生:这妈妈很不错,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师:你妈妈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吗?跟同桌说说“咱妈”。
  师:谁想第一个来称赞你的妈妈?(见大家有点拘束,便轻松地以聊天的口吻开头)我先来吧。咱妈很勤劳,干农活顶呱呱。就说插秧吧,一手拿秧苗,一手插秧,“刷刷刷”,一眨眼功夫,就插了几行。不用尺子,光靠经验,秧苗横竖笔直。路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她眼疾手快。你们的妈妈呢?有啥值得炫耀的?
  生:我妈妈是包饺子高手。
  师:逢人来了妈妈就要包饺子。怎么个高法?
  生:她每次包饺子,馅儿很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包的时候手法很娴熟,饺子的形状也很漂亮。
  生:我妈妈是织毛衣高手,没几天工夫就能织好一件毛衣,而且花色也很丰富。
  师:周老师说妈妈的技术,同学们也在说技术,能不能说说别的方面?
  生:我妈妈是个网购达人。
  每天坐在电脑前买各种各样的物品。
  生:我妈妈心地善良。有一次坐公交车,给一位老奶奶让座了。
  师:让座本来是小学生常做
  的事情,现在你妈妈也做了。说明她不仅仅是你妈妈,更是你的榜样啊!
  生:我妈妈很会安慰人。每次我遇到伤心的事情,爸爸遇到沮丧的事情,妈妈都能帮助我们解开心结。
  師:善解人意的妈妈。
  生:我妈妈是一名数学老师,是个教学能手。我的数学难题每次经过她指点,都能轻松解出来。她的学生都喜欢她。
  师:不但自己数学水平高,连教学水平也高。
  师:同桌间再讲讲自己的妈妈。
  一个“嘿”字,通过“同桌交流——教师范说——指名交流—— 同桌交流”这样的思想碰撞,每个学生都全面回忆了自己的妈妈的优点。
  接着,教师又通过“唉”字的交流,激起学生对妈妈的种种不好的回顾,感受妈妈的缺点。事例非常鲜活,有的说自从家里买电脑后妈妈变懒了,有的说自己的妈妈唠叨个没完,有的说自己的妈妈爱生气……最后,通过“呀”字的交流,学生回忆了对妈妈的新发现。有的说平时勇敢的妈妈其实很怕蛇;有的说妈妈平时很文雅,一看见枇杷就斯文全无……最难得的是,在交流中,学生们兴致盎然,都很乐意把妈妈的“老底”揭开。的确,最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
  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发现,学生眼中的妈妈形象“立”起来了。妈妈的优点、妈妈的缺点、对妈妈的新印象都停留在了学生眼中。学生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思维得到发散,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对于妈妈的认识从“山重水复”走向了“柳暗花明”,妈妈不再是所谓的“大众妈妈”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两次课外跟进尝试。一是三人小组,用上三个叹词,从三个角度写写“我的语文老师”。结果很令人满意。二是让每位学生写身边的一个人,用上三个叹词,从三个角度写这个人物。
  通过这样点面结合的习作训练,真正把课堂小习作做“大”了,也真正实现了“一个中心,多个角度”选材。习作中,人物各有特点,形象更加丰满。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目的 以干扰素α-2a(IFN α-2a,罗荛愫,罗氏)为对照,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FEG-IFNα-2a,派罗欣,罗氏)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将2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106例)和IFN α-2a组(102例),两组治疗前HCV 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