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采集到的200例痰液标本,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对照组患者通过自然咳痰进行采集,对观察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细菌学检验,对比观察二者采集到的痰液标本病原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67.00%,对照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采集痰液标本不仅可以提高痰液标本的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细菌菌落阳性的检出率,保证痰液标本的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92-02
在正常健康人群的体内,上呼吸道有正常的菌落,而下呼吸道却没有。在采集痰液标本时,过去传统的方式是自然咳痰,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的正常菌落会影响或者污染痰液标本,从而降低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因为痰液标本自身成分分布不均,其培养情况与涂片检查结果的重复性较差,所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一直存在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这一难题[1]。本文就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解决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采集到的200例痰液标本,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分布于11-71岁,平均年龄(48.17±5.63)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分布于9-74岁,平均年龄(47.26±5.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健康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并结合直接涂片法与半定量培养法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采集到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通过自然咳痰进行采集,具体如下:医护人员告知痰液标本提供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其自行采集。
对观察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具体如下[2-3]:1)医护人员应该叮嘱痰液标本提供者在用药前进行采集,并注意及时送检;2)尽量选择在清晨时自气管深处第一口咳出的痰液进行采集,以提高痰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3)由于人体口咽部有正常的菌落,所以为了降低其对痰液标本的污染,应该在咳痰动作之前督促提供者使用温水口咽漱洗3次,注意不能采集唾液与鼻腔分泌物;4)对于痰液标本提供者需要用到的标本杯必须有盖且密封性较好,保持杯内的清洁、干燥与无菌。一旦发生因痰液标本提供者个人无意污染标本杯或者其它污染情况,应该及时替换新的标本杯;5)叮嘱痰液标本提供者在采集完成后应该及时送检,预防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体、淋病奈瑟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娇弱菌体的死亡现象出现,同时避免由于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菌落数量变化现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痰液标本有效例数为67,无效例数为33,有效率为67.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痰液标本有效例数为42,无效例数为58,有效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痰液标本有效率对比 [n(%)]
组别 患者总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有效率
观察组 100 67 33 67.00
对照组 100 42 58 42.00
P值 <0.05
2)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阳性检出(包括A、B级)例数为82,检出率为71.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阳性检出(C级)例数为18,检出率为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过去传统的痰液标本采集是通过自然咳痰法进行的,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提醒或者监督痰液提供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很可能会不同程度上污染痰液标本或者出现不规范采集等现象。而如果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并不断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痰液标本的质量,同时也纠正了痰液标本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效降低或者规避了痰液标本存在的误差,促进其采集过程和细菌学检验过程的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
本文就我院200例痰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不同采集方式的效果,结果发现,在医护人员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的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67.00%,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的对照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采集痰液标本不仅可以提高痰液标本的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细菌菌落阳性的检出率,保证痰液标本的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学群.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12(03):211-213.
[2]李键.李俊如,胡馥生,等.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若干问题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35(12):769-771.
[3]李梅.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探讨[J].甘肃医药,2011,12(09):165-167.
【关键词】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92-02
在正常健康人群的体内,上呼吸道有正常的菌落,而下呼吸道却没有。在采集痰液标本时,过去传统的方式是自然咳痰,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的正常菌落会影响或者污染痰液标本,从而降低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因为痰液标本自身成分分布不均,其培养情况与涂片检查结果的重复性较差,所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一直存在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这一难题[1]。本文就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解决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采集到的200例痰液标本,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分布于11-71岁,平均年龄(48.17±5.63)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分布于9-74岁,平均年龄(47.26±5.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健康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并结合直接涂片法与半定量培养法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采集到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通过自然咳痰进行采集,具体如下:医护人员告知痰液标本提供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其自行采集。
对观察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具体如下[2-3]:1)医护人员应该叮嘱痰液标本提供者在用药前进行采集,并注意及时送检;2)尽量选择在清晨时自气管深处第一口咳出的痰液进行采集,以提高痰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3)由于人体口咽部有正常的菌落,所以为了降低其对痰液标本的污染,应该在咳痰动作之前督促提供者使用温水口咽漱洗3次,注意不能采集唾液与鼻腔分泌物;4)对于痰液标本提供者需要用到的标本杯必须有盖且密封性较好,保持杯内的清洁、干燥与无菌。一旦发生因痰液标本提供者个人无意污染标本杯或者其它污染情况,应该及时替换新的标本杯;5)叮嘱痰液标本提供者在采集完成后应该及时送检,预防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体、淋病奈瑟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娇弱菌体的死亡现象出现,同时避免由于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菌落数量变化现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痰液标本有效例数为67,无效例数为33,有效率为67.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痰液标本有效例数为42,无效例数为58,有效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痰液标本有效率对比 [n(%)]
组别 患者总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有效率
观察组 100 67 33 67.00
对照组 100 42 58 42.00
P值 <0.05
2)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阳性检出(包括A、B级)例数为82,检出率为71.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阳性检出(C级)例数为18,检出率为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过去传统的痰液标本采集是通过自然咳痰法进行的,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提醒或者监督痰液提供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很可能会不同程度上污染痰液标本或者出现不规范采集等现象。而如果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并不断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痰液标本的质量,同时也纠正了痰液标本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效降低或者规避了痰液标本存在的误差,促进其采集过程和细菌学检验过程的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
本文就我院200例痰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不同采集方式的效果,结果发现,在医护人员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的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67.00%,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的对照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采集痰液标本不仅可以提高痰液标本的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细菌菌落阳性的检出率,保证痰液标本的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学群.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12(03):211-213.
[2]李键.李俊如,胡馥生,等.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若干问题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35(12):769-771.
[3]李梅.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探讨[J].甘肃医药,2011,12(0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