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非遗档案管理的保护策略研究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类非遗是先人创造出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载体,绘画、剪纸、雕塑等不仅具有美术性,更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化象征。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遗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对美术类非遗档案的保护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美术类非遗档案管理的保护策略的人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数据库
  1 美术类非遗档案综述
  1.1 美术类非遗档案管理的概念。非遗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在非遗形成、发展期间往往存在各种具有保护价值的信息,对这部分信息进行立档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非遗信息立档,能够促使美术类非遗持续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对于非遗档案概念而言,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可以归纳为广义、狭义两类,其中支持广义看法的专家学者相对较多。
  在广义看法中,非遗档案不仅包含其本身已有的原生信息,还包含非遗在发展、传承期间出现的各类原始信息。而从狭义角度看,非遗档案管理就是对非遗申报、审批、管理期间产生的档案内容进行管理。
  从档案管理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美术类非遗档案应该包含非遗自身与传承人相关的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另外还应该包含非遗申报、审批管理期间出现的各类相关衍生资料。通过这些资料能够体现出美术类非遗的特征形式与文化内涵,作为记录非遗发展、演变过程的一种原始记录。
  1.2 美术类非遗档案的名称确定。非遗项目的档案名称非常关键,在确定时不仅需要直接体现出非遗内容,还需要对档案的作用进行总结。从档案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美术类非遗档案从出现到归档,其整个流程都与普通档案存在非常大的区别。
  多数普通档案都属于使用过的文书资料,这部分资料在使用之后,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内容会形成档案进行管理。而非遗档案则是在产生、发展、传承期间出现的各种具有保护价值的信息,为了能够保证美术类非遗得以持续传承下去,非遗档案管理是必备的一种信息保护方式。
  在开展非遗立档工作时,首先需要对非遗项目开展全方位普查,通过全面普查、记录来将各种不够完整的线索总结出来,而且在普查过程中,部分线索会存在非常严重的主观思想,因此还需要对这部分线索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在确定美术类非遗档案名称时,就需要在多方面的考虑下同时兼顾非遗项目的特点与特征,通过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来保证命名效果。[1]
  2 美术类非遗档案的内容与价值
  美术类非遗档案可以分为原生类与衍生类两种,其中原生档案就是对非遗项目在生命周期内形成的各类原始信息。第一,反映非遗产生、发展、演变过程的信息,如绘画类非遗在创作期间留下的画稿、拓版等内容。第二,展现非遗特点、内涵的原生信息,如陶瓷类非遗在制作期间使用的材料、工具等内容。第三,非遗传承人信息。传承人的信息主要包含身份情况、认证过程等内容以及记录传承活动的信息。
  非遗自身的原生档案将会直接体现出美术类非遗的大致内容,因为其来源、构成相对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在归档期间对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与整理,以此来提高非遗原生档案的真实性。
  这部分档案是否真实且具有价值,将会直接影响到美术类非遗档案保护工作的最终质量。而衍生类档案同样非常重要。衍生类档案主要指的是非遗在申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其中由申报工作出现的资料主要有申报报告、保护计划等材料,这部分档案能够完成对非遗内容的说明。
  美术类非遗的建档保护就是利用载体将无形文化、技艺以文字、影像等手段进行有形化,然后集合特定方式来完成档案的管理。由于非遗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如果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就会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消失,所以对其进行建档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非遗档案记录的内容属于原始内容,是没有经历过人为修改的原始信息,由于比较符合美术类非遗的原生形象,所以有利于非遗文化的长久传承。[2]
  在非遗保护过程中,需要同时借助载体与人来保证传承效果,但是由于人本身便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利用档案记录下非遗的历史轨迹与传承过程。所有非遗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无法从经济价值来判断非遗的重要性,其自身的文化属性便是价值所在。
  通常情况下,我国很多美术类非遗都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保护,就应该利用档案管理的方式,保证其长久流传下去。
  3 美术类非遗档案管理对策
  3.1 强化非遗普查工作
  3.1.1 普查前期准备。由于美术类非遗的普查工作具有主观性,所以在选择普查人员时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专业性与个人能力,然后需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需要结合普查方案完成普查地图、表格等内容。
  3.1.2 落实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落实期间,需要结合方案对非遗传承人以及相关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将整个访谈的全流程记录下来。在此期间,需要注意适当收集美术类非遗的现骨干作品实物,确保整个普查工作有迹可循,当地区普查结束后,需要及时在地图中进行标记,防止普查工作出现遗漏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在普查期间收集到的信息应该全部记录在表格中,例如作品名称、内容、传承人等,在普查期间还应该注意口头信息的记录,因为口口相传的非遗内容往往更加具有真实性。
  另外在普查期间还应该注意非遗在发展过程中使用过的工具以及留下的实物、图样等内容,然后对作品实物进行摄像留存。
  3.2 完善美术类非遗的归档范围。在对美术类非遗进行档案管理时,除了需要尽量收集足够完整的非遗信息以外,还应该完善非遗的归档范围,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保护工作的顺利落实。
  在归档过程中,应该对立档材料数量、质量以及立档方式进行界定,保证非遗档案管理的规范性。[3]而且国内美术类非遗本身便存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特点,所以具有非常大的立档难度,更应该通过完善归档标准的方式来提高归档质量。通常情况下,在划分美术类非遗的范围时,可以按照画作、剪纸、雕塑、刺绣的方式来完成分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清晰地将非遗档案表达出来。
  例如玩具类非遗便可以分为木质、布质玩具的分支选项,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在对美术类非遗进行记录时,同样可以通过规划来保证记录质量,例如原材料、作品等可以通过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进行保存,而口述资料则可以通过文字加录音的方式来体现。
  3.3 美术类非遗传承人的档案保护。在开展美术类非遗保护工作时,非遗传承人属于给予非遗生命、价值的主体,传承人就是非遗得以顺利延续下去的基石。对于非遗项目而言,传承人的消失将会对整个非遗项目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大部分流传于民间的美术类非遗项目都是利用父传子、母传女、师传徒的方式进行延续,这种传承方法从现代视角看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局限性,但是作为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非遗传承人而言,技艺不外传已经成为一种信念。[4]這也导致了部分非遗项目存在无法顺利延续下去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以此来保证非遗项目顺利流传下去。
  在美术类非遗项目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保护需要从技艺入手,然后通过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保证传统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非遗传承人的建档工作与项目建档一样,应该从归档范围入手,为了保证档案查找更加方便,应该将传承人档案与项目档案相结合。在归档过程中,虽然传承人在非遗传承期间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程度同样不可小觑,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与流通地区的关系极为紧密。[5]
  因此,对于保护部门而言,应该将非遗保护视角进一步拓宽,重视其当地群众在非遗传承中的贡献。所以在建档过程中,应该重视传承人与社会之间关联,这样才能保证非遗得以顺利延续下去。
  3.4 构建美术类非遗数据库。在构建美术类非遗数据库时,应该从项目分类入手,确保数据库完成之后的观看质量。[6]在分类过程中,可以按照地理位置、非遗项目级别等方式来完成细分。
  在我国,不同的区域将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所以可以结合社会背景与地理环境来完成美术类非遗的分类,以此来提高非遗保护质量。而项目级别则是结合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制定,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美术类非遗项目。对数据库功能进行完善时,需要着重考虑信息数据的查询与使用,然后通过构建网络平台来形成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确保每一位用户都能够在查询期间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其他文献
摘 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鉴定就是要构建一个具备机器学习能力的档案鉴定专家系统,但该人工智能系统与人脑的差异、“黑盒子”及不确定性令人们暂时无法放心地将档案鉴定工作交给它。由是,改变档案鉴定的理念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进路,即依靠人工智能实现的鉴定不再掌握档案的生杀大权,只令其在系统中进行虚拟的价值鉴定,而不在物理意义上进行销毁鉴定。对于档案鉴定专家系统所依赖的全局数据库应尽数保留,对鉴定无用的档案也
高斌,一位深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工运领袖,通过档案史料可以再现他在短短30年的生命中,如何完成从一位普通工人到工运领袖,再到二七革命烈士的身份转换过程。革命烈士素材的深入挖掘,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贯彻执行,也是档案史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角色担当。
美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最早的美术作品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劳动场景的直观画面性描绘。而语文则是人们记录劳动过程、总结劳动经验的文字性描述。纵观古今中外
摘 要:任何一个族群都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用途生产、留存属于各自族群的档案,并借此实现族群身份认同。作为集体记忆的族群档案,既是族群身份认同的原始“证据”,又是族群身份认同的本真“叙事”。族群档案融合了“社会性”和“文化性”双重标准,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关键词:族群档案;社会性;文化性;认同;文化共享  “身份认同”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档案与社会记忆、族
摘 要:本文按照档案移交的时间序列,将本科学生档案分成三个阶段的档案:入校前档案、入校后档案、毕业时档案,三阶段档案工作的延伸为转递工作。然后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分析了本科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和外部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构成的基本价值链、管理制度价值链、管理决策价值链。最后,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本科学生档案管理的系统价值链,更好地体现本科学生档案的自身价值及其管理的附加价值。  关键
摘 要:支付宝“花呗守护计划·文物公益”活动体现出以荣誉激励互动、以知识带动公益、以专业促进长效的运营特点,反映了博物文创产品的流行因素,即稳定的用户和文创产品链接、成熟的互联网传播模式、文物本体的经典性和流行性。档案资源与文博藏品在文创开发中存在本质差异:大部分档案不具备“IP”潜质、档案资源属于“易消耗资源”、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有待提升、档案部门缺乏文创开发能力,档案文创需要找准自身特点:原始
摘 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本科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培养多个环节转向信息化,本科生電子档案的规模性和丰富性成指数型增长。如何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成为高校电子归档和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难题。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等特性,在本科生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潜力巨大。  关键词:区块链;本科生;电子档案  2016年12月,我国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
4月19日至23日,2021年度河南省档案工作人员岗位培训班在登封市中州华鼎饭店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县档案馆,省直单位、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500余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旨
期刊
摘 要:红色档案资源蕴藏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弘扬革命历史主义精神,激励后人投身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解析红色档案价值的基础上,系统论证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准确识别当前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整合;档案价值  1 红色档案资源  所谓“红色档案”,
摘 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档案工作、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受到档案界广泛关注。围绕“档案工作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我们组织档案学领域青年学者从助力党史研究、融入教育教学、创新展览形式、加强资源整合、挖掘数据价值、丰富叙事方式、开发文创精品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以期对档案学界与业界有所启示。  关键词:档案工作;党史;红色档案;红色故事;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