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刚上幼儿园,回家总爱把园中发生的事告诉大人,其中许多事情我听过便忘了,但仍有几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如一天回家后他一脸委屈地说:“老师要扇我耳光。”我听后一惊,忙问他犯了什么错误,他却说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一次说老师让他到黑板前认拼音,结果有一个一时想不起来了,我问:“后来呢?”他说:“老师说‘滚’,我就回去了。”话语中仍有伤感。这里我不想对儿子的老师作任何评说,但同样身为老师的我更深深地体会到:不管老师的语言是不是自觉的,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从这一点来说,教师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责无旁贷。
语言修炼对于教师为何不可或缺?除了语言是一个人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语言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凭借物,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教育能否成功启航的重要动力。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功效,教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语言会对学生心理和人格产生影响
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并且可使自己的情操素养、审美情趣自觉不自觉地感染、熏陶学生,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或对学生教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尊重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且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有自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却有意无意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就如幼儿园老师的话使幼小的他已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再如,我曾听到一个这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案例:一位初中历史老师正在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要不是当时杀了那么多人,今天的南京人口不就更多了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异”观点,老师的反应倒是也快,马上说了一句:“要是杀的人当中有你的先辈,可能也就没有你了!”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该生脸色难看极了,心中难免对老师产生不满,今后课堂上也可能再不敢多言。类似的突发事情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但切记不能随意地批评、指责、挖苦甚至侮辱,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心灵受创,须知,心灵的伤痛是最难医治的。
教师语言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虽都有缺点和不足,但也都有优点和一颗向善的心。教育呼吁尊重,每位教师也应切记:“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开始!”当然,这里的“尊重”并不是纵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语言要健康、文明。
教师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健康、文明的语言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道德素养。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问好,因为学生不会喜欢一个冰冷而缺少人情味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犯错误,甚至让你下不了台时,也切勿口不择言地对学生发泄一通,否则,结果只能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跌。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问好往往吝于回赠,有的甚至置若罔闻;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加克制地发泄自己的愤怒。这些言行不仅对师德形象的树立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文明的语言让听者舒心愉悦,教师礼貌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如同滴滴雨露,滴在学生的心田,润开美丽的花朵。
3.语言要有激励性。
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自信心的增强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与学生交往和教学中常采用赞许、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而一旦学生有了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效果就是十分惊人的。
如:一位老师在走进正在喧闹的自习课时说:“我发现我们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室出奇地安静。上课时老师一句“我发现你早就准备好了,好,请你回答”;分发试卷时一句“这次考得不错,如果再认真的话,下次会更有进步的”;在展示学生学习、研究或搜集成果,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展示时一句“由于时间有限,很遗憾此时我们不能分享每位学生的作品,但老师已经记住每位同学的热情和付出,课后我将把它们汇集起来,并发放给所有的学生欣赏”,等等,这些语言必将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激励性的语言不可缺少,但也要恰当适度,夸奖过多过高(尤其对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有时可能让人误解为讽刺、挖苦。所以,我认为老师不宜在一节课下来对学生说一大堆真假难辨、言不由衷的“赞美”。
二、教师的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好的教学语言,因为连缀教学流程的便是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语言的修炼。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修炼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要规范,切忌口头禅。
科学知识是严谨的、系统的,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这要求教师的语言也一定要规范、精炼。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老师“土语”严重,且啰嗦吓人。如有的颠来倒去多遍地讲,有的知无不言地“狂轰乱炸”,其结果不仅没有很好地传授知识,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可见,教师随意性、絮叨性的语言必将使课堂教学和质效大降。
此外,一些教师的口头禅特别严重,诸如“啊”、“对不对”、“那么”、“我们说”等,有的一堂课下来竟多达几十次,使听课的人感觉十分别扭不适,教学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2.语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说明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好的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因此,教学语言还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或有启发性,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教师启发性语言可使学生对认知不清的东西逐渐清晰地呈现。比如,我在《意识的作用》一课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目的学习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自然界的各种植物是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此学生很容易答出。
(2)“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那么,能否说植物都是先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呢?”学生经过仔细想想,有的认为是,而有的认为不是。
(3)“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学生需要进一步比较方能知道有的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有的是经人类研究培育出来的。
(4)“这说明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循序诱导,学生的认知不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新知的获取。
3.语言要有美感。
除了规范、科学之外,给人“美”的感受是对教师语言在“质”的方面更高的要求。有人把一堂好课比作一幅优美的画卷,而教学语言就是画的色彩。如果一堂课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始终一个模式、一种腔调,就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教师一堂课妙语如珠、或轻或重、或徐或疾则很容易以声引人、以情感人。可见,富有美感的语言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它们能给赏心悦目的享受。
总之,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影响是显著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武器,教育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语言优劣有关,因此,教师一生除了不断地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语言修炼对于教师为何不可或缺?除了语言是一个人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语言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凭借物,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教育能否成功启航的重要动力。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功效,教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语言会对学生心理和人格产生影响
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并且可使自己的情操素养、审美情趣自觉不自觉地感染、熏陶学生,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或对学生教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尊重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且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有自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却有意无意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就如幼儿园老师的话使幼小的他已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再如,我曾听到一个这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案例:一位初中历史老师正在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要不是当时杀了那么多人,今天的南京人口不就更多了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异”观点,老师的反应倒是也快,马上说了一句:“要是杀的人当中有你的先辈,可能也就没有你了!”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该生脸色难看极了,心中难免对老师产生不满,今后课堂上也可能再不敢多言。类似的突发事情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但切记不能随意地批评、指责、挖苦甚至侮辱,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心灵受创,须知,心灵的伤痛是最难医治的。
教师语言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虽都有缺点和不足,但也都有优点和一颗向善的心。教育呼吁尊重,每位教师也应切记:“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开始!”当然,这里的“尊重”并不是纵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语言要健康、文明。
教师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健康、文明的语言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道德素养。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问好,因为学生不会喜欢一个冰冷而缺少人情味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犯错误,甚至让你下不了台时,也切勿口不择言地对学生发泄一通,否则,结果只能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跌。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问好往往吝于回赠,有的甚至置若罔闻;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加克制地发泄自己的愤怒。这些言行不仅对师德形象的树立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文明的语言让听者舒心愉悦,教师礼貌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如同滴滴雨露,滴在学生的心田,润开美丽的花朵。
3.语言要有激励性。
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自信心的增强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与学生交往和教学中常采用赞许、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而一旦学生有了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效果就是十分惊人的。
如:一位老师在走进正在喧闹的自习课时说:“我发现我们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室出奇地安静。上课时老师一句“我发现你早就准备好了,好,请你回答”;分发试卷时一句“这次考得不错,如果再认真的话,下次会更有进步的”;在展示学生学习、研究或搜集成果,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展示时一句“由于时间有限,很遗憾此时我们不能分享每位学生的作品,但老师已经记住每位同学的热情和付出,课后我将把它们汇集起来,并发放给所有的学生欣赏”,等等,这些语言必将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激励性的语言不可缺少,但也要恰当适度,夸奖过多过高(尤其对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有时可能让人误解为讽刺、挖苦。所以,我认为老师不宜在一节课下来对学生说一大堆真假难辨、言不由衷的“赞美”。
二、教师的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好的教学语言,因为连缀教学流程的便是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语言的修炼。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修炼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要规范,切忌口头禅。
科学知识是严谨的、系统的,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这要求教师的语言也一定要规范、精炼。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老师“土语”严重,且啰嗦吓人。如有的颠来倒去多遍地讲,有的知无不言地“狂轰乱炸”,其结果不仅没有很好地传授知识,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可见,教师随意性、絮叨性的语言必将使课堂教学和质效大降。
此外,一些教师的口头禅特别严重,诸如“啊”、“对不对”、“那么”、“我们说”等,有的一堂课下来竟多达几十次,使听课的人感觉十分别扭不适,教学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2.语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说明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好的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因此,教学语言还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或有启发性,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教师启发性语言可使学生对认知不清的东西逐渐清晰地呈现。比如,我在《意识的作用》一课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目的学习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自然界的各种植物是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此学生很容易答出。
(2)“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那么,能否说植物都是先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呢?”学生经过仔细想想,有的认为是,而有的认为不是。
(3)“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学生需要进一步比较方能知道有的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有的是经人类研究培育出来的。
(4)“这说明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循序诱导,学生的认知不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新知的获取。
3.语言要有美感。
除了规范、科学之外,给人“美”的感受是对教师语言在“质”的方面更高的要求。有人把一堂好课比作一幅优美的画卷,而教学语言就是画的色彩。如果一堂课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始终一个模式、一种腔调,就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教师一堂课妙语如珠、或轻或重、或徐或疾则很容易以声引人、以情感人。可见,富有美感的语言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它们能给赏心悦目的享受。
总之,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影响是显著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武器,教育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语言优劣有关,因此,教师一生除了不断地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