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而深刻的坐标式人物,其小说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①早在清末,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就指出小说可以启蒙民众、改良社会;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也提倡白话文学.那么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教学实践中的情景如何?中学语文教材对其作品的收录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判断依据.自1922-1924年由俍工、仲九合编的《初级中学国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而深刻的坐标式人物,其小说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①早在清末,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就指出小说可以启蒙民众、改良社会;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也提倡白话文学.那么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教学实践中的情景如何?中学语文教材对其作品的收录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判断依据.自1922-1924年由俍工、仲九合编的《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首次选录鲁迅作品以来,中小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过程.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从认识、运用以及对教学相关问题的态度三方面出发,结合线上、线下两种途径,探究大学生的中英谐音短语使用情况,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分析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多较为熟悉中英谐音短语,但其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分辨中英谐音短语的相关类型.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赞成在英语自学及高年级课堂中使用中英谐音短语教学,以帮助学习者回顾知识并提高课堂趣味性.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解对象、明晰定义、正确引导三项教学策略,以期为课堂外语教学提供帮助.
《阿Q正传》本来是一篇连载小说.连载小说必须定期连续发表一定的文字.这个框架规定了《阿Q正传》的内容特点而让它成为鲁迅小说里独一无二的作品.rn《阿Q正传》是从1921年12月4日到1922年2月12日(除了1922年1月1日和1月29日以外)在《晨报副镌》上发表的.鲁迅这么有规律地在刊物上连续发表的就只有这一篇《阿Q正传》而已.鲁迅后来写道:“第一章登出之后,便\'苦\'字临头了,每七天必须做一篇.”他说他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每周必须写出一定分量的东西,当然是很苦的.怪不得“两个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概念,对于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至关重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阐述实践概念的两部奠基之作.通过对比和分析两本著作中实践概念的提出语境,发现实践概念以“感性活动”为逻辑起点,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对象性活动”演变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实践”,二者一脉相承,共同建构了实践概念的主要蕴意和基本框架,深刻体现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
在“五四”和鲁迅的时代,阿Q或许是从启蒙主义出发塑造的最为典型的被启蒙者形象,他象征了启蒙主义视野下典型的国民性.在改革初期,新启蒙主义伴随着“伤痕”潮流兴起,它通过将“新时期”叙述/想象为新的“五四”,重新高扬人道主义和主体性话语,重建知识分子的主体性,迅速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富活力、最具影响力的思潮.①特别是围绕着1979年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1981年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而开展的隆重活动和广泛宣传,直接推动了新启蒙主义的强劲兴起.②表现之一,就是阿Q在改革初期的重现.阿Q及其国民性不仅成为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