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怀疑一切的眼光”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知道张爱玲,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连载的《张爱玲传》,看到胡、张之恋的那部分,写得很富诗情画意,比如张在给胡的照片背面题上这样的话:“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那时我正处纯情年代,张爱玲的恋爱情节是我在猎奇心理的支配下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发掘。
  后来张爱玲红紫一时,有关传记书店里满眼都是,而我在历经世事并熟读张的作品之后,对关于她的传记有本能的排拒——像张这样清坚决绝的女子,更大的意义是她在文学上的贡献,她对于人生的透识,而敷衍的大同小异的传记哪一本逃得了对胡、张之恋大肆的俗滥渲染?所以每看到此类传记,只是翻一下,只翻有关她爱情的那部分,绝对不买。
  再一次在书店看到《张爱玲传》,照例去翻那一章,这一次买了下来。
  《浮世悲哀·张爱玲传》,宋明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版。在题为《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这一章里,宋明炜对胡、张婚恋悲剧有一定的透析,比如将张爱玲的艺术路数落实到民间,这样以胡的别材和别趣,自然有对张知音般的同情和理解。这种分析尽管选取的视角有独辟蹊径的新颖,但仍然不过是张爱玲自己所谓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索解,而我认为最难得的是宋明炜能从张看似单纯的情爱关系中找出潜藏的不安因素之所在。他特别注意到这样的细节:雨天,胡、张两人看舞回来,在黄包车里,张坐在胡的身上,胡感到张生得这样长大,又穿着雨衣,他抱着她只觉得“诸般不宜”。宋明炜能从这一个细节返归到现实里胡、张的婚姻生活中,做这样的推想:“张爱玲虽然能满足胡兰成心灵上的欲求,但作为俗世中的男人,特别是一个欲望很强的男人,他在她身上感到的缺憾还是很多的”,“这种”诸般不宜“的感觉是发生在男女关系最基本的层面上的,也可以很容易的推知,胡兰成对她的爱情中除去心灵的爱悦之外,其他的方面很可能多是虚拟的,他们的爱情实际上并不完美。”我读到此,深以为精彩!
  记得我读极富才情的上海作家陈村的长篇《鲜花和》,看到文中这么一句话,异常惹眼:“于是我看着她……就伸出右手直接握住她的乳房,犹如某作家直逼张爱玲。”翻过无数张爱玲传中最花哨那部分的我,在此顿了顿,想,“某作家”是谁?我在那时很快将“某作家”比附成胡兰成——这真是比较庸俗,相当无聊的,而无聊有加的是,我在事后对此比附做了如此推论:
  大概从未恋爱过的女子,都有过身陷爱潭前的矜持,却极难抵御有经验的男人对她身体的猝然袭击:她以为他是爱她才如此的。(昆得拉曾说过,“生理上的爱没有暴力是难以想象的”,不知道这“直接握住”算不算暴力?)而那个虏获女人的有经验的男人,对其最初和此后的兴趣,都是身体重于感情的。不妨直接说吧,那男人、女人也许就可以是胡、张:张强调男人的经验;张自己的小说中至少有两处与此大致不差的细节描写:“……她的不发达的乳握在手里像睡熟的鸟,想有它自己的微微跳动的心脏,尖的喙,啄着他的手,硬的,却又是酥软的,酥软的是他自己的手心。”“直到他一把握在手里,抚摩着,揣捏出个式样来,她才开始感觉到那小鸟柔软的鸟喙拱着他的手心,它恐惧地缩一团,圆圆的,有个心在跳,浑身酸胀,是中了药箭,也不是麻药。”而且,张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写小说间或把自己的经验用进去,是常有的事。至于细节套用实事,往往是这种地方。”
  也许真的牵强得很。而我将胡、张神秘恋爱的开端加上点无聊的揣测,在接上宋明炜对胡、张神秘恋爱终结的推想,总算可以说,一生有不下十个女人的胡兰成风流成性也罢,情薄义寡也罢,他离开张爱玲,是有些对不住她,但,也只是如此了:他虏获了她,可是他们不和谐,在相关男女关系最基本的层面上。
  ——当然,如上都是推测,张爱玲本人对其爱情未留下只言片语,而宋明炜对于胡、张婚恋有关的文字也有着合理的怀疑,比如:把张自称的“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应当是快乐的”这句话做这样的怀疑:“很难相信这会是真的快乐,但是在空幻无常的人生中,她也许只能够寻觅到这样一种自欺的快乐。”因有怀疑,才能出新,而且这种怀疑倒是张爱玲本人最本色的精神实质:晚年写《对照记》,张爱玲有这样一句话:“我喜欢我四岁的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
  怀疑是主观的。在这本宋明炜自称“以心写心”“染上主观色彩”的书里充满了诸如“大概”“我想”“也许”“多半”等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其实说实话我之所以买下这本传记,还基于另一层怀疑:这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回眸·人物传记”系列丛书的撰写者大都是资深的作家、博导,或雄姿英发,或德高望重,而宋明炜写此书时不过二十三、四岁,他能写好张爱玲吗?
  早在两年前,这本传记尚未出版时,陈思和老师在表达了对宋明炜研究态度的欣赏之后,特别肯定了宋明炜对胡、张婚恋悲剧的透析,他说:“……书中的有关分析在目前的张爱玲研究中堪称独步。”我想,这句话里的“有关”是否有某种点到为止的意味呢?
  就算我是无聊的吧。
其他文献
台湾北部的文学爱好者,或者喜欢逛独立书店、二手书店的读者,在这几年很难完全没听过永乐座。在台大附近的温罗汀巷子里,每一两周就会出现文艺讲座或新书发表会,俨然法国左岸的沙龙气息。而如果你的心中一直燃烧着左派魂,一定也知道在台湾近年的书籍折扣论战中,有一篇戳出许多读者思考误区的著名文章,叫做《折扣的背后》。那篇文章,出白永乐座的文艺老板石芳瑜。  实体书店不死  在网络时代,芳瑜相信读者永远有需要实体
期刊
起初的如意算盘、打动先生让我经营书店的说帖之一,就是我可以跟一些二手书店“批货”,建立“上、中、下游”的关系。当时设想的对象,就是在九份开二手书店的乐伯。我心想乐伯的书店开得那么远,加上他对我非常友善,如果他去收书,我出多一点的钱,“中途拦截”一些到我的书店,我免去收书之苦,他收的书马上就有买家,不正是皆大欢喜的事?  没想到我的想法一提出,马上被乐伯婉拒了。乐伯看着我,很坚定地告诉我:“我可以给
期刊
大陆最早一个售卖世界各地独立出版物的线上书店,是香蕉鱼书店,2010年由苏菲和关暐创建的。在2012年,他们在大连也曾经营过实体书店/工作室,推广独立出版概念。不过后来,他们离开大连、上海,沉寂了几年。(如今回到上海,搁置的美好又再现了。)  Rosa不知道是否受到香蕉鱼书店的兴趣启蒙。在香蕉鱼书店沉寂的几年,大陆出现了两家推广独立出版物的线上书店,一家是专注大陆独立出版物的“记录厂”,另一家便是
期刊
厦门鼓浪屿被称作“琴岛”,在20世纪50年代全岛钢琴多达500多架,如今,岛上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也仍居全国第一。  在这样的一座岛上长大,李秋沅的记忆拼图里,钢琴也占据了重要的一角。6岁开始学琴,第二年即开始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练琴的过程是枯燥的,钢琴在小秋沅的眼里简直像“敌人”般的讨厌,但是她并不憎恨音乐的美妙。她努力地练琴,日复一日,直到发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这件事(弹琴)做好”的时候,练琴
期刊
年度两岸书籍设计大赏初选
期刊
只有一百本书的书店,你能开吗?  在侯季然执导的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中,新手书店赚足了噱头,因为店里只有一百本书。恐怕只有仅卖一本书的东京森冈书店能比拼人气。不过新手书店并非为了噱头而造势,一来是受限于空间和进书成本;二来,对于人生来说,阅读一百本真正有价值的书,难道不够吗?况且,店主郑宇庭每周都会为这百本书“换血”,以“质”换“量”,你每次入店遇到的都不尽相同。  郑宇庭是台湾台东大学的教师
期刊
“有个客人让我帮他只看网络小说找个别样的娱乐,我推荐了劳伦斯·布洛克的侦探小说。《不二》这次终于进多了,冯唐的另外几本也卖不出去了,他这风终于吹过去了。有人来买了长销书《我们仨》,就让我感动了,因为回声无折扣的,我知道这是一个几年。有人拿着长书店来给我,让我帮她买,说她不在网上买书。有学生买了基本港版书,还有indie乐队的CD,说不敢再看书架了,不然没钱回不了家了。有人洋洋得意只买了几本绝版低价
期刊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路翎研究者,我深为路翎的悲剧痛心。特别是看到他的悲剧还在行进,(酷似他的聪慧的女儿——三个女儿中的一个,前些时候曾被送进她父亲住过的同一家精神病院——请原谅我说出了这样令人难堪的事)我有几句话要说。尽管未经历过路翎们的那场灾难,但类似的情境却也感同身受。比如“文革”。我们应当看到那一代人所处的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对舒芜的行为不应特别苛求。然而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人
期刊
2020年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原本在自然的时令中,只是冬春交替的日子,却因一场疫情,恰巧也成为人文世界冬春交替的时节。图书,是构成人文世界的基石,而书店则为这块基石提供了有尊严的容身之所。汹涌的疫情,一度给实体书店笼罩空前的严寒,广西师大出版社联合浦发银行与200余家书店发起的“书店燃灯计划”应运而生,邀请李浩、计文君、顾湘、贾志刚、苏七七、骆降喜、萧易、走走、周云蓬、吴钩、韩浩月、于赓哲等知名作
期刊
这是一本有点危险的怪兽书(当然比不上哈利·波特书里会咬人的那一本),封面设计廖韡选择使用原书插画家戴维·塔斯细腻的生物插画,以略带漫画动感的方式切割版面,并带入些许色彩做色彩变化,选图上刻意让上方较有动感,带起被武器威胁的感受,下方则以不同的方块切割出一个人兽对峙的场景,与上方的动态感做出区隔。标题部分以圆弧字英文与烫金字搭配,营造武器闪闪发亮的视觉印象。  请和我们一起享受这本野性十足的书吧!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