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成绩波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成绩波动的原因,并指出,在学生出现成绩波动时,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成绩波动 原因 对策
前言
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学习成绩仍然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学生的成绩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表现为一条曲线,这就是令家长、教师和学生头痛不已的“成绩波动”现象[1]。学习成绩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但是学习成绩总是稳居第一的学生寥寥无几。成绩波动广泛存在于各个学科中,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困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业成绩波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成绩波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策略,帮助教师和家长在发现学生出现成绩波动时,科学合理地进行处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成绩波动的原因探析
1.1学习内容难度不一
化学是基于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它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2]。既包含容易掌握的直观的模型和实验现象,如结晶、溶解等概念,又包括学生无感知性认识基础,不能直观地用演示实验来完成认识过程的抽象概念,如电解质、物质的量、化学键、化学平衡等。后者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要学生能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否则,学生学习就会遇到困难。但部分教师无视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差异,对他们实行超常规的教育,为应试教育而教,随意提升教学难度,持续加大作业量,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1.2学生的学习心理不稳定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具有容易冲动、情绪体验复杂、交往出现困惑、意志发展不成熟等特点。当取得好成绩时,学生会沾沾自喜,产生骄傲情绪,不能沉下心来钻研每个问题,一段时间后,成绩就会下滑;当成绩有一定退步时,学生的自尊心和来自教师、家长的压力会促使学生分析、寻找成绩下降的原因,虚心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会有相应地提高。中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的特点,都会使学生产生学业成绩波动。
1.3外界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发展健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场所,当学校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换到一个新环境学习或者由新教师执教的时候,学生会对原来的环境表现出依恋,对新环境产生排斥,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成绩会有所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为新环境所同化,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学生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下安心学习,保持稳定的学习成绩。但在“专制”的家庭或者家庭发生变故时,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的中学生会受到不小的打击,学习心态就会产生较大影响。“望子成龙”是许多中国家庭不变的追求,家长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不断给孩子学习压力,无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增加孩子课外学习负担,减少孩子学习化学的时间,淡化孩子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化学成绩。
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对人才的认可方式也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强,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当今社会只通过高考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社会舆论对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有颇多的赞美,对落榜生或多或少会有歧视,这在明里暗里就会给学生很大的学业压力。
2.避免学生化学成绩波动的对策
2.1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中学生学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可以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来帮助学生稳定学习成绩。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性,可通过加强实验教学,进行趣味性记忆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中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如果用死记硬背,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成绩。将化学知识的记忆趣味化,如用口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或谐音记忆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理论都来源于实验,是对人们大量的丰富的经验知识的归纳总结,最后上升到理论,反过来又指导我们的学习。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加深,修正和深化。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2.2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
现在的中学生总是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压力,这些压力必然引起学生的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反应一般会催生或强化其焦虑程度,进而对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和生理机制与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压力有明显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两重性,适度的压力会产生正面作用,它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帮助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做好心理调适和准备,迎难而上,努力取得学业成绩的进步。过度的压力会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心神不宁的状态,从而使学业成绩下滑。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是避免成绩波动的有效而重要的部分。
如何化压力为动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有很大的潜力,大脑平时由于缺乏刺激,约有80%的脑神经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警觉水平,使之在学习中保持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敏捷,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沉着应对学习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3]。因此,当学生取得良好成绩时,教师和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压力,避免学生出现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心理,正确处理所取得的成绩;当学生成绩下降时,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避免学生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己,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帮助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2.3优化教学方法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及合成等的一门学科。理解是化学学习的精髓,但是化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理解。科学理解就是从我们以前的知识合乎逻辑地重构一个解释,并把它运用到不同于先前提供的环境中。教师应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借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有意义学习有2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学习新内容与自己知识之间的联系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4]。此外,针对化学教学内容多而繁的特点,教师应建立一个相对完整而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把纷繁的物质联系起来,呈现给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一个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化学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对现代社会中科学的鉴赏力。
2.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保持平稳的心态进行学习,是避免学生成绩波动的必要前提。如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注重子女人格的健全发展,对子女的学业提出适当要求,避免施加过大的学业压力;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最后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3]。
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化学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采用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成绩进步时,表扬是给学生成功激励的重要方法,表扬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表扬与批评,适时而科学地使用奖赏与惩罚,让学生保持平稳健康的学习心态。
3.结语
学习成绩波动一直牵动着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心。成绩波动受教学内容,学习者心理特点,以及来自外界环境的多方面的影响。当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时,教师和家长应客观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清.“学习波动”有何因[J].教育文汇,2004,(10):42-43.
[2]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
[3]野晓航.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3,(8):43-45.
[4]杨文斌.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4):27-31.
本文系浦江人才计划信息项目。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成绩波动 原因 对策
前言
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学习成绩仍然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学生的成绩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表现为一条曲线,这就是令家长、教师和学生头痛不已的“成绩波动”现象[1]。学习成绩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但是学习成绩总是稳居第一的学生寥寥无几。成绩波动广泛存在于各个学科中,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困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业成绩波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成绩波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策略,帮助教师和家长在发现学生出现成绩波动时,科学合理地进行处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成绩波动的原因探析
1.1学习内容难度不一
化学是基于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它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2]。既包含容易掌握的直观的模型和实验现象,如结晶、溶解等概念,又包括学生无感知性认识基础,不能直观地用演示实验来完成认识过程的抽象概念,如电解质、物质的量、化学键、化学平衡等。后者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要学生能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否则,学生学习就会遇到困难。但部分教师无视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差异,对他们实行超常规的教育,为应试教育而教,随意提升教学难度,持续加大作业量,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1.2学生的学习心理不稳定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具有容易冲动、情绪体验复杂、交往出现困惑、意志发展不成熟等特点。当取得好成绩时,学生会沾沾自喜,产生骄傲情绪,不能沉下心来钻研每个问题,一段时间后,成绩就会下滑;当成绩有一定退步时,学生的自尊心和来自教师、家长的压力会促使学生分析、寻找成绩下降的原因,虚心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会有相应地提高。中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的特点,都会使学生产生学业成绩波动。
1.3外界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发展健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场所,当学校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换到一个新环境学习或者由新教师执教的时候,学生会对原来的环境表现出依恋,对新环境产生排斥,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成绩会有所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为新环境所同化,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学生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下安心学习,保持稳定的学习成绩。但在“专制”的家庭或者家庭发生变故时,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的中学生会受到不小的打击,学习心态就会产生较大影响。“望子成龙”是许多中国家庭不变的追求,家长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不断给孩子学习压力,无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增加孩子课外学习负担,减少孩子学习化学的时间,淡化孩子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化学成绩。
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对人才的认可方式也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强,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当今社会只通过高考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社会舆论对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有颇多的赞美,对落榜生或多或少会有歧视,这在明里暗里就会给学生很大的学业压力。
2.避免学生化学成绩波动的对策
2.1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中学生学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可以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来帮助学生稳定学习成绩。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性,可通过加强实验教学,进行趣味性记忆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中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如果用死记硬背,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成绩。将化学知识的记忆趣味化,如用口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或谐音记忆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理论都来源于实验,是对人们大量的丰富的经验知识的归纳总结,最后上升到理论,反过来又指导我们的学习。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加深,修正和深化。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2.2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
现在的中学生总是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压力,这些压力必然引起学生的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反应一般会催生或强化其焦虑程度,进而对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和生理机制与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压力有明显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两重性,适度的压力会产生正面作用,它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帮助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做好心理调适和准备,迎难而上,努力取得学业成绩的进步。过度的压力会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心神不宁的状态,从而使学业成绩下滑。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是避免成绩波动的有效而重要的部分。
如何化压力为动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有很大的潜力,大脑平时由于缺乏刺激,约有80%的脑神经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警觉水平,使之在学习中保持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敏捷,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沉着应对学习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3]。因此,当学生取得良好成绩时,教师和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压力,避免学生出现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心理,正确处理所取得的成绩;当学生成绩下降时,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避免学生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己,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帮助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2.3优化教学方法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及合成等的一门学科。理解是化学学习的精髓,但是化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理解。科学理解就是从我们以前的知识合乎逻辑地重构一个解释,并把它运用到不同于先前提供的环境中。教师应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借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有意义学习有2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学习新内容与自己知识之间的联系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4]。此外,针对化学教学内容多而繁的特点,教师应建立一个相对完整而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把纷繁的物质联系起来,呈现给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一个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化学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对现代社会中科学的鉴赏力。
2.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保持平稳的心态进行学习,是避免学生成绩波动的必要前提。如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注重子女人格的健全发展,对子女的学业提出适当要求,避免施加过大的学业压力;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最后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3]。
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化学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采用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成绩进步时,表扬是给学生成功激励的重要方法,表扬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表扬与批评,适时而科学地使用奖赏与惩罚,让学生保持平稳健康的学习心态。
3.结语
学习成绩波动一直牵动着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心。成绩波动受教学内容,学习者心理特点,以及来自外界环境的多方面的影响。当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时,教师和家长应客观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清.“学习波动”有何因[J].教育文汇,2004,(10):42-43.
[2]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
[3]野晓航.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3,(8):43-45.
[4]杨文斌.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4):27-31.
本文系浦江人才计划信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