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尊重生命本体,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生命化回归的重要内容。尊重生命个体,强调个体自由的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才能使国民内涵的个性发达,同时使外延的社会与国家之共同发达。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文精神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确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文精神 激励机制 生命化回归
一、当前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现状
1、人文精神教育处于弱势地位。高校人文精神是以每个个人人性的闪亮点为基石,只有辅以人文科学教育才能使整个教育体系完善、和谐,没有人文科学的参与教育绝对不可能是教育过程完整、和谐,但有了人文科学教育却不一定达到教育的目标,原因在于人文科学教育的说教性掩盖了人文科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准确地说人文精神的教育还处于弱势地位,这不得不说是人文教育过程乃至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残缺不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分化及畸形扩张,尤其是高校工科专业压缩了人文学科的领域;
(2)人文学科对生产力贡献的“非显性”,使得人文科学在知识学问的功利化背景下地位进一步下降;
(3)重理轻文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疏远和隔绝,而这恰恰让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培养失去了载体,致使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料理和驾驭生活的能力,缺乏突破前人的创新能力,物质文明现代化,只追求物欲的满足,吃在饭馆,穿要名牌,出手阔绰,有的同学月开销达数千元,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不够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言行举止粗俗无礼,缺少同情怜悯之心,欺负弱势学生,敲诈勒索,因为琐碎小事引起斗殴打群架甚至舞铁棍、捅刀子;拉帮结派。在人格上,有些人缺乏独立性,不善独立思考,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知之甚少,对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现代国家理念缺乏认识,受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竟然认为好好学习不如有个好爸爸。
2、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高校人文精神缺失这么严重与人文精神不被作为考核因素的教育者“缺位”有一定关系。随着高校扩招、跨区拓展、院校合并的迅猛发展,势必造成学生与教师在生活、学习上的地域分散给教育带来空间上的不便利,尤其是住宿在偏僻校区或校外社会化社区内的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上“鞭长莫及”的现象,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者部分师德的缺失,学生找老师谈心的少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少了,师生渐渐疏离了一道鸿沟,这种现象正日益明显,思想工作者的价值因素也就大大降低。致使人文精神教育的严重缺失:
(1)思想教育中“文”的缺失。社会上扭曲的人际观念正逐步蔓延到校园,使师生交往蒙上了功利色彩,送礼成了增进师生感情的筹码,没有“礼”,师生往来就失去了“礼数”,讨好老师便成了许多学生取得高分、评为优秀的重要手段;“亲近”学生,给学生高分,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也成为一些老师获得学生的“支持率”的灵丹妙药。因此,在部分师生的心里,利益交换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2)师生交流缺乏情感沟通。教书育人应是师生之间的主要活动,即知识探讨、学术交流、情感沟通、道德感化、生活关怀等‘传道、授业、解惑’,然而部分师生却认为知识的传递与增长是教育教学的惟一追求,将“管得住、别出乱子”作为教学管理的工作目标,往往停留在学生“必须怎样”、“禁止怎样”的管理层面,老师成了政治的化身、校纪校规的符号,学生成了被训斥、管束和驯服的“物”,课堂、办公室等严肃之处成了师生交流无可替代的场所,这种“知识本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化、物化、非生命化”的实质,忽视了情感交流、生活关怀、身心健康等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管理制度缺乏人本思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规范、强序”的内部管理风格,注重的是目标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未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没有任何质疑的权利,把学生当作“物”,学生只能按学校的规章受管于教师,受制于学校。
二、净化教育管理元素的激励机制
在目前一些高校教育事故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发生的恶性事件占很多。在现代教育管理体制下,学生和教师轻生自杀的案件越来越多。重视现代教育管理的人文精神,就要关注教师,关爱学生,从净化激励机制开始,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的生命化回归。所以,充溢人文精神的科学激励机制能激活管理对象的个体元素对生命价值追求,能把人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对缓解直接性的功利诱导具有必要性。
1、对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进行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除了学校生活,还有家庭生活。对教师和学生家庭里发生的事故,学校要给予人文关怀,导致教师和学生经济困难的可以组织全校的师生及学校领导捐助,奉献爱心,让被帮的人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有病灾,组织师生去看望,让在困难中的人体会学校带给他们生活的精神鼓舞,以便在学校产生一个团结的氛围,让爱溢满校园,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共同家园。这可以激起领导、教师、学生心灵的共鸣,维系精神价值力量的整体互动,更好地激励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激励机制有了一个好的心理互动基础,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进行探索,使激励有一个现实依托。
2、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要科学。笔者在此强调现代教育管理中人文精神观照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评价教师不能仅从分数等方面来衡定,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注重走近学生心灵、善待学生,追求教与学的互动,可以用测定表让学生评分,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评价学生也不能单从分数来评价,要从创新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表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创新成份、考勤、作业以及交流合作、尊重老师的程度等方面评分,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对老师也可以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评价科学了,管理对象的心理生态才能制衡,精神价值力量才能正常互动,从而生成强大的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激励的效果就实现了。当然这些激励方法的实现需要更进一步地肥沃高等教育的土壤。
三、促成高等教育管理的生命化回归
促成高等教育管理的生命化回归就要求在管理中尊重生命个体,开拓生命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把管理对象看成是生命个体元素,激发个体生命元素追求生命价值,让每个管理或被管理的人感觉都在体验生命价值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遵循生命价值规律。
1、在管理上应该把管理的元素看成一个个体生命的集合体,集合体追求生命价值而产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体追求生命价值而产生力量的简单相加之和。在人性化的教育圣地中注重由追求个体生命价值而产生一个内在精神价值力量的互动,生发一个管理内部的心理生态制衡,则能产生更好的整体效应,在心理生态制衡基础之上的生命集合体的力量更是强大的,这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力量差不多。当然要维系心理生态的制衡需要重视管理对象主体品格定性、管理理念的现实追求。
2、追求个体生命价值,应把握好生命的张弛度,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与超越必须在生命本体能承受的张弛度中。例如:河豚表演时能跃出水面几米高的距离,事实上河豚最初不能跳很高,训练员给它最爱吃的食物并相隔很短的距离让它可及,然后逐渐增加距离,一次次适当距离飞跃的实现,最终使它能跳出水面几米高,试想,从一开始就想让它飞跃几米高,那么就不能产生奇迹了。激励被管理的人也要给予一个可望可及的标高,把人的价值力量的开掘和诱导放在生命本体能承受的张弛度中尤为重要,才可以实现和超越生命价值。
3、高等教育管理要重视培育生命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没有教师的认识水平高,往往显得较为脆弱,因为一点压力和失败就可能轻生自杀。它要求教师对学生施行生命道德教育。把尊重生命看成是一种道德要求,进行死亡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生命可贵又脆弱,让他们体会生命更多地承载了责任。体验生命本身是一种缘,促使教育对象珍惜生命、追求高尚情操,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教师教会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生活,还应注重自身珍惜生命,善于和领导、同事以及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排泄压抑,达到尊重自身生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蔡元培.《教育之对待的发展》《.蔡元培教育论著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梁春华,林瑞青.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育学研究,2005.3
[3] 陈大勇,何群华.人文精神缺失与人文教育[J].抚州师专学报,2003.3■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文精神 激励机制 生命化回归
一、当前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现状
1、人文精神教育处于弱势地位。高校人文精神是以每个个人人性的闪亮点为基石,只有辅以人文科学教育才能使整个教育体系完善、和谐,没有人文科学的参与教育绝对不可能是教育过程完整、和谐,但有了人文科学教育却不一定达到教育的目标,原因在于人文科学教育的说教性掩盖了人文科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准确地说人文精神的教育还处于弱势地位,这不得不说是人文教育过程乃至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残缺不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分化及畸形扩张,尤其是高校工科专业压缩了人文学科的领域;
(2)人文学科对生产力贡献的“非显性”,使得人文科学在知识学问的功利化背景下地位进一步下降;
(3)重理轻文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疏远和隔绝,而这恰恰让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培养失去了载体,致使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料理和驾驭生活的能力,缺乏突破前人的创新能力,物质文明现代化,只追求物欲的满足,吃在饭馆,穿要名牌,出手阔绰,有的同学月开销达数千元,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不够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言行举止粗俗无礼,缺少同情怜悯之心,欺负弱势学生,敲诈勒索,因为琐碎小事引起斗殴打群架甚至舞铁棍、捅刀子;拉帮结派。在人格上,有些人缺乏独立性,不善独立思考,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知之甚少,对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现代国家理念缺乏认识,受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竟然认为好好学习不如有个好爸爸。
2、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高校人文精神缺失这么严重与人文精神不被作为考核因素的教育者“缺位”有一定关系。随着高校扩招、跨区拓展、院校合并的迅猛发展,势必造成学生与教师在生活、学习上的地域分散给教育带来空间上的不便利,尤其是住宿在偏僻校区或校外社会化社区内的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上“鞭长莫及”的现象,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者部分师德的缺失,学生找老师谈心的少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少了,师生渐渐疏离了一道鸿沟,这种现象正日益明显,思想工作者的价值因素也就大大降低。致使人文精神教育的严重缺失:
(1)思想教育中“文”的缺失。社会上扭曲的人际观念正逐步蔓延到校园,使师生交往蒙上了功利色彩,送礼成了增进师生感情的筹码,没有“礼”,师生往来就失去了“礼数”,讨好老师便成了许多学生取得高分、评为优秀的重要手段;“亲近”学生,给学生高分,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也成为一些老师获得学生的“支持率”的灵丹妙药。因此,在部分师生的心里,利益交换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2)师生交流缺乏情感沟通。教书育人应是师生之间的主要活动,即知识探讨、学术交流、情感沟通、道德感化、生活关怀等‘传道、授业、解惑’,然而部分师生却认为知识的传递与增长是教育教学的惟一追求,将“管得住、别出乱子”作为教学管理的工作目标,往往停留在学生“必须怎样”、“禁止怎样”的管理层面,老师成了政治的化身、校纪校规的符号,学生成了被训斥、管束和驯服的“物”,课堂、办公室等严肃之处成了师生交流无可替代的场所,这种“知识本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化、物化、非生命化”的实质,忽视了情感交流、生活关怀、身心健康等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管理制度缺乏人本思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规范、强序”的内部管理风格,注重的是目标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未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没有任何质疑的权利,把学生当作“物”,学生只能按学校的规章受管于教师,受制于学校。
二、净化教育管理元素的激励机制
在目前一些高校教育事故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发生的恶性事件占很多。在现代教育管理体制下,学生和教师轻生自杀的案件越来越多。重视现代教育管理的人文精神,就要关注教师,关爱学生,从净化激励机制开始,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的生命化回归。所以,充溢人文精神的科学激励机制能激活管理对象的个体元素对生命价值追求,能把人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对缓解直接性的功利诱导具有必要性。
1、对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进行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除了学校生活,还有家庭生活。对教师和学生家庭里发生的事故,学校要给予人文关怀,导致教师和学生经济困难的可以组织全校的师生及学校领导捐助,奉献爱心,让被帮的人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有病灾,组织师生去看望,让在困难中的人体会学校带给他们生活的精神鼓舞,以便在学校产生一个团结的氛围,让爱溢满校园,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共同家园。这可以激起领导、教师、学生心灵的共鸣,维系精神价值力量的整体互动,更好地激励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激励机制有了一个好的心理互动基础,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进行探索,使激励有一个现实依托。
2、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要科学。笔者在此强调现代教育管理中人文精神观照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评价教师不能仅从分数等方面来衡定,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注重走近学生心灵、善待学生,追求教与学的互动,可以用测定表让学生评分,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评价学生也不能单从分数来评价,要从创新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表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创新成份、考勤、作业以及交流合作、尊重老师的程度等方面评分,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对老师也可以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评价科学了,管理对象的心理生态才能制衡,精神价值力量才能正常互动,从而生成强大的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激励的效果就实现了。当然这些激励方法的实现需要更进一步地肥沃高等教育的土壤。
三、促成高等教育管理的生命化回归
促成高等教育管理的生命化回归就要求在管理中尊重生命个体,开拓生命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把管理对象看成是生命个体元素,激发个体生命元素追求生命价值,让每个管理或被管理的人感觉都在体验生命价值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遵循生命价值规律。
1、在管理上应该把管理的元素看成一个个体生命的集合体,集合体追求生命价值而产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体追求生命价值而产生力量的简单相加之和。在人性化的教育圣地中注重由追求个体生命价值而产生一个内在精神价值力量的互动,生发一个管理内部的心理生态制衡,则能产生更好的整体效应,在心理生态制衡基础之上的生命集合体的力量更是强大的,这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力量差不多。当然要维系心理生态的制衡需要重视管理对象主体品格定性、管理理念的现实追求。
2、追求个体生命价值,应把握好生命的张弛度,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与超越必须在生命本体能承受的张弛度中。例如:河豚表演时能跃出水面几米高的距离,事实上河豚最初不能跳很高,训练员给它最爱吃的食物并相隔很短的距离让它可及,然后逐渐增加距离,一次次适当距离飞跃的实现,最终使它能跳出水面几米高,试想,从一开始就想让它飞跃几米高,那么就不能产生奇迹了。激励被管理的人也要给予一个可望可及的标高,把人的价值力量的开掘和诱导放在生命本体能承受的张弛度中尤为重要,才可以实现和超越生命价值。
3、高等教育管理要重视培育生命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没有教师的认识水平高,往往显得较为脆弱,因为一点压力和失败就可能轻生自杀。它要求教师对学生施行生命道德教育。把尊重生命看成是一种道德要求,进行死亡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生命可贵又脆弱,让他们体会生命更多地承载了责任。体验生命本身是一种缘,促使教育对象珍惜生命、追求高尚情操,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教师教会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生活,还应注重自身珍惜生命,善于和领导、同事以及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排泄压抑,达到尊重自身生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蔡元培.《教育之对待的发展》《.蔡元培教育论著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梁春华,林瑞青.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育学研究,2005.3
[3] 陈大勇,何群华.人文精神缺失与人文教育[J].抚州师专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