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而民族音乐则是民族文化艺术中的核心之一,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民间艺术团体,有的是企业出资组建,有的则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本文重点就围绕非营利组织艺术团体“苏州市吴江区荣悦韵民乐团”来展开介绍和研究,从民乐团的实地考察和乐团负责人的访问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结合社會组织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而引申出更好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团;民族乐团;社会组织管理
1.简介苏州市吴江区荣悦韵民乐团
吴江区—东邻沪上,南接浙江,西靠太湖,北通苏州,原为苏州行政管辖的县级市,与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并称“苏州五县”,改区前该五县稳居“中国百强县”前十。苏州市吴江区荣悦韵民乐团建立于2015年,当时只属于民间自由组织,直到2018年正式注册登记,成为依托于政府组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并于当月得到批复担任吴江区文化广电局直属主管单位<吴文广发〔2018〕36号>,荣悦韵民乐团主要的业务范围是慈善义演,民乐演出;民族民间器乐资料及档案的捜集、整理、编辑、继承和创作;开展民乐宣传和推广以及民乐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民乐团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荣悦韵民乐团总共32人,无论排练还是演出各司其职,尽心尽责,每位成员都是来自于从事音乐活动或者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士,凭借着对音乐的一腔热血也造就了较高的音乐素养,但是毕竟乐团源自于民间组织,各成员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能够按照规定时间聚在一起都是一种出于自身的爱好和内心的信念,并非像签署劳动合同的全职工作具有法律约束来限制成员的考勤,所以排练纪律是很大的问题所在,由于没有法律约束,成员自由散漫,经常会出现迟到甚至缺席,排练效率极其低下。其实不单是乐团,民间艺术类团体普遍都存在这类问题,成员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所以要一次完整高效的排练是非常有难度的;其次是体系不健全,说白了就是缺少管理以及服务人员,团长本身承载着指挥和主演以及平时创作的重任,所以根本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做其他事情。管理和服务人员也需要专业人才来做宣传、策划以及其他文职工作,俗话说:千里马需要伯乐,刘关张需要孔明,所以乐团因为缺乏此类人员而无法构建健全的体系;最后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就是资金不足。虽说政府有相关经费给予乐团补贴,但是僧多肉少,先不说每个成员能得到的多少补贴,就光是排练场地租赁、服装、交通、伙食、灯光音响设备以及其他道具的费用支持已几乎与收入持平,所以前面也已提到了所有成员能聚到一起排练或者演出,目的不是那微薄的津贴,而是出于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信念。假如说乐团有充足且庞大的资金支持,相信以上两个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乐团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非营利组织,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下面再来说一下外患,首先是群众对于音乐种类偏好问题。虽说民乐是中华传统国粹,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但是喜爱民族音乐的广大群众年龄层次是处于两极分化的,大部分都是都是中老年人。有学者曾经对南京地区三所高校音乐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喜爱度较低,接受空间有限。笔者认为在音乐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民族音乐喜爱度已经不到20%,那如果将非音乐专业甚至根本不懂艺术的群众纳入基数,也许结果可能都不到5%,这难道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没落的标志?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其次是外部竞争问题,虽说荣悦韵民乐团是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团体形式存在,成员都是秉着一颗对于民族音乐的热衷之心而一同排练演出,但是吴江区当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由大型民营企业自主成立的音乐团体,包含但不限于合唱队,流行乐队以及中西混合乐队。因为企业出资组建并主管,所以资金方面是非常充裕的,另外由于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出众,所以每逢大小公演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另外他们表现形式多样,收到了广大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喜爱。
3.对荣悦韵民乐团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施荣堂先生的访问
笔者曾经对荣悦韵民乐团做过实地考察,同时也对负责人施荣堂先生做过访问,施荣堂先生从小酷爱民族器乐,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几乎精通于一身,凭借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执著和热爱,他本人于2008年在吴江区创办了乐成琴行音乐培训中心,一直从事着音乐教育工作,后来为了更好的辅助培训以及管理乐团,于2018年成立了苏州荣韵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笔者在访问时施荣堂先生反复提到这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表示:成立自己的乐团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培训中心和传媒公司的创收实质上都是为乐团在服务,仅依靠政府的拨款是远远不够乐团开销的,现在排练的场地,成员的服装,伙食等固定开销大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培训收入,平时的空闲时几乎都都在工作室度过,不是在创作音乐就是在练习乐器。为了维持这份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为了传承这样的民族文化,成功的将两个女儿也培养成为音乐教育从业者,真正的将“传承”做到了。
4.新时代城镇化视角下对中国民族乐团的一点启示(创新实践)
笔者认为,虽然近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经济建设的脚步适当放缓慢了一些,但是国强民富,建立全面的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长远目标。艺术从业人员的事业道路从来都是崎岖坎坷的,但是为了加快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发展,首先广大民间艺术工作者更需要持有饱满的创作热情和强烈的创新精神,用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着力打造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个社会的精品力作;其次,文化建设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需要更加重视民间艺术团体的培养工作,根本在于队伍和人才,像施荣堂先生这样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民族音乐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就更应该高度重视,协助其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新老交替过程中对新人的培养;再者创新是文化艺术的魅力之本,政府应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支持原创作品,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主旋律,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民间艺术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志强,崛起中的濮阳市民间艺术发展中心艺术团,杂技与魔术,2002年02月
[2]张瑜; 王楠,民间艺术团体的传承与发展——鄂伦春白银纳艺术团为例,北方音乐,2016年01月
[3]陈艺,农村民族民间艺术团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研究论坛,2011年08月
[4]曾春,谈云南民族民间艺术团的特征和作用,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10月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团;民族乐团;社会组织管理
1.简介苏州市吴江区荣悦韵民乐团
吴江区—东邻沪上,南接浙江,西靠太湖,北通苏州,原为苏州行政管辖的县级市,与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并称“苏州五县”,改区前该五县稳居“中国百强县”前十。苏州市吴江区荣悦韵民乐团建立于2015年,当时只属于民间自由组织,直到2018年正式注册登记,成为依托于政府组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并于当月得到批复担任吴江区文化广电局直属主管单位<吴文广发〔2018〕36号>,荣悦韵民乐团主要的业务范围是慈善义演,民乐演出;民族民间器乐资料及档案的捜集、整理、编辑、继承和创作;开展民乐宣传和推广以及民乐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民乐团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荣悦韵民乐团总共32人,无论排练还是演出各司其职,尽心尽责,每位成员都是来自于从事音乐活动或者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士,凭借着对音乐的一腔热血也造就了较高的音乐素养,但是毕竟乐团源自于民间组织,各成员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能够按照规定时间聚在一起都是一种出于自身的爱好和内心的信念,并非像签署劳动合同的全职工作具有法律约束来限制成员的考勤,所以排练纪律是很大的问题所在,由于没有法律约束,成员自由散漫,经常会出现迟到甚至缺席,排练效率极其低下。其实不单是乐团,民间艺术类团体普遍都存在这类问题,成员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所以要一次完整高效的排练是非常有难度的;其次是体系不健全,说白了就是缺少管理以及服务人员,团长本身承载着指挥和主演以及平时创作的重任,所以根本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做其他事情。管理和服务人员也需要专业人才来做宣传、策划以及其他文职工作,俗话说:千里马需要伯乐,刘关张需要孔明,所以乐团因为缺乏此类人员而无法构建健全的体系;最后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就是资金不足。虽说政府有相关经费给予乐团补贴,但是僧多肉少,先不说每个成员能得到的多少补贴,就光是排练场地租赁、服装、交通、伙食、灯光音响设备以及其他道具的费用支持已几乎与收入持平,所以前面也已提到了所有成员能聚到一起排练或者演出,目的不是那微薄的津贴,而是出于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信念。假如说乐团有充足且庞大的资金支持,相信以上两个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乐团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非营利组织,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下面再来说一下外患,首先是群众对于音乐种类偏好问题。虽说民乐是中华传统国粹,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但是喜爱民族音乐的广大群众年龄层次是处于两极分化的,大部分都是都是中老年人。有学者曾经对南京地区三所高校音乐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喜爱度较低,接受空间有限。笔者认为在音乐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民族音乐喜爱度已经不到20%,那如果将非音乐专业甚至根本不懂艺术的群众纳入基数,也许结果可能都不到5%,这难道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没落的标志?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其次是外部竞争问题,虽说荣悦韵民乐团是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团体形式存在,成员都是秉着一颗对于民族音乐的热衷之心而一同排练演出,但是吴江区当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由大型民营企业自主成立的音乐团体,包含但不限于合唱队,流行乐队以及中西混合乐队。因为企业出资组建并主管,所以资金方面是非常充裕的,另外由于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出众,所以每逢大小公演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另外他们表现形式多样,收到了广大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喜爱。
3.对荣悦韵民乐团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施荣堂先生的访问
笔者曾经对荣悦韵民乐团做过实地考察,同时也对负责人施荣堂先生做过访问,施荣堂先生从小酷爱民族器乐,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几乎精通于一身,凭借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执著和热爱,他本人于2008年在吴江区创办了乐成琴行音乐培训中心,一直从事着音乐教育工作,后来为了更好的辅助培训以及管理乐团,于2018年成立了苏州荣韵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笔者在访问时施荣堂先生反复提到这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表示:成立自己的乐团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培训中心和传媒公司的创收实质上都是为乐团在服务,仅依靠政府的拨款是远远不够乐团开销的,现在排练的场地,成员的服装,伙食等固定开销大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培训收入,平时的空闲时几乎都都在工作室度过,不是在创作音乐就是在练习乐器。为了维持这份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为了传承这样的民族文化,成功的将两个女儿也培养成为音乐教育从业者,真正的将“传承”做到了。
4.新时代城镇化视角下对中国民族乐团的一点启示(创新实践)
笔者认为,虽然近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经济建设的脚步适当放缓慢了一些,但是国强民富,建立全面的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长远目标。艺术从业人员的事业道路从来都是崎岖坎坷的,但是为了加快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发展,首先广大民间艺术工作者更需要持有饱满的创作热情和强烈的创新精神,用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着力打造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个社会的精品力作;其次,文化建设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需要更加重视民间艺术团体的培养工作,根本在于队伍和人才,像施荣堂先生这样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民族音乐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就更应该高度重视,协助其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新老交替过程中对新人的培养;再者创新是文化艺术的魅力之本,政府应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支持原创作品,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主旋律,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民间艺术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志强,崛起中的濮阳市民间艺术发展中心艺术团,杂技与魔术,2002年02月
[2]张瑜; 王楠,民间艺术团体的传承与发展——鄂伦春白银纳艺术团为例,北方音乐,2016年01月
[3]陈艺,农村民族民间艺术团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研究论坛,2011年08月
[4]曾春,谈云南民族民间艺术团的特征和作用,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