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基础和前提。開展合理的科学实验教学,能够满足新课改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新课程下,小学教师要以开展探究活动的为核心,合理利用科学实验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亲身体会和感知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从而提升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73
前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直观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专注于在特定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用科学方法开展实验,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学习科学知识。
1.完善实验材料,改善实验器材不足
一切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效果,关系着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准确性,是顺利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保障[1]。但是现阶段,部分小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材料本身存下一定问题,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严重打消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廉价且易于操作的材料取代了教科书中的部分实验材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实验资料的功能,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谁轻谁重》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随处可见的橡皮和黑板擦作为实验材料[2]。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橡皮和黑板擦”哪一个轻,哪一个重,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随后教师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测量橡皮和黑板擦的重量。
通过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低廉的材料作为实验材料,不仅可以增强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实验操作的便利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实验水平。
2.合理设计科学实验教学方案
实验教学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使用的实验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为此,在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础设计可行性较强的科学实验方案,而且要以学生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学生科学学习中主体性作用,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认知水平相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案,预示着课堂实验教学将成功一半。
比如在学习《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前,小学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本科学习了解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且空气的某些特征是可以观察到的,它与水、木块等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同时也包含一定相同的特征。同时要准备实验过程中要使用的塑料袋、皮筋、课件、木块等,并制定完善的科学实验方案[3]。随后利用新课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时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与空气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带领班级学生共同完成科学实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科学实验教学前,小学教师制定完善的教案,做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将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3.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有效整合小学科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其中包含的教学内容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在其中融入了更多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中,要充分考虑生活化问题,将科学实验与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结合,从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度,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给动物分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分类各种动物,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包含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并为这些动物卡片编号。譬如在鸡的卡片上标4,在狗的卡片上标3,在蝴蝶的卡片上标2等,将不同卡片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手中的动物分类。
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将对动物分类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并且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科学实验学习质量也将大大提升。
4.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要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而是要合理利用室外空间让学生学习更多科学知识。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出现讲述理论知识较多,开展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4]。实际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是验证某一个结论,而是从客观事物中掌握其中包含的真正含义。实验探究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安排实验时间上,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练习,为学生留出出现错误而耽误的时间和沉默思考的时间。比如在学习《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时,在具体探究实验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15分钟的探究时间[5]。由于时间充足,学生会静下心投入到具体探究活动中。这样学生将会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尝试多种方法获得成功带来的体验。
除此之外,在实验空间的安排上。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以利于探究和分析。比如在学习《观察一种动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养蚕,并在这一过程中仔细观察蚕发育的不同阶段,了解其在每一阶段发展中应具备的条件,从而了解蚕的基本习性。在这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深刻体会到探究的快乐,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科学实验效果,教师要以实验教学材料为入手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课堂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邢春飞.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2020(46):253.
[2]王德龙.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析[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9(18):369-369.
[3]李培林.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J]. 学周刊, 2020(33):60-61.
[4]袁强.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9(12):68-68.
[5]巫朝辉.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6):17-18.
利福塔小学 湖南 张家界 427100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73
前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直观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专注于在特定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用科学方法开展实验,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学习科学知识。
1.完善实验材料,改善实验器材不足
一切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效果,关系着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准确性,是顺利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保障[1]。但是现阶段,部分小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材料本身存下一定问题,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严重打消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廉价且易于操作的材料取代了教科书中的部分实验材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实验资料的功能,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谁轻谁重》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随处可见的橡皮和黑板擦作为实验材料[2]。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橡皮和黑板擦”哪一个轻,哪一个重,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随后教师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测量橡皮和黑板擦的重量。
通过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低廉的材料作为实验材料,不仅可以增强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实验操作的便利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实验水平。
2.合理设计科学实验教学方案
实验教学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使用的实验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为此,在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础设计可行性较强的科学实验方案,而且要以学生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学生科学学习中主体性作用,保证整个实验过程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认知水平相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案,预示着课堂实验教学将成功一半。
比如在学习《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前,小学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本科学习了解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并且空气的某些特征是可以观察到的,它与水、木块等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同时也包含一定相同的特征。同时要准备实验过程中要使用的塑料袋、皮筋、课件、木块等,并制定完善的科学实验方案[3]。随后利用新课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时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与空气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带领班级学生共同完成科学实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科学实验教学前,小学教师制定完善的教案,做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将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3.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有效整合小学科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其中包含的教学内容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在其中融入了更多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中,要充分考虑生活化问题,将科学实验与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结合,从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度,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给动物分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分类各种动物,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包含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并为这些动物卡片编号。譬如在鸡的卡片上标4,在狗的卡片上标3,在蝴蝶的卡片上标2等,将不同卡片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手中的动物分类。
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将对动物分类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并且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科学实验学习质量也将大大提升。
4.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要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而是要合理利用室外空间让学生学习更多科学知识。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出现讲述理论知识较多,开展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4]。实际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是验证某一个结论,而是从客观事物中掌握其中包含的真正含义。实验探究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安排实验时间上,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练习,为学生留出出现错误而耽误的时间和沉默思考的时间。比如在学习《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时,在具体探究实验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15分钟的探究时间[5]。由于时间充足,学生会静下心投入到具体探究活动中。这样学生将会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尝试多种方法获得成功带来的体验。
除此之外,在实验空间的安排上。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以利于探究和分析。比如在学习《观察一种动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养蚕,并在这一过程中仔细观察蚕发育的不同阶段,了解其在每一阶段发展中应具备的条件,从而了解蚕的基本习性。在这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深刻体会到探究的快乐,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科学实验效果,教师要以实验教学材料为入手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课堂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邢春飞.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2020(46):253.
[2]王德龙.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析[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9(18):369-369.
[3]李培林.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J]. 学周刊, 2020(33):60-61.
[4]袁强.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9(12):68-68.
[5]巫朝辉.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6):17-18.
利福塔小学 湖南 张家界 42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