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造就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创造力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中学阶段是培养人们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物理实验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力的源泉.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一位物理教师到国外参加中学物理教育研讨会,回校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别人在教学生物理学思想,而我们在教学生学物理的技巧.”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变教师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独强调把传授现成的知识当做主要教学任务,而且把知识本身只看做一部世代相传的经典.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尝试利用已知的规律和实验手段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归纳结论.为了顺利完成实验,获得符合要求的结果,教师往往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学生按要求做.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这种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探讨,使学生得不到为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训练,阻塞学生的思考力,窒息学生的智慧,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变验证型实验为探究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中心,是至高无上的,而学生是次要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在课堂上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的新型的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
2.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为了不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思考、探究、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独辟蹊径的本领,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能自如地徜徉涉猎.例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我们给出天平、砝码、圆柱形待测物体、量筒等实验仪器,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如何测出物体的密度.学生提出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更合适,哪些方法还需要完善,选出最优的方法,让学生去做;可以利用学生的热情,追问“如果再给你细线和刻度尺,你是否能用另外的方法测出待测物体的密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3.教师要放手学生去做
教师总是把学生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实验课,更是苦口婆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节实验课下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高度紧张,甚至有的学生“怕”做实验.其实大可不必,你越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越不敢动,学生的思维越受到限制.只要在做实验前,把该注意的事项向学生明确强调,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好一位旁观者就行了.例如,九年级的电学实验,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接错了,灯泡不亮,就要去找原因.
另外,在准备实验时,多给学生一些材料,让有精力的学生,做完指定的实验后,自己再任意设计几个小实验,然后完成.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动力,也可以解决实验课的分层教学问题,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学生动起手来了,也就有了创造的动机和勇气.
4.教师要放开学生去找
有的学生说,物理太枯燥,物理太难学;有些教师也说,物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前物理概念的形成.其实,物理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几乎就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只是你没有去找.例如,厕所的地砖上为什么有一个个小凸起?水池下面的塑料管为什么是弯的?挂衣钩为什么能贴在墙上?铁块在水中下沉,轮船为什么在海中航行?
另外,火箭的发射、卫星的升空、原子弹的爆炸等,这些都离不开物理的知识.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材料,完成物理小实验.例如,鸡蛋的沉浮,纸锅烧水,用玻璃杯盛水做“光的反射”,用塑料瓶(侧面扎孔)做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实验,用眼药水瓶、气门芯管、一次性注射器等组成仪器做潜水艇模型实验等.几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物理、了解物理的源泉.只要放开学生去找,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物理世界,也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物理实验教学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力的源泉,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好的载体.“只能让教师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法,不能让学生选择适应教师的学法”,已不再是概念化的口号,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创新的需要.
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一位物理教师到国外参加中学物理教育研讨会,回校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别人在教学生物理学思想,而我们在教学生学物理的技巧.”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变教师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独强调把传授现成的知识当做主要教学任务,而且把知识本身只看做一部世代相传的经典.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尝试利用已知的规律和实验手段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归纳结论.为了顺利完成实验,获得符合要求的结果,教师往往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学生按要求做.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这种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探讨,使学生得不到为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训练,阻塞学生的思考力,窒息学生的智慧,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变验证型实验为探究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中心,是至高无上的,而学生是次要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在课堂上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的新型的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
2.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为了不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思考、探究、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独辟蹊径的本领,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能自如地徜徉涉猎.例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我们给出天平、砝码、圆柱形待测物体、量筒等实验仪器,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如何测出物体的密度.学生提出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更合适,哪些方法还需要完善,选出最优的方法,让学生去做;可以利用学生的热情,追问“如果再给你细线和刻度尺,你是否能用另外的方法测出待测物体的密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3.教师要放手学生去做
教师总是把学生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实验课,更是苦口婆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节实验课下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高度紧张,甚至有的学生“怕”做实验.其实大可不必,你越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越不敢动,学生的思维越受到限制.只要在做实验前,把该注意的事项向学生明确强调,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好一位旁观者就行了.例如,九年级的电学实验,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接错了,灯泡不亮,就要去找原因.
另外,在准备实验时,多给学生一些材料,让有精力的学生,做完指定的实验后,自己再任意设计几个小实验,然后完成.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动力,也可以解决实验课的分层教学问题,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学生动起手来了,也就有了创造的动机和勇气.
4.教师要放开学生去找
有的学生说,物理太枯燥,物理太难学;有些教师也说,物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前物理概念的形成.其实,物理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几乎就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只是你没有去找.例如,厕所的地砖上为什么有一个个小凸起?水池下面的塑料管为什么是弯的?挂衣钩为什么能贴在墙上?铁块在水中下沉,轮船为什么在海中航行?
另外,火箭的发射、卫星的升空、原子弹的爆炸等,这些都离不开物理的知识.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材料,完成物理小实验.例如,鸡蛋的沉浮,纸锅烧水,用玻璃杯盛水做“光的反射”,用塑料瓶(侧面扎孔)做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实验,用眼药水瓶、气门芯管、一次性注射器等组成仪器做潜水艇模型实验等.几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物理、了解物理的源泉.只要放开学生去找,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物理世界,也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物理实验教学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力的源泉,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好的载体.“只能让教师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法,不能让学生选择适应教师的学法”,已不再是概念化的口号,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创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