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口语教学中的朗读问题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娟霞,女,甘肃徽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普通话水平省级测试员,陇南方言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基金项目】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所开设的教师口语课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培养学生口语教学的能力,朗读则是教师口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把文本中的无声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朗读训练对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之间的关系。那么,将来作为教师的师范生,如果自己不善于朗读, 就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 也就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 领略文学作品的美感神韵, 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完美境界。另一方面,朗读是普通话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师范类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考取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取得教师资格证,才能顺利毕业。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短文项,是整个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内容。在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中所占分值比例为整个测试的 30%。因此,朗读训练在普通话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重视普通话朗读训练,会使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朗读水平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学好普通话,改进语音面貌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要标准规范。它和说话不同,除了要求朗读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要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训练之前对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进行系统地学习,准确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念准普通话的声、韵、调,并掌握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和语流音变的规律。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注意总结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多查字典和词典,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同时还要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意义不同的多音字,我们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们的不同读音;对于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们不同的使用场合及搭配对象。在朗读中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的这种误读现象也非常普遍。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即成的较常用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这些现象我们在朗读中一定要注意并克服。
  二、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一)重音技巧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重音是表情达意、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重音设计得好,可以把文章内容表达得更加合理,把句中的感情内涵表现得更准确、更充分。如果重音处理不当,不但会对文章主题的表现有所影响,还有可能使听众对表述意图产生误解,甚至使人听来觉得怪声怪气,让听众心理上难以接受,反而干扰了表达效果。由于长期的语言习惯,我们在运用有声语言,或者在朗读一些浅近文章中的通俗语句的时候,便容易甚至不假思索的凭语感确定重音。但是,对那些稍微艰深的书面语言、我们不太熟悉的文章,朗读时重音在哪里往往难以确定。究其原因,是我们对那些语句甚至全篇作品还没有理解透。重音的位置没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只有从朗读目的的愿望出发,在深刻理解感受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确定重音的位置。
  (二)停连技巧
  停连是指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连都是必不可少的。从生理上说,朗读中有时要换气,就必须要中断停顿;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在意思连贯、感情奔流时,又必须一气呵成。所以,停连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意、传达感情的需要。朗读中停连处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表述速度,更明晰地表达文字的内涵,适当地安排停顿的位置,还可以使换气自然,并且有利于转换情绪。相反,如果在朗读中掌握不好停顿,一口气读下去,朗读者不但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而且由于句式被破坏,容易给听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有时还会造成误解。停连的实现,主要是要合理控制气息的状态,强弱急缓、停连收放都要恰到好处,最好能做到停中有连、连中有停而不读破句意。
  (三)语调技巧
  语调指语句中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语调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朗读过程中如能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的美感,就能够更细致准确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语调的设计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要求,它是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变化,有机地构成了语言表述的各种调式,并通过这些调式显现表述者的观点、立场、感情以及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态度。一般来说,声音的高低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如高音区或较高音区,通常表达赞赏、兴奋、喜悦、愤怒等强烈的感情;而低音区或较低音区则常用于表达悲伤、批评、惭愧等感情或描述平静、凄凉的场面。语句的尾音的升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語气。例如,调子由平升高,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语气;调子由平降低,常用来表示陈述、感叹、祈使语气;调子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不带特殊感情的叙述、说明语气。
  ·文化艺术李娟霞:浅谈高师口语教学中的朗读问题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朗读示范和指导,学生朗读时就既能从语言本身体会到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也能体悟到文本中蕴含的形象美、思想美、情感美、结构美和表达方式的美。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把握不同文体的朗读风格
  由于体裁不同,文章也会各有特点,朗读时要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读法,读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来,以便更好地表达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诗歌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抓住诗歌的特征,深入的理解诗意, 既要表达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还要注意诗歌意境的展现,运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朗读,迸发出炽热的激情。
  (二)记叙文体的朗读
  记叙文体指带有情节描述的文字材料,包括记叙文、散文等。这类文章一般篇幅不长,形式较为自由,朗读时应在保持朗读基本特点不变的前提下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根据具体语境、情境去品读,如描写语言、性格的句子,学生可以通过具体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层次等特点,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去有感情的朗读。
  (三)议论文体的朗读
  所谓议论文体,指的是评论、杂文等朗读材料。这类文章一般是非立场鲜明,文笔犀利透辟,所以这类文体的朗读风格应是,感情色彩清晰,语言简洁利落、铿锵有力,要读出文章内在的逻辑力量。朗读时要求感情诚恳真切,态度爱憎分明,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四)说明文体的朗读
  说明文体指以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传授有关知识、条理性强的一类文章,以介绍事物、说明过程等为目的,没有褒贬色彩,也没有是非立场。朗读这类文章时,做客观介绍即可,应读得客观从容、自然平实。但也不能四平八稳、枯燥乏味地板起面孔说话,也可以根据所谈知识、事物的特性适当增加一些趣味色彩。
  (五)政论文体的朗读
  政论文体指《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央文件及材料、新闻报道等,这类文体的材料朗读时风格应以庄重为主,一般不能带人感情的因素,要求发音饱满,以中音为主,语速以匀速为主,节奏均匀,较少出现声音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的变化。
  各种体裁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朗读的风格也应有所变化,但也不是绝对的。多数文章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所以,在朗读中停顿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读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表现等方面都可互为映衬,根据感情和表达的需要灵活的处理,使静止的书面文字通过有声语言的体现,达到声情并茂艺术效果。
  四、提高审美趣味,展现朗读魅力
  朗读是以文本为依托,这里的文本可以仅看作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由这个概念我们至少可得出两层意思,一是文学是语言艺术。清代姚鼐《惜抱尺牍》卷八中:“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而“字句声色”不是靠教师支离破碎的分解灌输能够实现的,而要靠学生自己去反复朗读吟诵,方能心神领会;那么读者从诵读中会“读”出什么来呢?这就是第二层意思 ,即“审美意识”,读者会读出“美”来。
  语言的审美因素首先体现在语音上。语音的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由声、韵、调合成的节奏和韵律上。汉语言因其语音特点本身就富有极强的音乐性。主要是靠调动各种语音手段,协调平仄,形成双音、叠韵、谐音、押韵等语音现象,再加上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来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的。在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文学作品中,由语音而形成的节奏、韵律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造成作品在语音层面的美。另外,语言的丰富词汇及其所带来的明晰的含义,以及严密的语法,能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这一切美的因素会对朗读者的内心产生刺激,引起读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和思考,使作品中的人、物、事、理、情、景在朗读者的内心“活”起来,读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再造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美的世界,就会很自然地用和谐的节奏,情真意切的语调,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娓娓读来,朗读就产生了无尽的审美意味。
  可见,读者在朗读中不断解构着文本中的审美因素,与此同时也在建构着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朗读,学生的审美趣味能得到大大地提高。学生有了对美的感受体验,就会积极主动去朗读的世界追求美、创造美、展现朗读的魅力。
  总之,朗读是口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口语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从重音、停连、语调等方面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同时,还要切实掌握朗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朗读,这样才能读出文本中所蕴藉的美,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接第76页)
  的投射对象,而是承担着全部剧情的驱动力,超越了艺术审美,承载了女性文化的全新表达。张艺谋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影坛的一个传奇,“张艺谋现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张艺谋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演员也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热点。他通过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女性化、个性化叙述,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开拓出了一条国产电影走向世界、为世界所接受的成功之路,成为中国电影国际化的知名品牌。赞扬张艺谋者有之,批评张艺谋者亦有之,无论赞扬还是批评,有一点都是相同的:他导演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女星原型成为专业人士与大众谈论的焦点,甚至引领一个时代舆论的潮流。展望未来,他对于女性的刻画将从本土文化的独特挖掘、女性质朴或艳丽形象表演、女性文化符号消费等走向女性人物心理刻画、本土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和谐融合、中国文化形象的再构建、中国软实力等方面,那时,女性不再是媒体和银幕中一个消费符号,不再是男人眼中的文化商品,不再是与男性对立的二维面,而是一种具有丰富血肉与充沛情感的女性表达:让女性成为女性本身。
  参考文献:
  [1]龙其林.从移植西方到本土构建:中国女性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误区及前瞻——《女性文化学》读后与思考[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66-70.
  [2]佚名.苏紫紫:裸模与人大女生不矛盾[N].新京报,2011-01-06(A18).
  [3]肖鹰.人体艺术的美学三变——兼谈对“苏紫紫”的美学误读[N].中华读书报,2011-02-02(5).
  [4]肖鹰.人体艺术美学三变——兼谈对“苏紫紫”现象的美学误读[J].河北学刊,2011(2):41-44.
  [5]张桂芳.当代传媒影响下的趣味群体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1-141.
  [6]冯丽.论眼球经济时代的媒体责任[D].西安:西北大学,2007:1-47.
  [7]张文浩.時尚的功能与身体的呈现[J].临沂大学学报,2011(4):46-49.
  [8]吴辉.中国纸媒广告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观(1979~2008)[D].上海:复旦大学,2009:1-132.
  [9]田佳.网络传媒中的女性文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1-47.
  [10]邰晶晶.苏紫紫事件中的标签效应[J].新闻传播,2011(5):169-170.
  [11]徐颖涛,杨金戈.浅析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文化符号的运用及品牌建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4):82-84.
其他文献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动的一项工程,旨在为外国读者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阅读关于中国的
【正】王家卫电影的影像追求唯美的摄影风格,他的一系列影片在影像画面上体现出缥缈、虚幻的纯净之气。王家卫凭借这样具有浓郁情感的影像营造一个感性且恍惚的主观艺术世界,
图书版式设计是整个出版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完成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读者阅读体验。
<正>美国影片《朗读者》源自于2008年英国的电影《生死朗读》,它以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创作的小说《朗读者》为背景。这部影片的切入点十分独特,既没有对那些骇人听闻的罪行
电子期刊是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事物。对读者来说,PC版电子期刊并不陌生,而移动版电子期刊则是最近两年才刚刚兴起的。具体来说就是,由于苹果发明了iPad,移动版电子期刊才有了尽情展示的机会。   在 iPad上阅读电子期刊感觉如何呢?我们挑选了iTunes里的十种不同类型期刊,来实际体验一下阅读感受。    一、《VOGUE》  美国出版的《VOGUE》是享誉全球的时尚期刊,内容涉及时
“十一五”期间,重庆出版集团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推动和支持下,大力实施主业“走出去”战略,大胆创新、努力开拓,对外输出版权和国际合作方
<正>还没老就开始回忆了。都梁那年出版了他的第四本书,也正拍摄他的第三部戏。第四本书有两个版本:小说版叫《荣宝斋》,文学剧本版叫《百年往事》。因为气脉流畅,都梁的"文
【作者简介】张媛,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些语言技能,使学生能最终具备熟练使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随着高校扩招,上课班型变大,以及生源英语水平差距不均等情况的出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由于《植物大战僵尸》图书是由网络游戏走向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游戏来自互联网络。二是游戏的互动参与性。这一个“互”字,一个“网”字,就决定了针对它的营销方案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操作技术的训练,更要注重思维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是软件的熟练操作者,也要成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高校教师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