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以及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碰撞与融合中发展。中国经济学教学改革应走向何方,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有必要从西方国家经济学教育模式中汲取一些经验。
一、西方国家经济学教育模式
(1)英国。英国经济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典范,其中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牛津和剑桥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其教育特点是培养天才,侧重创造一个环境,让天才脱颖而出。这个制度强调的是识别和创造天才的环境。英国经济学教育传统是一种宽松和充满闲情逸致的学术环境,天才识别的方式不是考试,而是看有没有能力和别人辩论,表达出新意。这些重要的贡献跟英国的经济学教育制度有关,跟他们培养观察能力、把握经济基本规律的能力有关。这种培养方式是导师制,没有系统课程,不强调训练。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是特别强调环境,所以特别能识别天才,也产生了许多天才。缺点是,学生的质量很不稳定,学生好坏之间的差别很大。
(2)法国。和英国传统经济学教育模式比较,法国不是寻找天才,法国的教学模式是培养精英的制度。其基础训练非常强,尤其侧重数学训练,用很严格的考试淘汰的办法来寻找最强者。但这种训练方法使得学生比较缺少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有技术上的创造力,但与技术无关的创造力会有所欠缺。同任何科学相似,经济学的发展很重要的是学者的直觉,而法国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缺少直觉。而那些在技术上缺乏能力的天才,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培养体系。
(3)美国。当今经济学领域占优势的教育制度是美国顶尖学校经济系及个别欧洲经济系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介于天才和精英教育两种极端之间。一方面侧重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论的训练,但也不单纯靠考试;同时也提供一系列的环境,刺激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批评能力。欧美最好的学术机构强调系统训练,同時也提供环境刺激。美国教育制度一方面培养学生想象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技术能力。通过系统的混合训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中国经济学教学改革启示
综观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安排,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着重培养学生三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1)观察能力。经济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在现实中对重大问题,规律性问题与决定性经济问题的洞察能力。这既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也包括历史问题。学生是否能够发现和解释历史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在的经济现象。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大的挑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能不能解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的理论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培养的。从经济学教育的角度,要培养出观察能力,其核心就是要透彻理解经济学理论基准。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理论中提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些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么地方并不是疑问。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限制和经济学的指导能力时,绝不应该只由于某个理论有不符合实际的什么假设,就断言它是不真实的、不适用的。实际上,往往因为好的理论做了好的、重要的假设,才给了我们重要的分析力量。
(2)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数学工具呢?其原因是,当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天才时,才有可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在讨论到学生的培养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的分析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是实证工作,除收集数据、案例之外,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处理,所以要有数学能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帮助,需要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
(3)创造能力。创造力指有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观察力是提出疑问,找到现有经济学中不能解释的主要规律。首先有没有创造能力去进行观察,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基本的挑战。其次,有没有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分析,要有能力处理现有的分析工具没能处理的问题。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分析工具,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这往往是不能训练的。可以训练的一般是规则的、机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中大量的训练是数学性的,以及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可以训练,但创造力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教授的。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着环境的熏陶,没有机械的方法。
作者简介:
赵万里(1974.6~ ),男,吉林省榆树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一、西方国家经济学教育模式
(1)英国。英国经济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典范,其中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牛津和剑桥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其教育特点是培养天才,侧重创造一个环境,让天才脱颖而出。这个制度强调的是识别和创造天才的环境。英国经济学教育传统是一种宽松和充满闲情逸致的学术环境,天才识别的方式不是考试,而是看有没有能力和别人辩论,表达出新意。这些重要的贡献跟英国的经济学教育制度有关,跟他们培养观察能力、把握经济基本规律的能力有关。这种培养方式是导师制,没有系统课程,不强调训练。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是特别强调环境,所以特别能识别天才,也产生了许多天才。缺点是,学生的质量很不稳定,学生好坏之间的差别很大。
(2)法国。和英国传统经济学教育模式比较,法国不是寻找天才,法国的教学模式是培养精英的制度。其基础训练非常强,尤其侧重数学训练,用很严格的考试淘汰的办法来寻找最强者。但这种训练方法使得学生比较缺少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有技术上的创造力,但与技术无关的创造力会有所欠缺。同任何科学相似,经济学的发展很重要的是学者的直觉,而法国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缺少直觉。而那些在技术上缺乏能力的天才,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培养体系。
(3)美国。当今经济学领域占优势的教育制度是美国顶尖学校经济系及个别欧洲经济系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介于天才和精英教育两种极端之间。一方面侧重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论的训练,但也不单纯靠考试;同时也提供一系列的环境,刺激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批评能力。欧美最好的学术机构强调系统训练,同時也提供环境刺激。美国教育制度一方面培养学生想象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技术能力。通过系统的混合训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中国经济学教学改革启示
综观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安排,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着重培养学生三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1)观察能力。经济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在现实中对重大问题,规律性问题与决定性经济问题的洞察能力。这既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也包括历史问题。学生是否能够发现和解释历史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在的经济现象。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大的挑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能不能解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的理论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培养的。从经济学教育的角度,要培养出观察能力,其核心就是要透彻理解经济学理论基准。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理论中提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些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么地方并不是疑问。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限制和经济学的指导能力时,绝不应该只由于某个理论有不符合实际的什么假设,就断言它是不真实的、不适用的。实际上,往往因为好的理论做了好的、重要的假设,才给了我们重要的分析力量。
(2)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数学工具呢?其原因是,当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天才时,才有可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在讨论到学生的培养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的分析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是实证工作,除收集数据、案例之外,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处理,所以要有数学能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帮助,需要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
(3)创造能力。创造力指有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观察力是提出疑问,找到现有经济学中不能解释的主要规律。首先有没有创造能力去进行观察,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基本的挑战。其次,有没有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分析,要有能力处理现有的分析工具没能处理的问题。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分析工具,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这往往是不能训练的。可以训练的一般是规则的、机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中大量的训练是数学性的,以及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可以训练,但创造力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教授的。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着环境的熏陶,没有机械的方法。
作者简介:
赵万里(1974.6~ ),男,吉林省榆树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