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内容都涉及到了感恩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语文课程,渗透感恩励志教育。通过对文章进行剖析,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改变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对与错,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父母、老师、自然和社会所表现出的善良。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本文并读懂其深层含义。同时,老师们还应提供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外界的善良并学会感恩。然而,在理解其重要性的同时,如何进行感激励志教育,同时又要在课堂上确保教学的效率,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教师应在课堂设计中进行情境导入或学生表演等方法。师生处在同一环境中,让学生体验感恩、了解感恩和同理心,并逐步加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室中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然地产生感恩励志之情。
   一.感恩励志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恩一直是永恒不变的教育主题,“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均为千古传诵的感恩名句。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小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过程,是中华传美德传承和发扬的保障,也是新时期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少年的要求[1]。当前,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家长过于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已经甚少能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感恩教育了,因此学校必须对其进行补充。感恩励志教育的发展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的措施
   1.观察生活并使用多媒体视频还原感人场景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文课文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将生活中发生的励志小故事带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分析,了解什么是感恩励志,为什么要感恩,以及如何去做等,指导小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人生哲学。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使用视频教学策略。它不仅起到感恩励志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生活总结经验积累写作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当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探究为什么我们要感恩父母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播放《感动全球的母亲的勇气》视频,对一位母亲在地震面前用脆弱的肩膀作为支持保护下他们的孩子。播放歌曲《母亲》,将视频中的情境和歌曲相融合,以创建感人的场景,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明白要感恩父母、社会、老师朋友等等,明白在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在学习中要尊敬老师,在工作用要努力回报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不仅达到了励志教育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加深对课本的知识的印象。
   2.通过情感体验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感恩教育要想有效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教师的继续努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情感传递和情感投入,利用情感体验,加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语文教学中的感恩励志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讲语文的过程中带给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并将感恩励志性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真实感受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地感动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波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加强学生的同理心,激发学生的进步[3]。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为例。本书的内容与当今小学生的成长情况截然不同,有些学生有一段时间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个时代的视频,给学生讲解那时人们的收入和物价,让学生有一种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感觉,明白一元五角的概念,从而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真正明白“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通过本文的学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记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例如父母每天早晨为他们准备的早餐以及每天为他们洗衣服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细微的关怀,学会感恩父母。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课程计划,课后的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迫使老师把学生当作班级的主体,自己则起到引领的作用。只有将学生置于感恩励志教育的中心,才能提高学生感恩思想和行为的质量。
   3.通过故事讲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试听来形成和促进,而通过故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恩之情。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图像视频呈现的方式得到锻炼,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大脑发育的自然过程。利用故事使学生沉浸其中,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并增進学生的理解。同时,同学也可以选取一些包含感恩励志教育的短文或寓言故事进行“励志故事大PK”的比赛,以感激之情励志灵感,激发学生对感恩之情的理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家》中,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之爱,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思考,并教育学生感恩。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洗完扫地等等家务,让父母看到你的成长和对他们的感恩和爱。利用故事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同时,可以在教学中讲更多鼓舞人心的故事,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老师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论语》教学中,可以应用传统的童话或人生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用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它可以有效地再现场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并体验,从而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真正踏入文章的中心思想。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课文中表达的深刻真理,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接受深刻的道德教育,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道德教育打下基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讲故事,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上播放有关的音视频资料,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实现感激和不同层次的励志教育时,我们可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着眼于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综合能力,并举行关于感恩故事的小型竞赛[4]。这项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比赛中的感恩之情,并鼓励学生学习励志教育。    4.在课外实践中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开展感恩励志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而且还涉及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将其付诸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并表现出同理心。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进入真实场景,并通过实地场景提高教育效果,这也是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转变感激之情和感知灵感的关键教育环节。感恩教育活动有多种形式,当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价格会更容易记住和明白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外实践时,可以向全班同学介绍“保护鸡蛋”的活动,让学生与鸡蛋近距离“相处”一天,并保护鸡蛋在这一天不会受到破坏。通过这种小规模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知道保护鸡蛋的难度,并了解老师和家长如何培养他们。感恩励志教育不仅要靠课堂引导,而且要在实践活动中安排小学生亲自参与。在教室里,学生只能够明白感恩之情的概念,并通过理论获得励志教育。如果他们不实践,将学到的原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就很容易产生知识与行动分离的问题,使一些学生知道个体的意义,却不能将知识和行动整合在一起,这不是感恩励志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公益广告活动,使学生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掌握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例如,当别人礼貌地问问题时,学生应该如何用礼貌的语言自然地回应别人?生活中不必缺少感激之情,但我们缺少一双能够表达感激之情的眼睛。教师可以使用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讲解周围的感激故事。这不仅使学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这种媒介更深刻地体会到感恩。在经历了一些实践活动之后,学生明白做人要心怀感恩之心。
   基于上述内容,课堂是主要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具有渗透感恩教育的优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将强对语文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合理地使用這些便利设施,掌握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并有意识地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讲故事、情景演练、多媒体动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对感恩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促进自身健康成长。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愿意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生活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成海.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情感教育[J].启迪与智慧(中),2020(02):87-88.
   [2]孟晓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20.
   [3]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34.
   [4]李瞳.小学语文渗透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中年级教学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228.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武术以中华文化为底蕴,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习武之人的内外兼修,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上个世纪初,随着影视媒介对武术要素的引入和融合,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武侠电影逐渐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盛况。本文以李连杰三个时期的武侠电影为例,发现不同时期的武侠电影对武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各自特点,其内在原因与受众群体的心理期待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武侠电影 武术 价值取向 李连杰   中国
近些年来,语文科目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者也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育者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而且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1.强化道德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
期刊
内容摘要: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觉醒》初遭冷遇、后为学界所挖掘、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有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泳”促成她的觉醒,使其获得自由等。本文从我国庄子《逍遥游》中的“游”视角出发,探析《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认为她的“自由”之路,实际上是形体“自毁”之路。爱德娜之形为物役、心为情困,远未达到庄子“游”的境界。这说明肖邦观察到了个人自由与外物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新课改稳步开展的背景下,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再一次被提及,语文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也在有条不紊地探索着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
期刊
内容摘要:家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的真情实感,红色家书作为一种十分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有着重要作用,其蕴含的种种理念也高度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红色家书的现实意义,发掘其思政教育价值。本文将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论述视角,以新疆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经典,出现在几代人的语文教材中。它在教材中被称为游记散文。在教学之初,我对此也并未抱有疑义。文章确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读者跟着其游览桃花源,看起来确实像一篇游记散文。但在带领学生翻译文章后,一位学生开玩笑道:“怎么有点像鬼故事?”我借此向学生解释,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点。但这个回答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于是,课后,我便翻查了一些资料,对于这篇文章的文体,不免有了更多的
期刊
内容摘要:《庄子·秋水》中有大量的对话。庄子尤其注意对话语境的设置,以故事预设情境,借助虚构的主体展开对话,使其中一方为自己代言,从而阐发玄妙的哲思。对话中蕴含的修辞更是在强化说理的同时增添了艺术表达效果,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庄子·秋水》 对话艺术  《庄子》中的寓言几乎每篇都由对话构成,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哲理性思辨,表达“言外之意”。近十年来,对《庄子》中对话的研究主
国庆假期本来应该愉快高兴的度过,可是当我听说身边一个熟悉的孩子因为抑郁症而自杀身亡时,心情变得格外沉重。20岁,花儿一样的年龄,本该美好幸福的生活着,可到底经历了什么,收到了多大的伤害,让她做出如此残酷的决定。女孩的父母是我的朋友,一对高知分子,多年前离婚。母亲是孩子的监护人,属于心高气傲的那种,凡事都追求完美,破碎的婚姻,让她把更多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她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在我印象中孩子从小到
期刊
内容摘要: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遗世之作《水手比利·巴德》中水手比利被纠察长克拉格特陷害后一拳打死后者,又被判处死刑,二人双双死去的原因错综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嫉妒和怨恨,二人之间存在三重天然的对立关系,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去探讨原因更为合理:监督与被监督的身份对立,善与恶的命运对立,本我与自我的心理对立,从而探明梅尔维尔试图表达的复杂深远的社会、宗教、心理等历史问题。   关键词:《水手比利·巴德》 对立
晓苏的短篇小说,在当下的中国文坛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不仅来自于晓苏的坚持与执着,更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腻解读。不过,要想真正理解晓苏的小说作品精髓,还需要长期关注他才行。有幸的是,我从不到20岁,就跟晓苏学习写作。那会儿,我时常和几个搞写作的老师,在每个周六的上午聚集到晓苏家里,读各自的作品。这是我很珍惜的师生之谊,也因此一直关注着晓苏的作品,最为典型的就是经常去翻《小说月报》,看这本杂志刊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