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请注意这样的事实:多数人不喜欢开会。其原因多为会议内容的无针对性,味同嚼蜡及时间过长等。学生每天都在“开会”——上课,而且“会议”时间也相当长,学生烦躁、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当前,“社会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进度愈发迅速。为此,教育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让学生喜欢“开会”,热爱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两种忽视学生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
1 传统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个性认同,过于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果是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为弥补这种缺憾,有的老师又采用了加大作业量训练的方法,大量占用学生的自修时间和休息时间,使整个教学过程低效率运行。我曾用一首打油诗来描写这种教学模式:“板书写了两黑板。归纳总结一大片,废话讲了整堂课,没有一句是经典。”请看这种模式的特点和效果:
2 “作秀”模式
新课改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师生们都从中受益匪浅。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虽摒弃了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设愉悦课堂氛围的教法,但往往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形式,设计非常花哨。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过程像“作秀”。这同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活动少,真正领悟到的东西不多。学生成绩不如预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我也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这种课堂:“只刮春风不长草,阳光只把自己照,花拳绣腿虽好看,何时葫芦能变瓢。”
3 两种模式的弊端
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前一种模式注重“授人以鱼”,好比“下厨房”:教师累,学生也累。虽有饭吃,却千篇一律,顿顿萝卜青菜。后一种模式形如“上厅堂”,表面上干净明亮,但肚中饥荒,长期的营养不良。
三、提升学生兴趣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笔者从教20多年,对这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切肤之痛。痛定思痛,我下决心要摸索出一种新的教法,把生物课上成轻松愉快、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把形式的华丽和内容的丰富统一起来,以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这种方式的思路是:从提升学生的兴趣开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的目的。
1 新模式特点分析
笔者从2001年尝试使用这种模式,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师生双方受益相当多。
2 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难以想象,一个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的钟爱,多数源自于对任课老师的喜爱,特别是在学生的分科上,表现更为明显,这是情感迁移力的巨大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实在是很有道理。对老师亲近的情感是使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长、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催化剂。
(2)巧妙利用鲜活的事例
生物学是当代前沿科学,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物课本中,列举了很多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这些实例,有些是学生所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如果老师举例仅从课本出发,不仅有照本宣科之嫌。也会使学生误认为教师的知识比较匮乏。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变得不再高大,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教学实例俯拾皆是,只要我们善做“有心人”,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既可使学生对某些内容的识记经久难忘,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激起他们探究的强烈愿望。
(3)关注课内外的创新生成
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的创新生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刻意追求经典,但一定要创造出自己教学的经典,教出特色,是我对自己教学的高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需花费大量的心血,但它无疑是攀向成功顶峰的必由之路。就象《佛经》故事中的“拈花微笑”,不是刻意,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针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课堂创新:如把《西游记》中的妖怪和转基因动物联系起来,把孙悟空嚼根毫毛能变出千万个小猴和“克隆”动物联系起来;把“二十四孝”中的“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和动物行为联系起来,把“超级蝌蚪”、“迷你青蛙”和“甲状腺激素”作用联系起来,事实证明,这种创新相对于那种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生物课堂气氛热烈,其乐融融。曾经有一个同学,平时只爱上体育课,上其他的文化课就睡觉。但上生物课时。却听得津津有味,这一特例说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来说多么重要。
3 新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这种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其重点是力图通过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学,愉快地学,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来带动知识技能的提高。这一模式力求做到三统一:形式的华丽与内容平实的统一,把握学生共性与尊重学生个性的统一,课前预设与创新生成的统一。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方法”,这就是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最好战术诠释。实施这一模式的近几年,所教学生整体成绩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同类班级。生物学科学得轻松了。学生还可挤出时间来学习其他学科,让学生均衡发展。
四、两点反思:
反思1: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这种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教师的幽默意识要强,语言表述的感染力要大,知识的积累要广,拓展运用创新能力更要具备,因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反思2:注意处理好形式的华丽与内容的平实之间的关系
教师离开书本举例时,可能会造成学生思想上“开小差”。如你谈到《西游记》中的妖怪与转基因动物的联系,他就容易想到整个《西游记》的动人故事,就需要教师察言观色,及时加以引导。追求内容的平实,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是最终目的。当然,所举实例更要注意与生物学科联系的紧密性、贴切性、时代性及科学性,切忌前后事例矛盾,甚至出现科学错误。
请注意这样的事实:多数人不喜欢开会。其原因多为会议内容的无针对性,味同嚼蜡及时间过长等。学生每天都在“开会”——上课,而且“会议”时间也相当长,学生烦躁、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当前,“社会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进度愈发迅速。为此,教育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让学生喜欢“开会”,热爱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两种忽视学生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
1 传统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个性认同,过于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果是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为弥补这种缺憾,有的老师又采用了加大作业量训练的方法,大量占用学生的自修时间和休息时间,使整个教学过程低效率运行。我曾用一首打油诗来描写这种教学模式:“板书写了两黑板。归纳总结一大片,废话讲了整堂课,没有一句是经典。”请看这种模式的特点和效果:
2 “作秀”模式
新课改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师生们都从中受益匪浅。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虽摒弃了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设愉悦课堂氛围的教法,但往往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形式,设计非常花哨。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过程像“作秀”。这同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活动少,真正领悟到的东西不多。学生成绩不如预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我也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这种课堂:“只刮春风不长草,阳光只把自己照,花拳绣腿虽好看,何时葫芦能变瓢。”
3 两种模式的弊端
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前一种模式注重“授人以鱼”,好比“下厨房”:教师累,学生也累。虽有饭吃,却千篇一律,顿顿萝卜青菜。后一种模式形如“上厅堂”,表面上干净明亮,但肚中饥荒,长期的营养不良。
三、提升学生兴趣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笔者从教20多年,对这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切肤之痛。痛定思痛,我下决心要摸索出一种新的教法,把生物课上成轻松愉快、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把形式的华丽和内容的丰富统一起来,以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这种方式的思路是:从提升学生的兴趣开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的目的。
1 新模式特点分析
笔者从2001年尝试使用这种模式,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师生双方受益相当多。
2 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难以想象,一个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的钟爱,多数源自于对任课老师的喜爱,特别是在学生的分科上,表现更为明显,这是情感迁移力的巨大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实在是很有道理。对老师亲近的情感是使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长、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催化剂。
(2)巧妙利用鲜活的事例
生物学是当代前沿科学,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物课本中,列举了很多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这些实例,有些是学生所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如果老师举例仅从课本出发,不仅有照本宣科之嫌。也会使学生误认为教师的知识比较匮乏。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变得不再高大,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教学实例俯拾皆是,只要我们善做“有心人”,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既可使学生对某些内容的识记经久难忘,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激起他们探究的强烈愿望。
(3)关注课内外的创新生成
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的创新生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刻意追求经典,但一定要创造出自己教学的经典,教出特色,是我对自己教学的高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需花费大量的心血,但它无疑是攀向成功顶峰的必由之路。就象《佛经》故事中的“拈花微笑”,不是刻意,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针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课堂创新:如把《西游记》中的妖怪和转基因动物联系起来,把孙悟空嚼根毫毛能变出千万个小猴和“克隆”动物联系起来;把“二十四孝”中的“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和动物行为联系起来,把“超级蝌蚪”、“迷你青蛙”和“甲状腺激素”作用联系起来,事实证明,这种创新相对于那种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生物课堂气氛热烈,其乐融融。曾经有一个同学,平时只爱上体育课,上其他的文化课就睡觉。但上生物课时。却听得津津有味,这一特例说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来说多么重要。
3 新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这种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其重点是力图通过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学,愉快地学,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来带动知识技能的提高。这一模式力求做到三统一:形式的华丽与内容平实的统一,把握学生共性与尊重学生个性的统一,课前预设与创新生成的统一。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方法”,这就是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最好战术诠释。实施这一模式的近几年,所教学生整体成绩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同类班级。生物学科学得轻松了。学生还可挤出时间来学习其他学科,让学生均衡发展。
四、两点反思:
反思1: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这种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教师的幽默意识要强,语言表述的感染力要大,知识的积累要广,拓展运用创新能力更要具备,因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反思2:注意处理好形式的华丽与内容的平实之间的关系
教师离开书本举例时,可能会造成学生思想上“开小差”。如你谈到《西游记》中的妖怪与转基因动物的联系,他就容易想到整个《西游记》的动人故事,就需要教师察言观色,及时加以引导。追求内容的平实,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是最终目的。当然,所举实例更要注意与生物学科联系的紧密性、贴切性、时代性及科学性,切忌前后事例矛盾,甚至出现科学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