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54753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3月,春回大地,万物更新。“文革”狂潮已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已相继召开,全国上下拨乱反正,人心大快。贺绿汀,这位早年参加革命、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音乐家不断收到家乡亲人的来信,信中诉说了一些不平的往事。77岁高龄的老人心情激动,便萌生了回乡看一看的愿望。
  3月9日下午,贺绿汀夫妇由广州飞抵长沙,开始了他的故乡之行。
  
  
  繁荣家乡的文艺事业。贺绿汀废寝忘食
  
  对一代音乐大师贺绿汀来说,音乐是他的灵魂,文艺是他的生命。回到家乡,他所关心的首先是家乡文艺界的同行、朋友和学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
  到湖南的第二天,贺绿汀就来到湖南省歌舞团。分别视察了排练厅的设备、食堂、办公室。晚上,贺绿汀夫妇观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出的现代花鼓戏《救救她》,观后同演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对蹲过“文革牛棚”的演员龚谷音把亲身经历融汇于角色之中的生动表演极为赞赏。
  贺绿汀来湘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邀请贺绿汀指导、讲课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3月18日,贺绿汀应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的邀请,在湖南宾馆小礼堂同湖南音乐界的朋友见面,并作了一场题为“重视音乐教育,重视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的专题讲座。这位老音乐家侃侃而谈,新见迭出。
  贺绿汀的讲座,在省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3月20日,贺绿汀一行驱车直奔涟源市。下午在涟钢招待所,贺绿汀会见了全地区文艺工作者代表100余人,并在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之下讲了话。他说:“我是个宝庆佬(邵阳人),蛮人,爱说蛮话……我也是个普通老百姓,讲的话只代表我自己,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风趣幽默的开场白使全场气氛顿然轻松。
  3月29日这一天,贺绿汀在邵阳大剧院与来自全地区的800多名文艺工作者见面了。他情绪高昂,从音乐谈到政治、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他说:“我们的文学艺术跟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有人写信吹捧我作曲有秘密,要我传授这个秘密。我说,我的秘密就是,知道自己不行就发奋学习。要创造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首先是要学习。封建主义的文化要学,资本主义的文化要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年事已高的贺绿汀,以他超人的精力,在回乡的路上作了多场演讲。贺绿汀的演说,高屋建瓴、针对性强,生动风趣,洋溢看时代气息。它使湖南的文艺工作者倍感清新、深受鼓舞。
  
  为平反冤假错案,贺绿汀奔走呼号
  
  3月11日上午,贺绿汀应邀前往株洲市讲授音乐课。借此机会,贺绿汀夫妇来到了他们的侄孙女贺国华、贺安华两姐妹家。姐妹双双痛哭向两位老人倾诉了“文革”中,她们的父亲贺涤心、祖父贺曼真(贺绿汀的长兄)受株连遭迫害,先后含冤而死的经过。
  贺曼真先生是一位老园艺家,50年代初率先在家乡邵阳试种和推广由日本引进的良种蜜桔,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土改时,因遭人报复,他被错划为地主,长期不能纠正,“文革”期间又受贺绿汀的株连,被迫害致死。贺涤心是贺曼真先生的儿子,原邵阳六中的校长。反右时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遭到非人的待遇,含冤离世。
  这天下午,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书记焦林义以及宣传部和文联有关负责同志来到宾馆,听取贺绿汀回乡后的所见所闻及其感受与意见。贺绿汀在反映了音乐、文艺方面的情况后。也汇报了贺曼真、贺涤心父子双双在“文革”中被害致死的冤情,请求省委认真调查处理。
  贺绿汀刚回到邵阳那一阵,朋友、乡亲以及一些素不相识的老百姓,也纷纷向他倾诉“文革”中因受他株连,至今尚存的许多问题。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常常为此而食不甘味,寝不能安。
  贺绿汀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党员,又身任全国人大常委,他深知为民伸冤、为民请命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见到地委负责同志后,把他在邵阳接触到的诸多冤假错案——作了陈述,推动了这些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
  
  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贺绿汀殚精竭虑
  
  贺绿汀回到家乡,凡是与人民有关的事情,他无所不问、无所不管。
  为了帮助家乡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贺绿汀对邵东城乡作了一番全面考察。他首先向县委书记岳长发全面了解了邵东农工商副、文化教育、水利设施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用了几天时间,跋山涉水,对全县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他煞费苦心地策划着。
  就在他离开邵东县前夕,贺绿汀夫妇遇到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他们在上海带养过的一个侄孙媳妇,口里吐出一条蛔虫,连抢救都未来得及就离开了人世。
  贺绿汀十分悲痛。第二天,贺绿汀请公社召集了一次公社干部大会。贺老在会上说:“我这次回到家乡,感到乡下的卫生环境较半个世纪以前没有多大改变。经常有些无辜的农民,不知所因地死于非命。这是个让人痛心的事。”他要求基层干部严格履行“党员守则”,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积极地为农民群众的利益去工作,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他表示不惜财力和精力,帮助家乡尽快脱贫。另外,他还特意召集了大队的青年会议,同晚辈推心置腹地谈心,开导他们安心在自己的家乡,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开创美好未来开动脑筋、搞好建设。
  回到县城后,贺绿汀专门就一条蛔虫要了一条人命的问题,要求县委特别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在湖南的最后两天,贺绿汀连中午都不休息,日夜赶写了一份综合材料,临行的头一天晚上,连同一些信件、申诉书一起,亲自交给湖南省委常委罗秋月,并同她长谈了3个多小时。罗秋月对贺绿汀深入实际、关心民众的精神深表钦佩,对贺老提出的一些问题也非常重视,决定由省委派专人到邵阳调查处理。
  4月22日清晨,贺绿汀恋恋不舍地离开湖南。老人留给家乡人民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符,更重要的是高尚的情操!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我国的一些名人,往往喜欢为自己的书斋起个雅号,或寄情、或言志、或自勉、或明愿,从而形成独特的书斋文化。品味这些书斋名,我们既可了解名人的志趣,又会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    明朝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完后,朗读一遍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复达七次之多,故将书房取名为“七焚斋”,用以激励自己永远勤学苦读。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房闲谈,然后根
期刊
作为中国七十年代杰出的女外交家,一代名媛章含之的一生,始终与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风云人物——章士钊、毛泽东、乔冠华联系在一起,因此,她的人生被赋予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    出入红墙,成为毛泽东英文教师    1935年,上海永安公司一位女职员,未婚产子,因与男友地位悬殊无法完婚。时为著名律师的章士钊闻知后,主动收养了这个没有名分的私生女。从此,因偶然踏入红门的章含之,过上了体面优裕的生活,也为她今后
期刊
我在报纸上看了一个故事,一个男人随着他经商的成功,他就有了年轻漂亮的情人,他再也看不上家里日渐衰老的妻子。他的情人说,没有用钱摆不平的事情,让他用钱把妻子打发了。于是,他就回家试探他的妻子,说有人和妻子离婚了,给了他妻子一百万。他妻子说一百万?青春和爱情是无价的,不是说一百万太少了,这种事情不是用钱就能解决的。他说如果我们离婚了你要什么?他妻子说,我只要儿子,剩下的什么都不要;而他的情人说跟了他两
期刊
我的家在长白山区的一个边陲小镇,葡萄沟是距小镇70公里外的一个自然村,两山夹一沟,四周群山环抱,因满山遍野的山葡萄而得名。  第一次进葡萄沟缘于儿时嘴馋。那时是计划经济,家里吃的用的都凭证供应,每天上顿大饼子,下顿窝窝头,偶尔父母买个苹果,要一分为六,二位老人加上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一片解解馋。同学大宝姥姥家是葡萄沟的,他常在我面前炫耀沟里的果子多酸多甜,说的我直流口水。一天,大宝对我说:“想吃山
期刊
“天空中每划过一颗流星,都是地上一个情人落下的情泪!”  说这话时,她十八岁,他二十岁。并且他们相约一起观看六十年才遇一次的流星。  他和她邂逅在火车上,他坐在她对面,他是个画家。他一直在画她,当他把画稿送给她时,他们才知道彼此住在一个城市。两周后,她便认定了他是她一生所爱。  那年,她做了新娘,就像实现了一个梦想,感觉真好。但是,婚后的生活就像划过的火柴,擦亮之后就再没了光亮。他不拘小节、不爱干
期刊
毛泽东确定中南海为办公地点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中共中央起初暂驻西郊香山,对于进京后选择何处为办公地点,一时犹豫不决,据说周恩来经过考察,建议以中南海为办公地点,但也有一些人士建议中南海以保持皇家园林的旧貌,作为公园为好,中共中央可另择办公地点。最后,毛泽东还是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确定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点。笔者1951年随父亲陈伯达进入中南海居住,到1966年底陈家搬出中南海,前
期刊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铗、大聋、石尊者等。是近代艺林成就最为显赫的一位大师。诗、书、画、印卓然崛起,兼四绝于一身,熔于一炉。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吴昌硕,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期刊
朋友是摄影家,春节后他从巴格达回来。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探望他,其实也是为了看看他又带回哪些新鲜事。  朋友把随身的DV接到电脑上,给我们看: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儿在用力摇晃着一个躺在一只编织袋包裹边的人,四周站着三个木然的西方士兵。躺在地上的人一动不动,小孩一直在叫喊着,镜头离近时,我看到孩子满脸的泪。  “他在喊什么?”我问朋友。  “爸爸、爸爸,别睡了,快起来!”朋友大声的喊道。尤其后来用阿拉伯
期刊
“重庆美女了不起,老年人还如此时尚!”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举行的“胡姬花”国际大赛上,代表重庆参赛的渝中区木兰艺术团舞蹈队和凯莱西模特学校老年模特队双双夺冠,艳惊狮城。事后,新加坡媒体感叹,染红头发、穿短靴裤、用高档化妆品……这些发生在摩登女郎身上的事,却是一群五六十岁老太太的生活方式,重庆老年美女让人佩服。  模特队10余人,清一色身高在1.65米以上,虽然平均年龄50多岁,但高筒靴、吊带装……
期刊
喜欢刀郎歌声的浑厚与苍凉,还有他那独有的质朴和忧伤。本来,他可以是个歌坛传奇,只是后来他遭遇了网络,遭遇了狼与猪,遭遇了那飞来飞去的两只蝴蝶。  早忘了自己是在什么时候遭遇网络的,只记得朋友的来信是越来越少,逢年过节时的贺卡变成一个个电子短信,然后便在某年某月的某天醒来突然发现,我也拥有了自己的QQ与邮箱。我开始和很多不认识的人聊天,以文字碰撞文字,用时间对抗时间。一直以为这可以成为我喜欢的生活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