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的建构与表现性评价的探索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ianyi199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学业素养的评价指向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合理道德行为的落实和法治意识的初步形成,引导和推动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和基本的法治意识,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奠基。
  关键词:道德认知水平;法治意识;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将个人品格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相融合,引导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提升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课应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从课程的定位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社会性发展和法治意识”作为课程应达成的核心价值。为此,本课程对学生学业素养的评价指向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合理道德行为的落实和法治意识的初步形成,引导和推动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和基本的法治意识,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奠基。从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来看,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重知识掌握,轻德性成长;重结果呈现,轻过程引领;重判断甄别,轻行为指导;重外在评价,轻自省自悟等内容窄化、主体错位、方式单一、标准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课程实施和学生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改变评价现状,我们以学科关键能力为切入口,以表现性评价为基本方式,开展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尝试,探索建设与课程特质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一、重建,对评价价值的再认识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究竟为了什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反观原课程标准,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品德的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基于对原课程标准的研读,不难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业评价的核心价值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道德及社会认知、现象判断、行为选择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那如何基于课程要求,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呢?我们的思考如下。
  (一)以评价为杠杆,提升德育课程的效益
  课程评价应在标准的指导下,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对儿童道德观念的引导,思考、判断能力的培养,人文价值和法治观念的培育,这些都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方向和目标。评价坚持将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以提高德育课程的效益,整体推动课程的实施。
  (二)以评价为引领,促进儿童道德素养的发展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就是说,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着眼学生的“将来”。要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对儿童进行引导,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培养合理的价值观念,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等,以促进儿童全面、综合的发展。
  二、建构,学科关键能力框架的初形成
  基于以上对评价价值的认识,我们以学科关键能力为抓手,进行了尝试。
  (一)厘清方向
  所谓的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具有鲜明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关键能力究竟有哪些呢?我们结合课程标准内容将学科关键能力进行了梳理。具体如下表。
  每个能力的达成标准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内容相契合。2018年1月,高中新课标出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与高中政治一脉相承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的课程标准尚未出台,但达成核心素养的路径应该一致的。在建构框架时,我们应关注以下三种价值。
  1.凸显品格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在于告诉儿童多少道理,遵守多少规范,而是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基本待人做事的观念及思考问题的正确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教学中要传递道德规范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学生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个体化,不断强化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而正确的价值观念、公共意识、法治意识是课程最为核心的目标指向,教学中需着力落实。
  2.重视能力价值。凸显儿童生活能力的形成、发展和道德素养建构的过程,传递给儿童立足社会、自主生存和发展,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必备的能力素养。
  3.关注知识价值。课程以儿童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知识为基础,帮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实现知性到德性的转化,品性到道德的升华,为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堅实的基础。学科与德育活动最为本质的区别是学科性,即按照一定的知识逻辑体系传递教育价值,教学中应彰显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落实课程要求。
  (二)构建框架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重新梳理和架构,形成了彰显课程特质,凸显德性发展,落实学生本位,突出学科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四大模块八大关键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实践,学科关键能力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尝试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为了实现课程评价的目的,我们采用了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达成水平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在高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评价中,如何依据框架模型,设置特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来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的达成,推动道德意义的形成呢?   (一)表现性任务
  从任务的来源来看,可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评价任务,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有意识地设置活动任务;从任务的呈现方式来看,可以是文字描述的,也可以是图表的,还可以是图文的。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评价方式。
  1.情景体验。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设置了外卖点单的任务情景,具体的任务情境是:星期天中午,球球一家三口想点外卖,在点餐过程中,对餐具份数发生了分歧, 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种方式?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
  这一任务重在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反思,在考查学生价值认同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图表分析。为了让学生理解物种消失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图表,让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理解人与环境共生共存的关系。
  资料一
  在17世纪至19世纪的300年间,平均每6年就有一种动物灭绝。20世纪以来,平均每年有1种以上的动物灭绝,植物灭绝的数目更多更快。
  根据资料一和图表一,分析世界物种的现状。阅读图表二,人类行为与物种消失的因果关系图,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任务从不同的视角呈现社会现象和事件,引导学生在特定时间的互动中,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发展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活动探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唤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我们设置了利于学生探究的图文情景,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例,列举地球“发低烧”的原因和 “温室效应”的后果,并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回应课题《地球在“发低烧” 》,如果你是医生,请拿起手中的笔,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这一任务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让他们阅读、思考、表达,发展学生的公共生活的参与能力。
  (二)学生课堂作品
  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关键能力的发展状况。由于新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有很多的留白,使其成为儿童倾诉情感、表达需要、获得评价的一个通道,是儿童成长的经历,可以永远珍藏。在现实的评价中,我们要用好教材留白,让留白成为对儿童道德观念的引导,思考、判断能力的培养,人文价值观念的培育和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载体,强调活动过程对儿童的价值,把结果和过程有机整合融合,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谈话观察
  教师要观察儿童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并做出记录;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了解儿童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一种高度聚焦的方式,需要教师用一颗关爱儿童的心处处留心,时时观察,才能获得客观、有效的评价信息。
  (四)品德听证会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听证会的方式,就《道德与法治》课的某一单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儿童思想和行为的突出问题,举行听证会。听证会可以分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家长对问题的认识、老师对问题的认识、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规范中对问题的阐述、一般采用的方法和对策、我们的新观点新认识、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性资料的展示、汇报过程的完美等。听证会采用综合运用学科的关键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使体验生成评价,让过程引领评价。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以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多种方式相结合,使课程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封闭走向开放,逐步形成区域化《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业水平检监测体系,推动德育课程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地理核心素养下,合理的课堂提问对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提问方式,不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关于对学生的诱导,他认为教师在实
期刊
摘 要:文章就蘇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4页的“认识百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研究,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教材,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加工教材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
期刊
摘 要:党和国家不断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其中一个有力举措就是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同行同向、协同育人体系,突出以学生为本,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注重融入职业精神,优化思政课的育人模式,更好地突出职业院校重视与岗位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思考
期刊
摘 要: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块面,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文章将从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灵活采取丰富多元的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加大家校互动的共育同管力度、注重建设德育管理的人本队伍力量四个方面阐述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方式;有效管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社会建设
期刊
摘 要:微笑,是孩子们眼里最美的图画,是他们情感世界里最深的期盼和眷恋。用微笑开启学生的心扉,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化解学生对批评的怨恶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也是我们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关键词:微笑;课堂;师爱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  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  我说:“微笑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师爱……”拈起洁白的粉笔,我愿用微笑装点我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一方面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文章将“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意义以及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模式;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期刊
摘 要:关于数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  关键词:具体情境;结合现实;教学策略  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关于数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来落实这些目标呢?  一、数形结合,培养数感
期刊
摘 要:平等换位,你才能看见孩子的世界。只有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会怎么想,才能和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平等换位交流,不仅能在德育管理中有所收获,在教学中也是如此。  关键词:平等交流;换位思考;沟通艺术;策略研究  曾经,有个小女孩弹完一首钢琴曲,家长们纷纷鼓掌:“再来一遍!”家长们的意思是:“我们还想再欣赏一遍,因为你很棒!”這包含着家长们的喜爱与期待,可是小女孩并没有理解家长们的意思,便掉下
期刊
摘 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建于1907年,1981年奔牛小学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学校秉承“朴实而宽厚”的校训,大力实施“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新绿色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以特求胜、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培养目标,打造美誉度高、影响力强的一流实验小学。学校形成了以各级课题研究机制为核心的教科研特色,以“地球村”环保活动为核心的德育特色,以小篮球为核心的体育特
期刊
摘 要:英语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推动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应当更加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提问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优化提问技巧、促进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