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演示实验;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87—01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提供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掌握概念,理解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有效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演示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实验仪器都由教师安排,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学生往往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实验现象学生看不清楚,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物理实验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教师受中考等因素的影响,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发展,应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大胆进行改进与创新,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应认真做好一些基本的演示实验,例如,天平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等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在演示过程中做好演示和示范,力求操作正确、规范、熟练,演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熟练规范的操作,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改进与创新演示实验。物理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改进、创新,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改进和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如学习《物体的浮沉》一课时,教材实验为拿一塑料瓶放入水中,用手向下按,观察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师可以改为把三个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两个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盐水)同时浸在水中,在全班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教师突然放手,结果一个上浮,一个悬浮,另一个下沉。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看到新奇的实验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变一些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学习《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时,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拿出直尺进行探究,观察分析频率的高低与音调的关系,在对比中总结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知识,还能提高探究能力。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物理教材中有一些验证性实验,但实践证明验证性实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线圈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关系,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最后自己总结规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实验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多媒体可展示一些宏观、微观的物理现象,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变抽象为形象。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理论》时,利用多媒体把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微观过程展示出来,可帮助学生认识分子运动。
5.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尝试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制作一些学具、教具,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农村、电站,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科技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87—01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提供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掌握概念,理解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有效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演示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实验仪器都由教师安排,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学生往往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实验现象学生看不清楚,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物理实验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教师受中考等因素的影响,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发展,应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大胆进行改进与创新,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应认真做好一些基本的演示实验,例如,天平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等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在演示过程中做好演示和示范,力求操作正确、规范、熟练,演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熟练规范的操作,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改进与创新演示实验。物理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改进、创新,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改进和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如学习《物体的浮沉》一课时,教材实验为拿一塑料瓶放入水中,用手向下按,观察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师可以改为把三个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两个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盐水)同时浸在水中,在全班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教师突然放手,结果一个上浮,一个悬浮,另一个下沉。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看到新奇的实验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变一些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学习《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时,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拿出直尺进行探究,观察分析频率的高低与音调的关系,在对比中总结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知识,还能提高探究能力。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物理教材中有一些验证性实验,但实践证明验证性实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线圈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关系,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最后自己总结规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实验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多媒体可展示一些宏观、微观的物理现象,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变抽象为形象。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理论》时,利用多媒体把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微观过程展示出来,可帮助学生认识分子运动。
5.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尝试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制作一些学具、教具,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农村、电站,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科技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