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后选派六批干部,体现了安徽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贫困地区的牵挂和感情。
对于党委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党员,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干部。十五年来,安徽一直将党员干部向贫困村倾斜,向有需要的基层派驻。这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以身作则。
20多年帮扶经验萌新芽
早在2013年底,安徽省委就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困难地区出台意见,决定建立省级领导干部和省直单位联系服务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安庆五市工作制度,要求坚持“感情向人民群众贴近、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进一步加大对五市联系服务和帮扶支持力度。意见要求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继续深化驻村走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分别定点联系五市中的一个市、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其他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原则上分别定点联系五市所辖的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省直单位分别定点联系五市所辖的一个贫困县(市、区)及其一个乡镇。
2015年2月15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张宝顺来到了自己的扶贫联系点——安庆市岳西县。据当地媒体报道,张宝顺到安徽工作5年,每年都要到这里走访慰问,“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这次张宝顺看望了他的帮扶对象储彩霞一家。
一年前的1月7日,张宝顺曾来到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当得知储彩霞丈夫患病又有两个孩子读书、家庭负担重时,他当即提出与她家结成帮扶对子。回到合肥后,他又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她家汇了款,并交代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省委书记带头和困难家庭结对子,在革命老区传为佳话。
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1936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
记者在岳西县采访时得知,当年周边4县都将各自的偏远山区划给了岳西,这也导致岳西成为大别山腹地的纯山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扶贫开发任务极其艰巨。正因为如此,连续六任安徽省委书记都把岳西作为扶贫联系点。
省委书记的高度重视给岳西的扶贫开发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机遇。近年来,省委办公厅牵头建立了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帮扶岳西发展长效机制。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是安徽省委办公厅新包的村,保卫处主任科员郭逢春担任这里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当地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前的定点帮扶工作中,省委办公厅帮扶的是姚河乡沈桥村,力度很大。通过帮扶,已实现脱贫了。”
作为安徽省直机关的中枢单位,省委办公厅有着20多年帮扶省内贫困地区的经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2014年8月,省委办公厅单位包村工作落到了梓树村头上,梓树村也成为省委办公厅帮扶经验的新的“输出地”。此时的梓树村已经基本完成了村一级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全村有贫困户280户、917人。
九、十月份,镇里抽调28名干部,由郭逢春组织起来对建档的280户逐户调查,甄别并确定了76户284人可靠自身能力(镇村干部帮扶)脱贫;筛选了160户572人需帮扶单位干部结对帮扶脱贫;确定了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共44户61人为保障对象。
梓树村扎扎实实的建档立卡工作让帮扶工作队迅速进入帮扶状态。2015年初,省委办公厅机关党委牵头安排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146户贫困户(508人)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安排自2013年7月起就与梓树村结对的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分路口社区14名干部结对帮扶14户。
在梓树村的会议室里,记者拿到了一份头陀镇2015-2017年分村年度脱贫计划表,表上显示梓树村在该镇5个行政村中无论是总人口还是贫困户数、贫困人口数都排在第二位。但在2014年脱贫数上,该村却以481人排在全镇之首,而且是唯一一个2017年脱贫计划数一栏空白的村。
原来,梓树村扶贫工作队设定的目标是“三年计划,两年脱贫”。两年让梓树村整体摘除贫困村帽子,即除保障对象(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外,917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至2015年底靠自身能力脱贫的76户284人要全部脱贫,帮扶户160户572人中实现50%人口脱贫,2016年底,剩下的50%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梓树村成为岳西县光伏扶贫首期试点的8个村之一,200多户指标也让很多人家即将享受到新的扶贫政策带来的真金白银。在记者来的前几天,村里还组织贫困户代表开会,商议光伏发电一事。
刘善松属于村里缺乏劳动力的典型代表。因患类风湿,刘善松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更不能外出打工。他说:“无智无力的人想致富就没有办法,(脱贫)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生活,他家借了一万元的互助资金发展茭白,结果8.9亩茭白却只挣了几千块钱。原来,他家“收的没有找到工人,没有采集出来,浪费了一些在地里。”
项发祥是梓树村因病致贫的典型代表,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每天吃药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七八十元,入不敷出的他只能向亲戚朋友借,但还账却遥遥无期。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病需要长期服用进口药,但这个病没有进入慢性病目录,无法通过新农合报销。“即使新农合能报,最多只能报2500元。”
省委办公厅包村后,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闵光辉便结对项发祥家,秘书长到他家走访的时候,吃药贵的问题也成了闵秘书长要解决的事。
驻村队员告诉记者:“闽秘书长不仅把项发祥吃药难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先后去看望了两次,给予了1000多元的慰问金。”现在,每个月由镇卫生院给他免费提供两瓶药,药费也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了。 汪洋是梓树村红心猕猴桃种植的领路人。原来,县里为了支持红心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特出台了一项政策,每栽种一亩猕猴桃县里一次性补助4000元。在汪洋等五六户的带动下,梓树村不仅开始流转农户土地,还给土地已被流转的农户分工,成规模化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涉及全村三个组中的26户。
多年的帮扶经验在梓树村开始有了新的萌发土壤,梓树村帮扶工作有着清晰的职责和分工:帮扶单位、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扶贫工作队、贫困户六方联动,紧密互动,互相配合,扎实做好“双包”工作。帮扶单位着眼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增收,扎实做到帮扶机制“新”“老”结合,帮扶措施“点”“面”结合,帮扶手段“准”“实”结合;县镇村及贫困户着眼重大帮扶事项精准落实,扎实做到县级积极配合重大扶贫项目的沟通协调,镇级积极配合扶贫措施的把关指导,贫困村积极配合驻村工作队各项任务落实,贫困户积极配合一户一策项目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着眼帮扶事项跟踪反馈,扎实当好宣传员、调查员、联络员、战斗员和检验员。
这三个层级,让“双包”工作的相关各方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共同为梓树村脱贫致富出谋出力。
精准扶贫“我”探路
4月的皖南,茶香四溢,入口回甘。由于紧挨着天柱山,这里的茶叶品种“天柱剑毫”十分出名。
在潜山县塔畈乡体元村,市财政局驻该村的帮扶工作队长凌先龙给记者递上了一本自己单位印制的精准扶贫工作手册。手册的扉页上是一份空白的结对帮扶信息表,每位参与扶贫工作的财政人为了工作方便,都会将帮扶对象的基本信息记在这里。体元村全村3000多人,贫困户289户,贫困人口755人。在体元村,记者见到了来开扶贫会的安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家虎。他认为体元村289户贫困户的贫困程度是千差万别的,“这些贫困户的脱贫顺序应该是先易后难,有层次的脱贫”。
体元村所在的塔畈乡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北部,距离县城有62公里,与岳西、舒城两县交界。记者从合肥市出发,4个多小时才到达这里。全乡人口约2.2万人,下辖11个行政村,8个村是贫困村,贫困人口6352人,占总人口的28.8%,属于典型的山区偏远贫困乡镇。塔畈乡是安庆市长的扶贫联系点,也是潜山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从2014年初,安庆市财政局就按照市长魏晓明“逐年减少贫困户,并经不懈努力,摆脱贫困”的要求,在体元村探索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何家虎告诉记者:“当时魏市长和我讲,希望财政局能够探索精准扶贫可复制的经验。”按照这一思路,市财政局从上到下都动了起来。
2014年上半年,该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与潜山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塔畈乡扶贫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推进塔畈乡茶产业、旅游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乡村等工作明确了具体项目并开始实施。但该局发现,这些扶贫措施较多关注项目的实施,缺少了对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关注和帮扶,存在无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可能。
“眼中有人,精准扶贫”这是财政局撰写的一篇调研报告的标题,这也是市长给他们传递的精准扶贫应有的帮扶观。在认识到差距后,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究精准扶贫政策,用心吃透、学透,确保在体元村的扶贫工作中能够活学活用。市财政局总经济师丁卫星告诉记者,当时局里开会给干部进行扶贫培训,并让财政干部上讲台讲认识和思路,使干部都了解和意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实意义。
7月10日,财政局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专人专心在体元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此后,财政局又以支部为载体,开展了支部和村民小组的结对帮扶。财政局在职职工现有党员112名,4个支部,相应成立4支扶贫工作队,每支工作队帮扶对应的村民小组,并以“一对一”的结对子形成明确的帮扶关系。10月15日以后,各支部正式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住在村,费用自理,走村串户,了解掌握村情民意,落实帮扶措施,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2014年8月份,财政局拿出机关结余经费为考上大学和正在高校就读的18名大学生送去2万元现金,这也成为财政局的教育资助行动的开端。9月份,该局又为58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全局范围内发出教育结对帮扶倡议。帮扶关系一定三年,每年帮扶人要为结对学生捐助200元钱,直到学生高中毕业。两周时间,58名学生就被64名财政干部认领完毕。据统计,4个支部分别结对21人、16人、14人和7人。
财政扶贫工作,不仅有社会扶贫的工作,也有行业扶贫的工作。市财政局为体元村专门制定整合涉农资金开展精准扶贫的实施细则,将各级财政安排下达到体元村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都纳入整合和统筹安排范围。
此外,财政局还在体元村和潜山县财政局帮扶的杏花村建立扶贫互助社,实施互助资金项目。市财政局制定的《精准扶贫体元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对试点体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占用费实行补贴。登记在册贫困户如在互助社借款,可在还款后经村主要领导和市局帮扶干部签字确认,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按年利率5%予以补贴。此举不仅提高了农民借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不同于其它的扶贫互助社由村两委人员管理日常事务,体元村的互助资金由乡财政所确定专人代为建账记账,行使互助社会计职能,保证资金和账目管理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驻村以来,除了养羊专家,工作队还联系了茶叶种植和稻田养殖方面的专家,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记者了解到,这些培训并非每次都有很大规模。“只要有几户想搞某一产业,我们就给他们联系专家实地来指导。”丁卫星说。
塔畈乡是安庆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产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全乡拥有茶园面积2.3万亩,大小茶场43家(骨干茶场5家),当地群众种茶、采茶、制茶的积极性很高,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主要渠道。 2014年10月9-10日,工作队请来茶叶方面的两名专家,到体元村开展专业培训。这次培训给村民们和驻村干部的触动都很大:村民们长期都靠经验种植茶树,但当专家实地讲授茶叶怎么种,枝子怎么剪,产量怎样才能提高时,村民们才明白科学种茶对于增产增收的重要性;驻村干部也被村民学习技术,发展产业的热情“吓坏了”。
此后,驻村工作队又根据百姓要求,请农科院专家开展畜牧业养殖技术专门培训。一个贫困户当时正在卫生室输液,为了不错过听课机会,硬是边听课、边输液,坚持把课听完。
江道叶家是体元村的贫困户之一。家里目前有8口人,但其中有个残疾人,家里的供养负担十分重。村支书彭代高告诉记者,村里互助社成立后,江道叶便从中借款5000元,发展养羊产业。
江道叶的妻子告诉记者,自己家的结对干部是财政局的李爱斌。结对之后,结对干部一年到他家走访了3-4次。2015年春节前,驻村工作队在体元村举办了一次畜牧养殖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改变了丈夫江道叶的想法,他也想参与养羊,让家里能多一些收入。
在彭代高口中,记者了解到:理论课结束后,工作队将养羊专家请到了江道叶家,手把手指导他如何科学搭羊圈和饲养羊羔。羊圈搭好后的这段时间,他们家先后卖了5只羊,其中3只小羊羔卖了1050元,杀了2只大羊卖肉挣了3500元,还有9只羊没有出栏。“卖给周边,由于周边养羊的少,羊挺好卖。”江道叶的妻子说。
记者来的前几天,工作队又将比较新的技术——稻鳖混养引入到村里,6月份放下去,年底就可上市卖。目前已有十几户贫困户申请加入这个项目。
尽管扶贫工作很累,丁卫星还是认为很值得,毕竟“办法还是要有人想,有人抓落实”,精准扶贫和驻村帮扶一定要真干,不能光盯贫困户,要盯着全村,乃至全乡。
潜山县副县长郭玉晟说:“全省双包行动以来,潜山调动省市县三级干部参与进来。全县有60个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省级6个,市级9个,县级45个。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县一级也尽了很大的力。县一级下派干部进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有15个人,扶贫工作队长45个。还动员县内120家企业与贫困村进行结对,每个村2个企业。”
“这是一个机会”,郭玉晟认为,虽然潜山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在摸索中,但潜山享受着“双包” 的好政策,扶贫工作没有理由做不好。
对于党委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党员,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干部。十五年来,安徽一直将党员干部向贫困村倾斜,向有需要的基层派驻。这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以身作则。
20多年帮扶经验萌新芽
早在2013年底,安徽省委就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困难地区出台意见,决定建立省级领导干部和省直单位联系服务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安庆五市工作制度,要求坚持“感情向人民群众贴近、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进一步加大对五市联系服务和帮扶支持力度。意见要求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继续深化驻村走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分别定点联系五市中的一个市、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其他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原则上分别定点联系五市所辖的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省直单位分别定点联系五市所辖的一个贫困县(市、区)及其一个乡镇。
2015年2月15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张宝顺来到了自己的扶贫联系点——安庆市岳西县。据当地媒体报道,张宝顺到安徽工作5年,每年都要到这里走访慰问,“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这次张宝顺看望了他的帮扶对象储彩霞一家。
一年前的1月7日,张宝顺曾来到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当得知储彩霞丈夫患病又有两个孩子读书、家庭负担重时,他当即提出与她家结成帮扶对子。回到合肥后,他又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她家汇了款,并交代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省委书记带头和困难家庭结对子,在革命老区传为佳话。
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1936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
记者在岳西县采访时得知,当年周边4县都将各自的偏远山区划给了岳西,这也导致岳西成为大别山腹地的纯山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扶贫开发任务极其艰巨。正因为如此,连续六任安徽省委书记都把岳西作为扶贫联系点。
省委书记的高度重视给岳西的扶贫开发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机遇。近年来,省委办公厅牵头建立了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帮扶岳西发展长效机制。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是安徽省委办公厅新包的村,保卫处主任科员郭逢春担任这里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当地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前的定点帮扶工作中,省委办公厅帮扶的是姚河乡沈桥村,力度很大。通过帮扶,已实现脱贫了。”
作为安徽省直机关的中枢单位,省委办公厅有着20多年帮扶省内贫困地区的经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2014年8月,省委办公厅单位包村工作落到了梓树村头上,梓树村也成为省委办公厅帮扶经验的新的“输出地”。此时的梓树村已经基本完成了村一级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全村有贫困户280户、917人。
九、十月份,镇里抽调28名干部,由郭逢春组织起来对建档的280户逐户调查,甄别并确定了76户284人可靠自身能力(镇村干部帮扶)脱贫;筛选了160户572人需帮扶单位干部结对帮扶脱贫;确定了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共44户61人为保障对象。
梓树村扎扎实实的建档立卡工作让帮扶工作队迅速进入帮扶状态。2015年初,省委办公厅机关党委牵头安排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146户贫困户(508人)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安排自2013年7月起就与梓树村结对的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分路口社区14名干部结对帮扶14户。
在梓树村的会议室里,记者拿到了一份头陀镇2015-2017年分村年度脱贫计划表,表上显示梓树村在该镇5个行政村中无论是总人口还是贫困户数、贫困人口数都排在第二位。但在2014年脱贫数上,该村却以481人排在全镇之首,而且是唯一一个2017年脱贫计划数一栏空白的村。
原来,梓树村扶贫工作队设定的目标是“三年计划,两年脱贫”。两年让梓树村整体摘除贫困村帽子,即除保障对象(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外,917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至2015年底靠自身能力脱贫的76户284人要全部脱贫,帮扶户160户572人中实现50%人口脱贫,2016年底,剩下的50%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梓树村成为岳西县光伏扶贫首期试点的8个村之一,200多户指标也让很多人家即将享受到新的扶贫政策带来的真金白银。在记者来的前几天,村里还组织贫困户代表开会,商议光伏发电一事。
刘善松属于村里缺乏劳动力的典型代表。因患类风湿,刘善松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更不能外出打工。他说:“无智无力的人想致富就没有办法,(脱贫)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生活,他家借了一万元的互助资金发展茭白,结果8.9亩茭白却只挣了几千块钱。原来,他家“收的没有找到工人,没有采集出来,浪费了一些在地里。”
项发祥是梓树村因病致贫的典型代表,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每天吃药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七八十元,入不敷出的他只能向亲戚朋友借,但还账却遥遥无期。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病需要长期服用进口药,但这个病没有进入慢性病目录,无法通过新农合报销。“即使新农合能报,最多只能报2500元。”
省委办公厅包村后,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闵光辉便结对项发祥家,秘书长到他家走访的时候,吃药贵的问题也成了闵秘书长要解决的事。
驻村队员告诉记者:“闽秘书长不仅把项发祥吃药难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先后去看望了两次,给予了1000多元的慰问金。”现在,每个月由镇卫生院给他免费提供两瓶药,药费也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了。 汪洋是梓树村红心猕猴桃种植的领路人。原来,县里为了支持红心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特出台了一项政策,每栽种一亩猕猴桃县里一次性补助4000元。在汪洋等五六户的带动下,梓树村不仅开始流转农户土地,还给土地已被流转的农户分工,成规模化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涉及全村三个组中的26户。
多年的帮扶经验在梓树村开始有了新的萌发土壤,梓树村帮扶工作有着清晰的职责和分工:帮扶单位、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扶贫工作队、贫困户六方联动,紧密互动,互相配合,扎实做好“双包”工作。帮扶单位着眼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增收,扎实做到帮扶机制“新”“老”结合,帮扶措施“点”“面”结合,帮扶手段“准”“实”结合;县镇村及贫困户着眼重大帮扶事项精准落实,扎实做到县级积极配合重大扶贫项目的沟通协调,镇级积极配合扶贫措施的把关指导,贫困村积极配合驻村工作队各项任务落实,贫困户积极配合一户一策项目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着眼帮扶事项跟踪反馈,扎实当好宣传员、调查员、联络员、战斗员和检验员。
这三个层级,让“双包”工作的相关各方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共同为梓树村脱贫致富出谋出力。
精准扶贫“我”探路
4月的皖南,茶香四溢,入口回甘。由于紧挨着天柱山,这里的茶叶品种“天柱剑毫”十分出名。
在潜山县塔畈乡体元村,市财政局驻该村的帮扶工作队长凌先龙给记者递上了一本自己单位印制的精准扶贫工作手册。手册的扉页上是一份空白的结对帮扶信息表,每位参与扶贫工作的财政人为了工作方便,都会将帮扶对象的基本信息记在这里。体元村全村3000多人,贫困户289户,贫困人口755人。在体元村,记者见到了来开扶贫会的安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家虎。他认为体元村289户贫困户的贫困程度是千差万别的,“这些贫困户的脱贫顺序应该是先易后难,有层次的脱贫”。
体元村所在的塔畈乡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北部,距离县城有62公里,与岳西、舒城两县交界。记者从合肥市出发,4个多小时才到达这里。全乡人口约2.2万人,下辖11个行政村,8个村是贫困村,贫困人口6352人,占总人口的28.8%,属于典型的山区偏远贫困乡镇。塔畈乡是安庆市长的扶贫联系点,也是潜山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从2014年初,安庆市财政局就按照市长魏晓明“逐年减少贫困户,并经不懈努力,摆脱贫困”的要求,在体元村探索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何家虎告诉记者:“当时魏市长和我讲,希望财政局能够探索精准扶贫可复制的经验。”按照这一思路,市财政局从上到下都动了起来。
2014年上半年,该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与潜山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塔畈乡扶贫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推进塔畈乡茶产业、旅游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乡村等工作明确了具体项目并开始实施。但该局发现,这些扶贫措施较多关注项目的实施,缺少了对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关注和帮扶,存在无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可能。
“眼中有人,精准扶贫”这是财政局撰写的一篇调研报告的标题,这也是市长给他们传递的精准扶贫应有的帮扶观。在认识到差距后,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究精准扶贫政策,用心吃透、学透,确保在体元村的扶贫工作中能够活学活用。市财政局总经济师丁卫星告诉记者,当时局里开会给干部进行扶贫培训,并让财政干部上讲台讲认识和思路,使干部都了解和意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实意义。
7月10日,财政局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专人专心在体元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此后,财政局又以支部为载体,开展了支部和村民小组的结对帮扶。财政局在职职工现有党员112名,4个支部,相应成立4支扶贫工作队,每支工作队帮扶对应的村民小组,并以“一对一”的结对子形成明确的帮扶关系。10月15日以后,各支部正式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住在村,费用自理,走村串户,了解掌握村情民意,落实帮扶措施,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2014年8月份,财政局拿出机关结余经费为考上大学和正在高校就读的18名大学生送去2万元现金,这也成为财政局的教育资助行动的开端。9月份,该局又为58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全局范围内发出教育结对帮扶倡议。帮扶关系一定三年,每年帮扶人要为结对学生捐助200元钱,直到学生高中毕业。两周时间,58名学生就被64名财政干部认领完毕。据统计,4个支部分别结对21人、16人、14人和7人。
财政扶贫工作,不仅有社会扶贫的工作,也有行业扶贫的工作。市财政局为体元村专门制定整合涉农资金开展精准扶贫的实施细则,将各级财政安排下达到体元村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都纳入整合和统筹安排范围。
此外,财政局还在体元村和潜山县财政局帮扶的杏花村建立扶贫互助社,实施互助资金项目。市财政局制定的《精准扶贫体元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对试点体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占用费实行补贴。登记在册贫困户如在互助社借款,可在还款后经村主要领导和市局帮扶干部签字确认,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按年利率5%予以补贴。此举不仅提高了农民借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不同于其它的扶贫互助社由村两委人员管理日常事务,体元村的互助资金由乡财政所确定专人代为建账记账,行使互助社会计职能,保证资金和账目管理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驻村以来,除了养羊专家,工作队还联系了茶叶种植和稻田养殖方面的专家,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记者了解到,这些培训并非每次都有很大规模。“只要有几户想搞某一产业,我们就给他们联系专家实地来指导。”丁卫星说。
塔畈乡是安庆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产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全乡拥有茶园面积2.3万亩,大小茶场43家(骨干茶场5家),当地群众种茶、采茶、制茶的积极性很高,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主要渠道。 2014年10月9-10日,工作队请来茶叶方面的两名专家,到体元村开展专业培训。这次培训给村民们和驻村干部的触动都很大:村民们长期都靠经验种植茶树,但当专家实地讲授茶叶怎么种,枝子怎么剪,产量怎样才能提高时,村民们才明白科学种茶对于增产增收的重要性;驻村干部也被村民学习技术,发展产业的热情“吓坏了”。
此后,驻村工作队又根据百姓要求,请农科院专家开展畜牧业养殖技术专门培训。一个贫困户当时正在卫生室输液,为了不错过听课机会,硬是边听课、边输液,坚持把课听完。
江道叶家是体元村的贫困户之一。家里目前有8口人,但其中有个残疾人,家里的供养负担十分重。村支书彭代高告诉记者,村里互助社成立后,江道叶便从中借款5000元,发展养羊产业。
江道叶的妻子告诉记者,自己家的结对干部是财政局的李爱斌。结对之后,结对干部一年到他家走访了3-4次。2015年春节前,驻村工作队在体元村举办了一次畜牧养殖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改变了丈夫江道叶的想法,他也想参与养羊,让家里能多一些收入。
在彭代高口中,记者了解到:理论课结束后,工作队将养羊专家请到了江道叶家,手把手指导他如何科学搭羊圈和饲养羊羔。羊圈搭好后的这段时间,他们家先后卖了5只羊,其中3只小羊羔卖了1050元,杀了2只大羊卖肉挣了3500元,还有9只羊没有出栏。“卖给周边,由于周边养羊的少,羊挺好卖。”江道叶的妻子说。
记者来的前几天,工作队又将比较新的技术——稻鳖混养引入到村里,6月份放下去,年底就可上市卖。目前已有十几户贫困户申请加入这个项目。
尽管扶贫工作很累,丁卫星还是认为很值得,毕竟“办法还是要有人想,有人抓落实”,精准扶贫和驻村帮扶一定要真干,不能光盯贫困户,要盯着全村,乃至全乡。
潜山县副县长郭玉晟说:“全省双包行动以来,潜山调动省市县三级干部参与进来。全县有60个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省级6个,市级9个,县级45个。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县一级也尽了很大的力。县一级下派干部进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有15个人,扶贫工作队长45个。还动员县内120家企业与贫困村进行结对,每个村2个企业。”
“这是一个机会”,郭玉晟认为,虽然潜山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在摸索中,但潜山享受着“双包” 的好政策,扶贫工作没有理由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