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治疗中起到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部门收治的98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别对其施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并以此为基础将其分为3组,观察1组(n=34),观察2组(n=33),以及对照组(n=31)。对于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对观察1组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正常剂量的纳洛酮;对观察2组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大剂量的纳洛酮。观察比较三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催醒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患者的催醒时间短于观察1组,且临床效果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过治疗后,3组患者的死亡率并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此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一氧化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大剂量的纳洛酮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剂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煤气中毒,此类事件的频发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中针对该病症的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进行及时的药物干预治疗[1]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院对98名该类型患者进行了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在该类型疾病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的研究,现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部门收治的98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研究对象的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且完全符合“急诊内科学”中的一氧化碳的中毒标准。其中观察1组(常规剂量)有34人,男性18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为(37.3±8.7)岁,中度中毒患者12人,重度22人;观察2组(大剂量)有33人,男性16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为(42.6±7.4)岁,中度患者13人,重度20人;对照组有31人,男性14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为(39.8±9.4)岁,中度患者15人,重度16人;此次实验中对象的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GCS)均在8.4-12.5分之间,平均分为(9.3±2.2);实验对象的各项基本之间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1.2排除标准
此次实验对象不包含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了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排除了患有心脏病、肾病、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同时排除确诊为死亡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31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即防治脑水肿和并发症、促进脑细胞代谢活动、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1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滴注纳洛酮,频率为0.01mg.kg-1.min-1,患者恢复意识后停止给药;
观察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大剂量的纳洛酮,同样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频率为0.04mg.kg-1.min-1,患者清醒后停止给药。
1.3观察方法
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的催醒时间(从用药到恢复意识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迟发性脑病(恢复意识后6-40d内,突发的昏迷、偏瘫、反应迟钝、记忆力丧失、表情僵硬、言语不清等症状)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针对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症中起到的不同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其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以t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
2结果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1组有1名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现象;观察2组出现有1名患者恶心、1名患者血压上升。经过对症治疗后,这种现象得到了好转。
经过治疗之后,3组患者的催醒时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治疗效果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患者的死亡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情况在下表中体现。
表1 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P<0.05,其中观察1组为常规剂量,观察2组为大剂量)
表2 3组患者催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P<0.05,其中观察1组为常规剂量,观察2组为大剂量)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指含有碳的物质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气体经由呼吸道被吸入体内之后所引发的中毒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远高于氧分子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约为200-300倍[2]左右,所以当一氧化碳气体被吸入体内之后,就会迅速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这会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掉原有的携带氧的能力,产生严重的身体组织窒息,碳氧血红蛋白的生成不会因为某些组织而出现差异,因此,它会产生严重的毒性对人体全身的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毒副作用对大脑皮质[3]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在一氧化碳中毒之后,患者会意识不清、重度昏迷,严重时可能会窒息死亡。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或是出现迟发性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在生活中频繁出现,煤炭、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等的使用都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预防知识是我国卫生部门及各相关单位一直重点进行的工作,近些年来,我国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数量已经大幅下降,但是对于中毒者而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仍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尤其是中度和重度的中毒患者,后遗症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是我国医学界一项重点的研究课题,目前,利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纳洛酮(C19H21NO4)有着与吗啡相似的化学结构,是一种阿片类的解毒剂,临床研究证实其具有增加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者呼吸频率的作用,并且它可以起到对抗镇静的作用。
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纳洛酮具体的治疗效果与静脉滴注的剂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大剂量滴注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以及对照组的患者,同时,虽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个别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恶心呕吐、血压上升的现象,但是总体来看,不同剂量的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过程中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结论
此次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大剂量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医生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的加大纳洛酮的剂量。
参考文献:
[1]陶斯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抢救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11):1359-1360.
[2]孙永楠.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6):964.
[3]杨诚.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2):68-69.
关键词:纳洛酮;剂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煤气中毒,此类事件的频发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中针对该病症的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进行及时的药物干预治疗[1]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院对98名该类型患者进行了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在该类型疾病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的研究,现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部门收治的98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研究对象的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且完全符合“急诊内科学”中的一氧化碳的中毒标准。其中观察1组(常规剂量)有34人,男性18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为(37.3±8.7)岁,中度中毒患者12人,重度22人;观察2组(大剂量)有33人,男性16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为(42.6±7.4)岁,中度患者13人,重度20人;对照组有31人,男性14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为(39.8±9.4)岁,中度患者15人,重度16人;此次实验中对象的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GCS)均在8.4-12.5分之间,平均分为(9.3±2.2);实验对象的各项基本之间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1.2排除标准
此次实验对象不包含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了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排除了患有心脏病、肾病、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同时排除确诊为死亡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31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即防治脑水肿和并发症、促进脑细胞代谢活动、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1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滴注纳洛酮,频率为0.01mg.kg-1.min-1,患者恢复意识后停止给药;
观察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大剂量的纳洛酮,同样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频率为0.04mg.kg-1.min-1,患者清醒后停止给药。
1.3观察方法
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的催醒时间(从用药到恢复意识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迟发性脑病(恢复意识后6-40d内,突发的昏迷、偏瘫、反应迟钝、记忆力丧失、表情僵硬、言语不清等症状)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针对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症中起到的不同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其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以t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
2结果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1组有1名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现象;观察2组出现有1名患者恶心、1名患者血压上升。经过对症治疗后,这种现象得到了好转。
经过治疗之后,3组患者的催醒时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治疗效果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患者的死亡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情况在下表中体现。
表1 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P<0.05,其中观察1组为常规剂量,观察2组为大剂量)
表2 3组患者催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P<0.05,其中观察1组为常规剂量,观察2组为大剂量)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指含有碳的物质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气体经由呼吸道被吸入体内之后所引发的中毒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远高于氧分子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约为200-300倍[2]左右,所以当一氧化碳气体被吸入体内之后,就会迅速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这会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掉原有的携带氧的能力,产生严重的身体组织窒息,碳氧血红蛋白的生成不会因为某些组织而出现差异,因此,它会产生严重的毒性对人体全身的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毒副作用对大脑皮质[3]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在一氧化碳中毒之后,患者会意识不清、重度昏迷,严重时可能会窒息死亡。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或是出现迟发性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在生活中频繁出现,煤炭、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等的使用都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预防知识是我国卫生部门及各相关单位一直重点进行的工作,近些年来,我国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数量已经大幅下降,但是对于中毒者而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仍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尤其是中度和重度的中毒患者,后遗症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是我国医学界一项重点的研究课题,目前,利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纳洛酮(C19H21NO4)有着与吗啡相似的化学结构,是一种阿片类的解毒剂,临床研究证实其具有增加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者呼吸频率的作用,并且它可以起到对抗镇静的作用。
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纳洛酮具体的治疗效果与静脉滴注的剂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大剂量滴注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以及对照组的患者,同时,虽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个别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恶心呕吐、血压上升的现象,但是总体来看,不同剂量的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过程中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结论
此次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大剂量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医生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的加大纳洛酮的剂量。
参考文献:
[1]陶斯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抢救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11):1359-1360.
[2]孙永楠.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6):964.
[3]杨诚.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