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交通运输部就决定开始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运输工具,可到如今这句话在运输行业内还是一句空话,相比家用汽车行业的一些节能汽车,运输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等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打造低碳交通已然成为社会现阶段必须着手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全国各地做着其他行业的低碳经济的同时,浙江成为全国首个真正实施低碳交通的省份。低碳交通是在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严重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浙江省为打造低碳交通,提出以下设想:
发挥水运的低碳优势
2012年,浙江省着力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计划,加快高等级航道网、内河港口枢纽、江海联运体系建设,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内河水运体系;除了建设水运体系外,浙江省还大胆设想,构筑“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的目标,强化龙头“宁波—舟山港”,做大两翼“温台和浙北港”,不断扩大港口规模,着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在港口建设方面首先建设一部分公用码头,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区技术改造,拓展港口功能,大力提升港口物流和航运服务水平。到2015年,浙江全省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500公里,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0亿吨,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超过240个,沿海港口适应度达到1.1。通过加快水运建设,2015年比2010年节约标准煤21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740万吨。
探索高效生态路网
在建设大路网方面,浙江省注重联网公路、省际断头路的建设,拓宽瓶颈路,建设疏港路,加强主通道的扩容改造建设,优化网络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相互配套,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立体路网,提高网络通达程度,改善行车条件;加快公路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交通客货站场,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客运场站建设,提高枢纽站场体系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到2015年,全省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力争达到4200公里、全省公路网总规模达到11.5万公里,国家客运枢纽站达到31个,其中综合客运枢纽站8个。全省公路大中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里程累计达到250公里,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达到30万立方米;每公里公路隧道照明耗能比2010年下降15%;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率达60%;全省高速公路所有出入口具备不停车收费功能。
打造低碳运输行业
浙江省采取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提升物流集聚平台层次,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网络覆盖全国的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规范完善物流外包市场,引导建设科学合理的配送通道、完善配送节点、提升配送装备水平,并促进配送与工业领域、流通领域的结合。加大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加强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技术的运用水平,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通关信息、口岸信息、企业诚信信息及跨省市联运信息,建设具有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业务交易支持等功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到2015年物流园区(中心)总数达到79个,龙头企业的业务量增加50%,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覆盖全行业。
千方百计建设一体化运输系统。在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与其它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协调运输方式内部以及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营活动,使车船运输与其它运输更好地连接,创造稳定连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每一种运输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潜在能力、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效率和利用效率;通过市场杠杆降低资源消耗,通过法律约束减少环境破坏,实现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实现公路水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顺畅。
浙江省还提出,政府要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厢式运输、滚装运输,促进江海直达运输,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节能减排效能;加大运输装备改造、运力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力度,严格实施营运车船准入、淘汰制度,引导企业发展大型化、专业化、清洁化车船,加快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港口装卸设备要求。加强对车船性能检测与维护的监管,保证运力技术状况良好,提高港口防污染处置能力,强制安装船舶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设施,并提高溢油防控能力。使企业结构和运力结构明显优化。货车中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的比例分别从2010年的12.3%、5.2%、23.1%提高到2015年的15.6%、5.5%和25.7%。沿海远洋和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分别达到5500载重吨和400载重吨,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
2015年与2010年相比,能耗指标明显下降。营运货车单位能耗比下降5 %,内河货运船舶平均油耗下降8 %,沿海货运船舶平均油耗下降10%。内河水域危险品运输船舶与规划作业区污水综合回收与处理率达到100%。
实现交通整体低碳
浙江省大力建设高效机场,发挥航空长距离快速运输优势,优化机场布局规划,有效提高客货吞吐能力,统筹空地运力匹配,合理配置全省机场资源,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浙江省构想,到2015年新增民用机场2个,新增旅客吞吐量1400万人次。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发展河海联运,加大内河集疏运比重,构建水陆联动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加强机场与公路网的衔接,有效扩大机场服务的辐射区域。充分利用高等级公路便捷条件,连接高速铁路客运站,配合铁路建立内陆铁路中转场站的集疏运网络。统筹兼顾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能源利用和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货运无缝衔接和客运零换乘。
在公共交通领域,浙江省还积极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辆,建立以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主、私人机动交通为辅的城市交通模式。着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城际交通公交化,引导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争取在“十五”期间浙江全省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4.5%,城乡客运一体化达到60%,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20%。到2015年比2010年节约标准煤15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80万吨。
推动行业低碳发展
浙江省决定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加快节能减排、能源节约与替代速度,同时利于生态建设的工程类技术的研究和消化吸收,当地运输部门有针对性地突破与推广生态环保型公路水路设计理念与修筑技术、交通建设中土地的集约利用、内河疏浚弃泥处治、内河生态护岸建设、深水岸线资源综合利用、道路路面材料再生、路面结构耐久性、沿海岸线浅水深用等重大关键技术,为此,浙江省还提出了“四新”技术为路航养护服务理念。至此,浙江省全年开展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数超过100项,到2015年,力争科研计划项目数稳定在60-70项,可以使低碳交通运输成果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中,浙江省支持低碳交通运输的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还组织规划部门开展规划、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软科学的研究,在理清思路、改进管理基础上整合交通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挖掘我省现有公路水路网络潜在的运输能力、协调不同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浙江省引进低碳技术型人才,大力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开展高速公路跨区域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和数字航道、智能化航运等建设。与此同时,要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和车船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运营效能和现代化水平,浙江省还为低碳交通的发展建立了资源共享的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服务。在鼓励交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行政、公路、港航、运管四大综合业务管理信息70%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网上服务业务达50%以上、网上审批业务达80%以上。
引导企业技术改进是浙江省发展低碳交通的又一举措。政府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推广出租汽车双燃料改造、港口岸电接入及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汽车烤漆房油改电、隧道节能灯具使用与智能化控制、公路沿线太阳能综合利用、汽车驾驶员模拟器培训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浙江省一系列的举措,为全国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运输业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全国各地做着其他行业的低碳经济的同时,浙江成为全国首个真正实施低碳交通的省份。低碳交通是在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严重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浙江省为打造低碳交通,提出以下设想:
发挥水运的低碳优势
2012年,浙江省着力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计划,加快高等级航道网、内河港口枢纽、江海联运体系建设,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内河水运体系;除了建设水运体系外,浙江省还大胆设想,构筑“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的目标,强化龙头“宁波—舟山港”,做大两翼“温台和浙北港”,不断扩大港口规模,着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在港口建设方面首先建设一部分公用码头,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区技术改造,拓展港口功能,大力提升港口物流和航运服务水平。到2015年,浙江全省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500公里,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0亿吨,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超过240个,沿海港口适应度达到1.1。通过加快水运建设,2015年比2010年节约标准煤21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740万吨。
探索高效生态路网
在建设大路网方面,浙江省注重联网公路、省际断头路的建设,拓宽瓶颈路,建设疏港路,加强主通道的扩容改造建设,优化网络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相互配套,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立体路网,提高网络通达程度,改善行车条件;加快公路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交通客货站场,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客运场站建设,提高枢纽站场体系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到2015年,全省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力争达到4200公里、全省公路网总规模达到11.5万公里,国家客运枢纽站达到31个,其中综合客运枢纽站8个。全省公路大中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里程累计达到250公里,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达到30万立方米;每公里公路隧道照明耗能比2010年下降15%;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率达60%;全省高速公路所有出入口具备不停车收费功能。
打造低碳运输行业
浙江省采取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提升物流集聚平台层次,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网络覆盖全国的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规范完善物流外包市场,引导建设科学合理的配送通道、完善配送节点、提升配送装备水平,并促进配送与工业领域、流通领域的结合。加大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加强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技术的运用水平,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通关信息、口岸信息、企业诚信信息及跨省市联运信息,建设具有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业务交易支持等功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到2015年物流园区(中心)总数达到79个,龙头企业的业务量增加50%,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覆盖全行业。
千方百计建设一体化运输系统。在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与其它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协调运输方式内部以及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营活动,使车船运输与其它运输更好地连接,创造稳定连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每一种运输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潜在能力、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效率和利用效率;通过市场杠杆降低资源消耗,通过法律约束减少环境破坏,实现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实现公路水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顺畅。
浙江省还提出,政府要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厢式运输、滚装运输,促进江海直达运输,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节能减排效能;加大运输装备改造、运力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力度,严格实施营运车船准入、淘汰制度,引导企业发展大型化、专业化、清洁化车船,加快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港口装卸设备要求。加强对车船性能检测与维护的监管,保证运力技术状况良好,提高港口防污染处置能力,强制安装船舶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设施,并提高溢油防控能力。使企业结构和运力结构明显优化。货车中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的比例分别从2010年的12.3%、5.2%、23.1%提高到2015年的15.6%、5.5%和25.7%。沿海远洋和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分别达到5500载重吨和400载重吨,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
2015年与2010年相比,能耗指标明显下降。营运货车单位能耗比下降5 %,内河货运船舶平均油耗下降8 %,沿海货运船舶平均油耗下降10%。内河水域危险品运输船舶与规划作业区污水综合回收与处理率达到100%。
实现交通整体低碳
浙江省大力建设高效机场,发挥航空长距离快速运输优势,优化机场布局规划,有效提高客货吞吐能力,统筹空地运力匹配,合理配置全省机场资源,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浙江省构想,到2015年新增民用机场2个,新增旅客吞吐量1400万人次。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发展河海联运,加大内河集疏运比重,构建水陆联动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加强机场与公路网的衔接,有效扩大机场服务的辐射区域。充分利用高等级公路便捷条件,连接高速铁路客运站,配合铁路建立内陆铁路中转场站的集疏运网络。统筹兼顾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能源利用和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货运无缝衔接和客运零换乘。
在公共交通领域,浙江省还积极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辆,建立以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主、私人机动交通为辅的城市交通模式。着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城际交通公交化,引导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争取在“十五”期间浙江全省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4.5%,城乡客运一体化达到60%,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20%。到2015年比2010年节约标准煤15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80万吨。
推动行业低碳发展
浙江省决定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加快节能减排、能源节约与替代速度,同时利于生态建设的工程类技术的研究和消化吸收,当地运输部门有针对性地突破与推广生态环保型公路水路设计理念与修筑技术、交通建设中土地的集约利用、内河疏浚弃泥处治、内河生态护岸建设、深水岸线资源综合利用、道路路面材料再生、路面结构耐久性、沿海岸线浅水深用等重大关键技术,为此,浙江省还提出了“四新”技术为路航养护服务理念。至此,浙江省全年开展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数超过100项,到2015年,力争科研计划项目数稳定在60-70项,可以使低碳交通运输成果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中,浙江省支持低碳交通运输的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还组织规划部门开展规划、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软科学的研究,在理清思路、改进管理基础上整合交通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挖掘我省现有公路水路网络潜在的运输能力、协调不同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浙江省引进低碳技术型人才,大力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开展高速公路跨区域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和数字航道、智能化航运等建设。与此同时,要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和车船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运营效能和现代化水平,浙江省还为低碳交通的发展建立了资源共享的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服务。在鼓励交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行政、公路、港航、运管四大综合业务管理信息70%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网上服务业务达50%以上、网上审批业务达80%以上。
引导企业技术改进是浙江省发展低碳交通的又一举措。政府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推广出租汽车双燃料改造、港口岸电接入及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汽车烤漆房油改电、隧道节能灯具使用与智能化控制、公路沿线太阳能综合利用、汽车驾驶员模拟器培训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浙江省一系列的举措,为全国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运输业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