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靠教育。结合科技活动课的特点,提出在科技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抓;科技课;特点;培养;创新;精神
当前我国教育中的知识与能力的严重分离,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动脑思考,少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培养出的学生大都缺乏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自控能力等。因此,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弊端只能走素质教育之路、走科技创新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
根据小学科技活动课的性质和任务,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生物标本、三模、环境保护、气象、电子、未来科技信息等,既有传统科技活动内容的继承,又有反应现代和未来科技发展的内容。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活动课的特点,落实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呢?如何去点燃我们面前的“火把”呢?
1 发散思考脑子活,鼓励多问“为什么”。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可见,“疑”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都是从对事物产生“疑问”开始的。无数的事例说明,喜欢问“为什么”的人的思维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因此,在科技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只有学生对对象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兴趣越浓,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越强,智能潜能的发展就越大。课堂上我很重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质疑”为“我要质疑”。这是培养第创新意识、精神而迈出的第一步。
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创设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汲取,并饶有兴趣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探求问题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2 大胆想象细揣摩,引导学生“善提问”。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大多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难以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因而仅有提问的胆量和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知识深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提问:(1)从课题处提问;(2)从学习目标处提问;(3)从演示实验中提问;(4)从难点处提问;(5)从矛盾处提问;(6)从活动中、生活中提问。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随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尝到动脑筋的乐趣,懂得学习的成功离不开有质量地提出问题。同时,我也提倡学生对别的同学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批驳,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这样,学生养成认真思考、合理想象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善提问”
3 团结发挥主体性,动手动脑“解难题”。
提问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在解决过程中,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难题,才能发挥提问的应有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把”。
学生提问后,教师应从学生是问题中找出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于创新的问题来讨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以班级“特殊”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转换角色:有时是“引航人”,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得“渔”的基础上自由“捕鱼”;有时是“教练员”,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有时是“组织者”,对课堂进行调控和管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是“心理医生”,引导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有时是“忠实的听众”,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有时是“拐杖”,在学生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拉学生一把,助他们一臂之力,使他们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充分利用科技活动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并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让一支支“火把”都被点燃吧!让它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
[2]《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3]《创造性思维训练》
[4]《重庆市小学科技活动课指导意见》
[5]《国民素质忧思录》
关键词:抓;科技课;特点;培养;创新;精神
当前我国教育中的知识与能力的严重分离,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动脑思考,少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培养出的学生大都缺乏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自控能力等。因此,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弊端只能走素质教育之路、走科技创新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
根据小学科技活动课的性质和任务,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生物标本、三模、环境保护、气象、电子、未来科技信息等,既有传统科技活动内容的继承,又有反应现代和未来科技发展的内容。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活动课的特点,落实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呢?如何去点燃我们面前的“火把”呢?
1 发散思考脑子活,鼓励多问“为什么”。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可见,“疑”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都是从对事物产生“疑问”开始的。无数的事例说明,喜欢问“为什么”的人的思维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因此,在科技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只有学生对对象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兴趣越浓,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越强,智能潜能的发展就越大。课堂上我很重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质疑”为“我要质疑”。这是培养第创新意识、精神而迈出的第一步。
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创设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汲取,并饶有兴趣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探求问题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2 大胆想象细揣摩,引导学生“善提问”。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大多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难以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因而仅有提问的胆量和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知识深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提问:(1)从课题处提问;(2)从学习目标处提问;(3)从演示实验中提问;(4)从难点处提问;(5)从矛盾处提问;(6)从活动中、生活中提问。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随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尝到动脑筋的乐趣,懂得学习的成功离不开有质量地提出问题。同时,我也提倡学生对别的同学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批驳,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这样,学生养成认真思考、合理想象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善提问”
3 团结发挥主体性,动手动脑“解难题”。
提问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在解决过程中,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难题,才能发挥提问的应有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把”。
学生提问后,教师应从学生是问题中找出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于创新的问题来讨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以班级“特殊”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转换角色:有时是“引航人”,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得“渔”的基础上自由“捕鱼”;有时是“教练员”,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有时是“组织者”,对课堂进行调控和管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是“心理医生”,引导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有时是“忠实的听众”,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有时是“拐杖”,在学生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拉学生一把,助他们一臂之力,使他们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充分利用科技活动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并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让一支支“火把”都被点燃吧!让它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
[2]《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3]《创造性思维训练》
[4]《重庆市小学科技活动课指导意见》
[5]《国民素质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