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人
张术平:曲阜市委书记
“曲阜人为什么文质彬彬,曲阜的犯罪率为什么比较低?这同曲阜人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学习模仿孔子做人做事的标准是有关系的。”
《瞭望东方周刊》:9月26日是孔子诞辰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今年的文化节和往年有什么不同?
张术平:原来的祭孔都是孔子的后人家祭。政府出面祭孔是两年前开始的。第一年我们算是半参与,看看各界反应。从2005年开始,祭孔的规格提高了,全球联合祭孔,政府参与。今年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开放合作发展”,以举办“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大型交流活动为主线,以颁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为亮点,举办一系列文化、旅游、科经贸活动。9月28日上午将举办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暨“海峡两岸同祭孔”活动。大陆祭孔以曲阜孔庙为主,与上海、吉林长春、福建泉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和香港等地孔庙联动,台湾祭孔以台北孔庙为主,有关市县孔庙联动。台湾会组成一个较大的祭孔团来曲阜参加祭孔。全世界孔子后裔现在大约有320万,各地的孔子后裔都会派代表来曲阜。
《瞭望东方周刊》:孔德成先生会参加孔子文化节吗?
张术平:作为解放前官方册封的孔府代表,“衍圣公”在孔子后裔里有很高地位。孔先生离开曲阜后,对老家一往情深。现在他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可能来不了。
《瞭望东方周刊》:从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开办以来,全世界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办起80所孔子学院。一种风靡全球的孔子热方兴未艾
张术平:2004年,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才知道,美国高中课程里有关于孔子和曲阜的教材。所以在美国,一提起孔子大家都知道。我们在美国旁听议会开会,主持会议的议长先生听说孔子家乡的官员来了,要我给他们讲讲曲阜和孔子。孔子已经走向世界。
我国对孔子和儒学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的思想和孔子“和为贵”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曲阜在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责任。曲阜的发展定位就是: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儒学研究与文化交流中心和生态旅游城市。保护和发展好曲阜,就是保护和发展东方文化的根和源。
《瞭望东方周刊》:你也在其他地方工作过,你觉得在孔子故乡工作和在其他地方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张术平:有所不同。曲阜的发展、稳定、改革具有特殊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适合曲阜这样的地方。我们特别拥护、支持这样的发展理念。没有科学发展,曲阜没有优势。传统的发展模式是拼规模、拼总量、拼速度,曲阜不能这样干,曲阜必须提升产业门槛,重型的、污染的工业坚决不能搞。一些重型工业项目今天干了可能是财富,但明天就可能成为包袱。曲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稳定来说,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在其他地方可能影响小一些,但是同样的事发生在曲阜就会被放大。因为曲阜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每年的游客就有400多万人次。此外,保护文物和古城的压力也很大,这是在其他地方工作时体会不到的。以前在曲阜工作过的一位老书记,到北京找一位领导汇报工作,临走时这位领导同志再三交待一定要把“三孔”保护好,并说:“三孔如果出了什么事,割你的头都来不及。”在曲阜,文物安则全市安,旅游兴则全市兴,文物旅游和则全市和。
《瞭望东方周刊》:你也是山东人,你最推崇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曲阜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印象?
张术平:从过去到现在,包括学习、工作期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说的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在曲阜师范大学读了4年书,又在这里工作了6年多,10年多了,曲阜给我的印象就是文化底蕴很深。读书时,每年正月寒假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街上看老百姓家的对联,都是各自写的,一家一户都不—样,各有特点。
《瞭望东方周刊》:你受到孔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张术平:孔子对中国人,特别是对中国的男人制定了一套做人做事的规范,这个规范你认可也好,不认可也好,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我们都知道要做君子,向君子看齐。曲阜人为什么文质彬彬,曲阜的犯罪率为什么比较低?这同曲阜人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学习模仿孔子做人做事的标准是有关系的。
《瞭望东方周刊》:《论语》中“仁”字共出现过109次。学生樊迟请教孔子:究竟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仁者,爱人。”那么,你认为孔子提出的“仁”在今天的执政中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张术平:孔子实际上最推崇、最喜欢的是“仁者”。他曾经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他对巧言令色的人不大喜欢。孔子提倡的仁政在现在也有现实意义。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在关注困难群体方面,我们第一个在全国县级搞了慈善协会,农村低保搞得也比较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全省走在前面,再就是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重大决策在领导层面要形成共识,在社会各个层面要形成共识,如果形不成,这个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会被大打折扣。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全国陆续在进行干部换届,孔子思想对你对干部的评价有没有什么影响?
张术平:作为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必须按照我们党的干部政策来办事。一个是德的标准,一个是才的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在曲阜的工作中,我感到曲阜的干部在德方面的要求要特别高一些。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曲阜是个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地方。干部的政治形象,品格、道德操守,更多的人在关注。二是曲阜的老百姓对道德标准要求比较高。干部本事再大,品行不行、操守有问题,他们不会服你。
《瞭望东方周刊》:在曲阜街头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东西被突出了,同时很多现代化甚至西化的痕迹也不少。你认为对曲阜这样一个东方圣城来说,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张术平:保护与发展有时候是个矛盾,是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可逾越的共同难题。就曲阜而言,既要保护好,也要发展好,两个目标要同时达到,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曲阜的城市建设在布局上分为三部分,明故城以保护为主,建筑的体量、层高,风格要严格控制,新城要求体现新古典风貌,大沂河以南我们规划了现代化新区,以体现现代风貌为主。
《瞭望东方周刊》:上海等一些城市最近开展了市民学礼仪活动,你对曲阜市民在礼仪方面的现状满意吗?
张术平:作为孔子故里,各方面都很关注的旅游城市,我们对礼仪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这方面我们还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诚信上。要做一个礼仪之乡,首先要做一个诚信之乡。这样才能优化旅游环境。现在我们这方面还有不少投诉,这也是政府很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个别旅游单位和一些生意人不讲诚信,包括导游、宾馆等,在价格和质量方面的纠纷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在全市上下提出要倡导“曲阜精神”:诚信、儒雅、自强、创新。诚信放在第一位。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关于上海一家叫“孟母堂”的私塾式学堂引起了关注。作为孔子家乡的官员,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张术平:私塾教育作为教育的辅助性措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它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全部和主流。我们培养的学生当然需要深厚的人文素质,但是也更需要科学知识,教育需要面向未来。孔子是个名人,在市场经济之下,孔子也是一个品牌。在全社会尊敬孔子的同时,也不排除个别人在打着孔子的牌子来谋取私利。我们要防止将传统文化庸俗化、狭隘化、功利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