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课堂教学,其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主张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和尊严。构建和谐政治课堂,融洽师生关系是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基础,热爱自己的学科是关键,熟练运用教学变化是保障,教学反思是核心。
【关键词】和谐课堂 以人为本 师生关系 关爱 热爱学科
和谐课堂教学,传达了一种教育理想,其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主张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和尊严,主张每一个人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政治课堂作为肩负德育、智育功能的主阵地,必须把和谐作为要求和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笔者以为,要打造和谐的政治课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教育机制,及时开展教育反思,调动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研。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思想。
一、构建融洽师生关系是前提
就和谐政治课堂而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劲头,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频率,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聊家常、谈兴趣、交流心得等课外的时间里进行。每接触一个新的班集体,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必修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成长。
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基础
师生关系很大程度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在师生关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这种情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关爱的基础之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要“切实承担教育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的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教师在教学展开中应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善于洞察,深刻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并适时地作出应答,关爱每一个学生,从“察言观色”做起,在学习上、心理上、情绪上,做个有心人,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发展,不断增强教师对于学生身心的敏感的共鸣力和感化力。
三、热爱自己的学科是关键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热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只通晓书本,但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决定了政治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科。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作为政治教师就不但要以“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职业素养,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过硬的政治理论作为保证。热爱自己的学科,就要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正面引导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实施正面引导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激情。夸美纽斯主张,在道德方面,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足以模仿的榜样。教师本人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热爱自己的学科,首要的是热爱自己的生活。把“微笑每一天”作为我们的生活基调,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我们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学会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发展的意义。
四、熟练运用教学变化是保障
“教无定式,教无定法”,不是讲教师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教师运用教育机制的能力。笔者以为,把课堂掌控在可控范围内是衡量教育机制运用成败的标准。法国教育家卢梭告诫我们:“如果你从学问的本身来看学问,则你将掉进一个充满暗礁和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而且永远也不能从海中游出来。”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坐标,更要在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生成中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去完善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施教环境,及时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展开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气氛应当活跃而不失有序,严肃而不流于形式,思维激扬而不囿于定式。马卡连柯给了我启发:“只有在学会15种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脸色、姿态、声音”充其量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但是,如果广义地去看教师教学技巧的驾驭,教育变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有了广阔的前景。
五、教学反思是核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历来在心理学上被作为教师对学生期待的经典案例,其实,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自我期待、自我反思在认知系统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在系统、客观、科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对课堂教学开展新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方面是教师自己向专业化发展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可能就更早实现。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认知系统控制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的活动来控制学生学的活动,从而获得对整个认知系统的控制。教师要提高认知系统的传递效率,不仅要控制好向学生输出的认知信息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同时要调节学生的认知加工状态和教师本身的认知加工状态。这一切都要以教学反思为根本方法。要通过反思教学对课程目标不断完善和发展,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是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打造和谐政治课堂的有效途径。
(江苏震川高级中学;215300)
【关键词】和谐课堂 以人为本 师生关系 关爱 热爱学科
和谐课堂教学,传达了一种教育理想,其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主张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和尊严,主张每一个人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政治课堂作为肩负德育、智育功能的主阵地,必须把和谐作为要求和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笔者以为,要打造和谐的政治课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教育机制,及时开展教育反思,调动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研。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思想。
一、构建融洽师生关系是前提
就和谐政治课堂而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劲头,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频率,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聊家常、谈兴趣、交流心得等课外的时间里进行。每接触一个新的班集体,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必修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成长。
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基础
师生关系很大程度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在师生关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这种情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关爱的基础之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要“切实承担教育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的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教师在教学展开中应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善于洞察,深刻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并适时地作出应答,关爱每一个学生,从“察言观色”做起,在学习上、心理上、情绪上,做个有心人,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发展,不断增强教师对于学生身心的敏感的共鸣力和感化力。
三、热爱自己的学科是关键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热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只通晓书本,但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决定了政治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科。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作为政治教师就不但要以“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职业素养,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过硬的政治理论作为保证。热爱自己的学科,就要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正面引导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实施正面引导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激情。夸美纽斯主张,在道德方面,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足以模仿的榜样。教师本人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热爱自己的学科,首要的是热爱自己的生活。把“微笑每一天”作为我们的生活基调,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我们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学会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发展的意义。
四、熟练运用教学变化是保障
“教无定式,教无定法”,不是讲教师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教师运用教育机制的能力。笔者以为,把课堂掌控在可控范围内是衡量教育机制运用成败的标准。法国教育家卢梭告诫我们:“如果你从学问的本身来看学问,则你将掉进一个充满暗礁和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而且永远也不能从海中游出来。”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坐标,更要在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生成中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去完善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施教环境,及时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展开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气氛应当活跃而不失有序,严肃而不流于形式,思维激扬而不囿于定式。马卡连柯给了我启发:“只有在学会15种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脸色、姿态、声音”充其量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但是,如果广义地去看教师教学技巧的驾驭,教育变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有了广阔的前景。
五、教学反思是核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历来在心理学上被作为教师对学生期待的经典案例,其实,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自我期待、自我反思在认知系统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在系统、客观、科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对课堂教学开展新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方面是教师自己向专业化发展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可能就更早实现。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认知系统控制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的活动来控制学生学的活动,从而获得对整个认知系统的控制。教师要提高认知系统的传递效率,不仅要控制好向学生输出的认知信息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同时要调节学生的认知加工状态和教师本身的认知加工状态。这一切都要以教学反思为根本方法。要通过反思教学对课程目标不断完善和发展,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是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打造和谐政治课堂的有效途径。
(江苏震川高级中学;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