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尤为重要。但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而经常在抄写、练习中感到枯燥。同样,老师在检测中也会感到乏味。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在语文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上独僻蹊径,设计出一些学生喜欢、适用的新而实的作业类型,探索出一条语文作业的新路。
一、亲子型
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是应该的,但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家长也只是起例行督促和检查的作用,时常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的干预,其实更需要家长的一定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良好的契机,设计、布置一些“亲子型”的作业。
例如,某些单元的课文或语文实践活动是有关“社会调查”或“小实验、小制作”之类的内容,学生学后也很想去尝试,但都会有一定难度或者安全隐患。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与家长一起做调查(或小实验)。学生将和家长一起合作的过程写下来,家长可以在后面对孩子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一评,鼓励鼓励。
或者,在一些节假日之际,布置诸如:“与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全家大扫除”、“我给妈妈洗脚”等供学生选择的练笔,孩子们一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家长在其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言。
其实,像这样的“亲子型”作业,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我想,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会有一些奇特的体驗和感受,孩子提高了动手能力,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并且与家长增进了了解和交流,家长也能从其中受到启示,逐步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这样,非常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当然,由此,我们还可以在课堂内外设计一些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的作业类型。
二、时政型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好奇心,对外界事物的洞察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如果经常让他们埋在书本里,一成不变的作业里,闭目塞听的学习生活会磨灭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一些特殊纪念日,如“地球日”、“残疾人日”等,以师生策划、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相关的小练笔、作文。
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平时看看新闻,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做一些摘录,写一写新闻评论,最好能进行几次交流会。这样应该比较适合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口味”。
引导孩子关心时政,更应从留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开始,例如,就班级内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就学校举行的活动进行采写,还可以就自己关注到的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诸如此类的“时政型”语文作业,不仅是传统作业中的一味调节剂,而且是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新鲜血液的活力和动力。
三、经典型
为了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我们鼓励孩子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方面的书刊、报纸。但就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来说,我们提倡孩子们阅读整本的经典类图书。在低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图书;在中、高段,可以逐渐向学生推荐青少年版的文采、哲理性渐强的中外名著,如《红楼梦》等。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课内外点点滴滴的积累,庞杂无序的积累不如“经典的积累”。对于经典图书,学生不仅要读好它,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去很好地积累,让学生能发现每个故事或章节中的经典的语言,进行有条理地整理,并加以记、诵,每次积累的量不宜多,多就会滥,反而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项负担,效果就不好了。这项作业贵在坚持,让学生在不间断地积累中受益。学生也可以尝试着针对所读的内容大胆地评一评。高年级学生还可以概括故事或章节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读、背、概括、评议的能力。当然,这些积累要经常拿出来交流,要避免闭门造车。
小学阶段,做好这些“经典的积累”,应该是人生在幼年时期储备的一笔财富。
四、自创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却没有发现呢?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当我们很多时候苦于布置什么样的学生乐做的作业时,在必要的抄写、练习作业之外,你是否想到了这一点——让学生自创一项作业。那可能收到“异彩纷呈、硕果累累”的效果。根据所学内容和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自创型作业可能是一首真情的小诗,可能是一幅清新的图画,也可能是一段想象丰富的故事续编;可能是一篇深刻的读后感,可能是丰富的资料拓展,也可能会诞生一件艺术品……
语文作业的创新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在创新、设计、布置作业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态度和思路去运作,不可一味求新求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他们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接受能力、完成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作业完成的程度层次加以调整,不可强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整齐划一的水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勤于思考,善于体察,打破教育教学工作的传统模式,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对语文作业类型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有利于二十一世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亲子型
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是应该的,但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家长也只是起例行督促和检查的作用,时常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的干预,其实更需要家长的一定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良好的契机,设计、布置一些“亲子型”的作业。
例如,某些单元的课文或语文实践活动是有关“社会调查”或“小实验、小制作”之类的内容,学生学后也很想去尝试,但都会有一定难度或者安全隐患。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与家长一起做调查(或小实验)。学生将和家长一起合作的过程写下来,家长可以在后面对孩子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一评,鼓励鼓励。
或者,在一些节假日之际,布置诸如:“与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全家大扫除”、“我给妈妈洗脚”等供学生选择的练笔,孩子们一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家长在其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言。
其实,像这样的“亲子型”作业,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我想,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会有一些奇特的体驗和感受,孩子提高了动手能力,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并且与家长增进了了解和交流,家长也能从其中受到启示,逐步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这样,非常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当然,由此,我们还可以在课堂内外设计一些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的作业类型。
二、时政型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好奇心,对外界事物的洞察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如果经常让他们埋在书本里,一成不变的作业里,闭目塞听的学习生活会磨灭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一些特殊纪念日,如“地球日”、“残疾人日”等,以师生策划、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相关的小练笔、作文。
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平时看看新闻,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做一些摘录,写一写新闻评论,最好能进行几次交流会。这样应该比较适合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口味”。
引导孩子关心时政,更应从留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开始,例如,就班级内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就学校举行的活动进行采写,还可以就自己关注到的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诸如此类的“时政型”语文作业,不仅是传统作业中的一味调节剂,而且是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新鲜血液的活力和动力。
三、经典型
为了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我们鼓励孩子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方面的书刊、报纸。但就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来说,我们提倡孩子们阅读整本的经典类图书。在低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图书;在中、高段,可以逐渐向学生推荐青少年版的文采、哲理性渐强的中外名著,如《红楼梦》等。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课内外点点滴滴的积累,庞杂无序的积累不如“经典的积累”。对于经典图书,学生不仅要读好它,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去很好地积累,让学生能发现每个故事或章节中的经典的语言,进行有条理地整理,并加以记、诵,每次积累的量不宜多,多就会滥,反而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项负担,效果就不好了。这项作业贵在坚持,让学生在不间断地积累中受益。学生也可以尝试着针对所读的内容大胆地评一评。高年级学生还可以概括故事或章节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读、背、概括、评议的能力。当然,这些积累要经常拿出来交流,要避免闭门造车。
小学阶段,做好这些“经典的积累”,应该是人生在幼年时期储备的一笔财富。
四、自创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却没有发现呢?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当我们很多时候苦于布置什么样的学生乐做的作业时,在必要的抄写、练习作业之外,你是否想到了这一点——让学生自创一项作业。那可能收到“异彩纷呈、硕果累累”的效果。根据所学内容和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自创型作业可能是一首真情的小诗,可能是一幅清新的图画,也可能是一段想象丰富的故事续编;可能是一篇深刻的读后感,可能是丰富的资料拓展,也可能会诞生一件艺术品……
语文作业的创新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在创新、设计、布置作业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态度和思路去运作,不可一味求新求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他们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接受能力、完成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作业完成的程度层次加以调整,不可强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整齐划一的水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勤于思考,善于体察,打破教育教学工作的传统模式,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对语文作业类型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有利于二十一世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