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秀伟是我偶然相遇的挚友,相识于偶然,携手于改革。2008年,山东省教科所在我校召开语文大课堂研讨会,李秀伟带领他的团队过来参会,并且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其报告视角和水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此,我们携手于改革,友谊愈久弥深。时常或就某个问题相互探讨印证,或在某个会议上同台讲座,或对某个感兴趣的领域展开联合考察,共同关注学校课程改革、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转型、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研究……虽然他的年龄比我小很多,却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李秀伟是实践中走来的研究者,起步于村野,成长于教育。他出生于沂蒙山区的偏远小县,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先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做过教研员,现在又成为齐鲁师范学院里的教授。一路走来,他的经历几乎涵盖了整个教育领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起点低下,使他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愫;经历丰富,使他对中国教育认识的更全面更深刻;人品高尚,使他吸引整合了无数发展资源。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和身份,使他自然成为基层教育的代言人,具有普通理论研究者无法比拟的研究优势。
李秀伟是李希贵局长的骨干,发展于服务,才能在自我。他的才华从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无法掩盖,埋头苦干,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勤奋写作,很快地引起了临沂市教科所齐健主任的注意,并在他的着力培养下迅速成长,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教育研究者。李希贵主持潍坊教育局全面工作后,李秀伟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潍坊,既对潍坊教育大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也在研究学习中得到了充分发展。
李秀伟是张志勇副厅长的爱将,工作于山东,影响在全国。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成员,李秀伟深得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的赏识。无论是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改革的实践推动,他的成就和影响都已远远超出山东一省的范围,步入全国一流专家的行列。
李秀伟是接地气的改革专家,行走于现在,功业在未来。无论理论水平有多高,教育视野有多宽,他从没有脱离教师,脱离学校。坚持以教师工作室的形式默默影响改变着教育,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做着最实际、最前沿的思考与探索。他坚实的脚步指向辽阔的未来,清晰的脚印记录下行走的历史:2010年,潍坊市奎文区成立了“李秀伟工作室”。至今他的电脑里,保存着25个课题近50万字的课题实施方案稿,留着60多万字的各个课题研究报告终稿。2011年,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承担了山东省首批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课例开发的任务,关于校本研修的学术论文发表于《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他由单纯关注教师成长到关注教师第二课程开发,实现了个人和团队的又一次超越,开始走向课程深处。2013年,他的目光从宏大的国际视野再一次转向民族丰厚的历史,在经典读写中实现第四次自我超越。2014年,在追求卓越课堂的过程中,他实现了第五次自我超越。工作室不断扩大,成员的教育思想日臻成熟,教学改革回到教师的自主与独立,回到教师的课程理解、学生理解、价值理解上去。2015年,李秀伟悄然把目光投向“大数据时代教育范式的转型”,在不断求真的路上奋力前行……
当我在键盘中敲打下以上文字后,突然有一句话萦绕于脑际:丰功非铭记,不言在桃李,沂山钟神秀,平凡育真伟。
(作者系全国名校长,山东省乐陵市乐陵实验小学校长)
李秀伟是实践中走来的研究者,起步于村野,成长于教育。他出生于沂蒙山区的偏远小县,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先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做过教研员,现在又成为齐鲁师范学院里的教授。一路走来,他的经历几乎涵盖了整个教育领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起点低下,使他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愫;经历丰富,使他对中国教育认识的更全面更深刻;人品高尚,使他吸引整合了无数发展资源。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和身份,使他自然成为基层教育的代言人,具有普通理论研究者无法比拟的研究优势。
李秀伟是李希贵局长的骨干,发展于服务,才能在自我。他的才华从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无法掩盖,埋头苦干,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勤奋写作,很快地引起了临沂市教科所齐健主任的注意,并在他的着力培养下迅速成长,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教育研究者。李希贵主持潍坊教育局全面工作后,李秀伟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潍坊,既对潍坊教育大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也在研究学习中得到了充分发展。
李秀伟是张志勇副厅长的爱将,工作于山东,影响在全国。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成员,李秀伟深得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的赏识。无论是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改革的实践推动,他的成就和影响都已远远超出山东一省的范围,步入全国一流专家的行列。
李秀伟是接地气的改革专家,行走于现在,功业在未来。无论理论水平有多高,教育视野有多宽,他从没有脱离教师,脱离学校。坚持以教师工作室的形式默默影响改变着教育,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做着最实际、最前沿的思考与探索。他坚实的脚步指向辽阔的未来,清晰的脚印记录下行走的历史:2010年,潍坊市奎文区成立了“李秀伟工作室”。至今他的电脑里,保存着25个课题近50万字的课题实施方案稿,留着60多万字的各个课题研究报告终稿。2011年,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承担了山东省首批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课例开发的任务,关于校本研修的学术论文发表于《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他由单纯关注教师成长到关注教师第二课程开发,实现了个人和团队的又一次超越,开始走向课程深处。2013年,他的目光从宏大的国际视野再一次转向民族丰厚的历史,在经典读写中实现第四次自我超越。2014年,在追求卓越课堂的过程中,他实现了第五次自我超越。工作室不断扩大,成员的教育思想日臻成熟,教学改革回到教师的自主与独立,回到教师的课程理解、学生理解、价值理解上去。2015年,李秀伟悄然把目光投向“大数据时代教育范式的转型”,在不断求真的路上奋力前行……
当我在键盘中敲打下以上文字后,突然有一句话萦绕于脑际:丰功非铭记,不言在桃李,沂山钟神秀,平凡育真伟。
(作者系全国名校长,山东省乐陵市乐陵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