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薹韭新品种早薹13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早播、培育壮苗、施足基肥、早栽稀植、扣棚及棚内管理、去棚及露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薹韭;早薹1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早薹13是以采薹为主、薹叶兼用的薹韭新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效益好,收效快,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特别是薹,味道鲜、甜稍辣,口感好,可凉拌或炒食。邳州地区种植多年,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一般露地栽培产值可达7.5万元/hm2,保护地栽培净收入12万元/hm2之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根系发达,一般每个蘖基部平均有径根20条左右,根数及根粗均比地方品种马鞭薹高10%以上。一般2~3片叶龄即可发生分蘖,而且3~10月份可连续发生分蘖,其中5~6月份是分蘖高峰期。该产品春化阶段不明显,对日照长短不敏感,不需要低温春化和长日照阶段就可抽薹开花。一般在2~3张叶片时即可抽薹。
(1)露地栽培。2月底萌芽,4月份即可抽薹,比马鞭薹等常规品种早萌发15d,早抽薹3个月,且能边采薹边抽薹,一直可延续到10月中下旬,比马鞭薹断薹期推迟2个月。
(2)保护地栽培。2月底即可抽薹,但由于气温低,抽薹缓慢而且少,以后随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分蘖不断增加,抽薹速度也逐渐加快。其薹较粗,直径可达0.6cm,薹长30~35cm,每根薹重8~9g。且薹的品质好,含糖多,纤维少,具有清、甜、脆、可口等优点。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
利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进行早播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并能提前定植,促进早发早抽薹,达到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见效。
(1)适期早播。当5~10cm地温回升到10℃时即可露地播种(本地一般在4月中旬)。为育壮苗、早苗可利用拱棚或地膜覆盖于3月底或4月初进行阳畦育苗。
(2)催芽播种。先把种子放入30℃温水中,浸泡24h,出水后,用清水淘洗几遍,用湿布包好,放在15~20℃处催芽,每天用温水淋1~2次,当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育苗地要整细、整平,施足基肥,打足底水,按60~75kg/hm2拌细砂150kg/hm2,均匀撒播,而后覆盖细土厚度1.5~2.0cm。再用除草通1.50~2.25kg/hm2或25%除草醚7.5~15.0kg/hm2,对水1 125kg喷洒苗床,以防杂草,然后扣小棚或覆盖地膜。
(3)苗床管理。幼苗出土后,加强管理是培育大苗、壮苗的关键。齐苗后,开始放风或适时去掉地膜,以防烤苗。肥水管理应前促后控,每5d喷洒1次水,苗高10cm后,随水追施尿素2~3次,每次用量60~75kg/hm2并结合治蛆,每隔15d随水冲施90%敌百虫7.50~11.25kg/hm2。苗高15cm后,适当控制施肥、浇水,蹲苗促壮。
2.2施足基肥,早栽稀植,养根壮株
薹韭的移植最好错开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6月上、中旬移栽,移栽前2~3d,浇1次水,以利起苗。移栽地先深翻细耙,施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复合肥1 125kg/hm2,整平做畦。按行距40cm、深10~20cm开定植沟,浇足水后,按穴距10~16cm、每穴2~3株、大小苗分开进行定植。
2.3扣棚及棚内管理
(1)适期扣棚。薹韭扣棚时需要养分充分回根才能开始。12月上、中旬,经霜冻,薹韭上部枯死后“回根”结束,清除枯叶,施腐熟有机肥15t/hm2,浅中耕耧平畦面,灌足冬水,而后搭建拱棚,一般标准:长30~50m,宽6.4m,高1.5~1.7m,用紫色韭菜专用膜扣棚。
(2)温度调控。扣棚后,为使韭菜迅速萌发,畦面上可覆盖地膜或搭小拱棚,并闷棚保温,温度白天调控在18~25℃,夜间在8~12℃。
(3)肥水运筹。第一刀割前一般不浇水,第二刀收割后待韭菜长到4~5cm时,浇1次丰产水,每次随水施二铵225~300kg/hm2。
(4)适时采收。一般在春节前后收割上市,头茬30~35d,株高15~20cm;第二茬20~25d,株高25~30cm。3月上、中旬薹韭长到4~5叶后,逐渐抽薹(不割第三刀)。采薹时,一定要在薹长足且不老化时,及时采摘。
2.4去棚及露地管理
本地区去棚适期为5月5~15日,夏秋两季以养根为主,采薹为辅。薹韭定植1次可连续生长4~5a,因此2a以上的植株要加强养护。秋季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根蘖生长,为下年度打好基础。
2.5病虫害防治
當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25%瑞毒霉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交替喷雾来防治疫病和霜霉病;用60%速克灵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薹韭虫害主要有地蛆,若有发现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75%辛硫磷800倍液浇根防治。
3参考文献
[1] 陶红斌.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3):5.
关键词薹韭;早薹1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早薹13是以采薹为主、薹叶兼用的薹韭新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效益好,收效快,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特别是薹,味道鲜、甜稍辣,口感好,可凉拌或炒食。邳州地区种植多年,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一般露地栽培产值可达7.5万元/hm2,保护地栽培净收入12万元/hm2之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根系发达,一般每个蘖基部平均有径根20条左右,根数及根粗均比地方品种马鞭薹高10%以上。一般2~3片叶龄即可发生分蘖,而且3~10月份可连续发生分蘖,其中5~6月份是分蘖高峰期。该产品春化阶段不明显,对日照长短不敏感,不需要低温春化和长日照阶段就可抽薹开花。一般在2~3张叶片时即可抽薹。
(1)露地栽培。2月底萌芽,4月份即可抽薹,比马鞭薹等常规品种早萌发15d,早抽薹3个月,且能边采薹边抽薹,一直可延续到10月中下旬,比马鞭薹断薹期推迟2个月。
(2)保护地栽培。2月底即可抽薹,但由于气温低,抽薹缓慢而且少,以后随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分蘖不断增加,抽薹速度也逐渐加快。其薹较粗,直径可达0.6cm,薹长30~35cm,每根薹重8~9g。且薹的品质好,含糖多,纤维少,具有清、甜、脆、可口等优点。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
利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进行早播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并能提前定植,促进早发早抽薹,达到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见效。
(1)适期早播。当5~10cm地温回升到10℃时即可露地播种(本地一般在4月中旬)。为育壮苗、早苗可利用拱棚或地膜覆盖于3月底或4月初进行阳畦育苗。
(2)催芽播种。先把种子放入30℃温水中,浸泡24h,出水后,用清水淘洗几遍,用湿布包好,放在15~20℃处催芽,每天用温水淋1~2次,当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育苗地要整细、整平,施足基肥,打足底水,按60~75kg/hm2拌细砂150kg/hm2,均匀撒播,而后覆盖细土厚度1.5~2.0cm。再用除草通1.50~2.25kg/hm2或25%除草醚7.5~15.0kg/hm2,对水1 125kg喷洒苗床,以防杂草,然后扣小棚或覆盖地膜。
(3)苗床管理。幼苗出土后,加强管理是培育大苗、壮苗的关键。齐苗后,开始放风或适时去掉地膜,以防烤苗。肥水管理应前促后控,每5d喷洒1次水,苗高10cm后,随水追施尿素2~3次,每次用量60~75kg/hm2并结合治蛆,每隔15d随水冲施90%敌百虫7.50~11.25kg/hm2。苗高15cm后,适当控制施肥、浇水,蹲苗促壮。
2.2施足基肥,早栽稀植,养根壮株
薹韭的移植最好错开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6月上、中旬移栽,移栽前2~3d,浇1次水,以利起苗。移栽地先深翻细耙,施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复合肥1 125kg/hm2,整平做畦。按行距40cm、深10~20cm开定植沟,浇足水后,按穴距10~16cm、每穴2~3株、大小苗分开进行定植。
2.3扣棚及棚内管理
(1)适期扣棚。薹韭扣棚时需要养分充分回根才能开始。12月上、中旬,经霜冻,薹韭上部枯死后“回根”结束,清除枯叶,施腐熟有机肥15t/hm2,浅中耕耧平畦面,灌足冬水,而后搭建拱棚,一般标准:长30~50m,宽6.4m,高1.5~1.7m,用紫色韭菜专用膜扣棚。
(2)温度调控。扣棚后,为使韭菜迅速萌发,畦面上可覆盖地膜或搭小拱棚,并闷棚保温,温度白天调控在18~25℃,夜间在8~12℃。
(3)肥水运筹。第一刀割前一般不浇水,第二刀收割后待韭菜长到4~5cm时,浇1次丰产水,每次随水施二铵225~300kg/hm2。
(4)适时采收。一般在春节前后收割上市,头茬30~35d,株高15~20cm;第二茬20~25d,株高25~30cm。3月上、中旬薹韭长到4~5叶后,逐渐抽薹(不割第三刀)。采薹时,一定要在薹长足且不老化时,及时采摘。
2.4去棚及露地管理
本地区去棚适期为5月5~15日,夏秋两季以养根为主,采薹为辅。薹韭定植1次可连续生长4~5a,因此2a以上的植株要加强养护。秋季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根蘖生长,为下年度打好基础。
2.5病虫害防治
當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25%瑞毒霉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交替喷雾来防治疫病和霜霉病;用60%速克灵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薹韭虫害主要有地蛆,若有发现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75%辛硫磷800倍液浇根防治。
3参考文献
[1] 陶红斌.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