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猛烈发展,科学设备日新月异,学生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很多,也因此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没有跟上计算机的步伐,使得计算机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如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呢?又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本文为笔者的一点教学体会,仅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1前言
信息技术飞快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它带给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来带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计算机如此普及,那么中职计算机的课程如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职能上的需求呢?计算机的教学可以视之为工具技能运用的教学,但同样也是学生信息化思维和信息化创新的素质培养。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是笔者第一个课题。
2学生差异大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体会非常深的一点,便是明显的差异性。这不仅仅是男同学特别喜欢计算机教学,女同学兴趣略低的问题,而是学生兴趣的极端分化。第一类别,家庭环境略微较好,计算机在中职之前便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或者说有所接触的事物,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有一种态度,那便是索然无味,他们感兴趣,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枯燥而且他们感觉实际操作上没有难度,所以对教学过程淡然。第二类别是家庭条件有限,之前对计算机知识并不扎实,或者说初步接触计算机,造成不感兴趣,因为不知道实际意义何在。既然如此,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要浅讲,也要加入深度的引导激发。
3教学手段单一
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便可以完成教学课程,教师讲的道理再多,但是学生对于教课内容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互动性很差,学生的接受并不高,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这个科目不感兴趣。通常教师讲求知识的系统性,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开始,讲其作用和意义,这些对学生来说非常遥远,并且他们并不感兴趣。从而变成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
4注重应用教学
以上说的两点是现在存在的教学环境弊端,如果要寻找对策,应该从以下几点方法去尝试。笔者首先尝试的是,应用教学法。学生很快明确知道为何而学,学来何用,这便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可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编制教材知识体系,按照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让学生学懂和学用。
对于计算机的硬软件讲解也是十分需要,但是不能够僵化在教材上。信息上的广泛扩充,譬如对于电脑硬件构成的知识,会问到学生手机是怎么构成的,如何挑选手机。学生对于手机如何运作,仿佛兴趣浓烈起来了,此时,对于屏幕、CUP、内存都可以一一对应介绍,现在的手机已经达到了四核的状态。如此跟学生介绍计算机较新的信息。能够在课堂里面看见,学生透露出感兴趣的眼神。并且当场拆卸计算机主机,这更加直观地去明白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5实践引导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只是一个入门,它需要实践才能体现这个知识体系的价值,所以必须要把学生引导到实践中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如何才能够做到学生是主体,引导他们的积极思维呢?把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呢?如何更好地讓学生完成掌握技能呢?答案是实践!唯有实践能够加速这一切。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旅游心得笔记。很多人奇怪,为何这个班级会用作文本去上计算机教学的?还需要交作文作业?因为教师安排了一个周末作业是,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电脑城。电脑城是一个展示人生百态的地方,当然可以被视为经济的“洪水猛兽”,但是就学生的身心安全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属于正常的。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逛电脑城,他们首先会发现很多陌生的词语,譬如“外设”“硬件”“CPU”等等,他们开始疑惑,或者说一开始他们迷茫,在逛这个地方的时候,他们心中或多或少地产生疑问,这便达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想去解开心中的谜团,这便开始感知教材,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更多共鸣和专注。
在处于了解后,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尝试去笔头配置一台电脑,其中包括它的性能,需要看看谁的电脑性价比比较高。这是完全贴合实际的实践活动,而且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在设计配置的时候忘记了键盘,教师就可以问道,此学生将要使用什么进行输入。有学生忘记配置显卡,教师使用同样方式进行提问,但同时引入主板集成显卡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知识。有学生甚至喜欢起配备硬件,自己列出清单,自己开始学习组装和维修,技能和素质通过实际操作得到提升。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项目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从由外而内转变成由内而外的吸收。
譬如在学习PS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一个宣传海报的设计,而好的作品得以真正的运用的。如此学生便会开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甚至寻找教材外的技术去完成这个任务,也就是达到我要学的效果。让中职学生真正达到有一技之长。
7网络信息技术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应该尝试从网路入手,进行新型的教学改革。从计算机走向计算机的网络,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达到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够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仅是课堂内容是不够的,它必须加强教学的延伸。把上机实验案例和素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兼顾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用先进的知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和利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10.
[2]解月光.多媒体技术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1前言
信息技术飞快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它带给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来带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计算机如此普及,那么中职计算机的课程如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职能上的需求呢?计算机的教学可以视之为工具技能运用的教学,但同样也是学生信息化思维和信息化创新的素质培养。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是笔者第一个课题。
2学生差异大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体会非常深的一点,便是明显的差异性。这不仅仅是男同学特别喜欢计算机教学,女同学兴趣略低的问题,而是学生兴趣的极端分化。第一类别,家庭环境略微较好,计算机在中职之前便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或者说有所接触的事物,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有一种态度,那便是索然无味,他们感兴趣,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枯燥而且他们感觉实际操作上没有难度,所以对教学过程淡然。第二类别是家庭条件有限,之前对计算机知识并不扎实,或者说初步接触计算机,造成不感兴趣,因为不知道实际意义何在。既然如此,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要浅讲,也要加入深度的引导激发。
3教学手段单一
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便可以完成教学课程,教师讲的道理再多,但是学生对于教课内容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互动性很差,学生的接受并不高,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这个科目不感兴趣。通常教师讲求知识的系统性,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开始,讲其作用和意义,这些对学生来说非常遥远,并且他们并不感兴趣。从而变成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
4注重应用教学
以上说的两点是现在存在的教学环境弊端,如果要寻找对策,应该从以下几点方法去尝试。笔者首先尝试的是,应用教学法。学生很快明确知道为何而学,学来何用,这便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可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编制教材知识体系,按照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让学生学懂和学用。
对于计算机的硬软件讲解也是十分需要,但是不能够僵化在教材上。信息上的广泛扩充,譬如对于电脑硬件构成的知识,会问到学生手机是怎么构成的,如何挑选手机。学生对于手机如何运作,仿佛兴趣浓烈起来了,此时,对于屏幕、CUP、内存都可以一一对应介绍,现在的手机已经达到了四核的状态。如此跟学生介绍计算机较新的信息。能够在课堂里面看见,学生透露出感兴趣的眼神。并且当场拆卸计算机主机,这更加直观地去明白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5实践引导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只是一个入门,它需要实践才能体现这个知识体系的价值,所以必须要把学生引导到实践中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如何才能够做到学生是主体,引导他们的积极思维呢?把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呢?如何更好地讓学生完成掌握技能呢?答案是实践!唯有实践能够加速这一切。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旅游心得笔记。很多人奇怪,为何这个班级会用作文本去上计算机教学的?还需要交作文作业?因为教师安排了一个周末作业是,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电脑城。电脑城是一个展示人生百态的地方,当然可以被视为经济的“洪水猛兽”,但是就学生的身心安全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属于正常的。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逛电脑城,他们首先会发现很多陌生的词语,譬如“外设”“硬件”“CPU”等等,他们开始疑惑,或者说一开始他们迷茫,在逛这个地方的时候,他们心中或多或少地产生疑问,这便达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想去解开心中的谜团,这便开始感知教材,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更多共鸣和专注。
在处于了解后,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尝试去笔头配置一台电脑,其中包括它的性能,需要看看谁的电脑性价比比较高。这是完全贴合实际的实践活动,而且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在设计配置的时候忘记了键盘,教师就可以问道,此学生将要使用什么进行输入。有学生忘记配置显卡,教师使用同样方式进行提问,但同时引入主板集成显卡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知识。有学生甚至喜欢起配备硬件,自己列出清单,自己开始学习组装和维修,技能和素质通过实际操作得到提升。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项目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从由外而内转变成由内而外的吸收。
譬如在学习PS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一个宣传海报的设计,而好的作品得以真正的运用的。如此学生便会开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甚至寻找教材外的技术去完成这个任务,也就是达到我要学的效果。让中职学生真正达到有一技之长。
7网络信息技术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应该尝试从网路入手,进行新型的教学改革。从计算机走向计算机的网络,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达到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够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仅是课堂内容是不够的,它必须加强教学的延伸。把上机实验案例和素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兼顾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用先进的知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和利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10.
[2]解月光.多媒体技术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