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选择适合兒童身心发展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感到有话说、有物写、有情抒,使孩子们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作文资源,让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进而敢于表情达意,表现自己的个性创见。但是受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政治说教的影响,学生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作文都是紧紧围绕老师的指导,为任务而写作,大多是编故事、抄范文、套情节,导致“作文造假”现象愈演愈烈,出现 “假文、假言、假情、假人” 的“坑爹”现象;同时,为了追求作文高分,教师一味地强化写作技巧训练,也就造成“重技巧,轻人文”的“劣文”现象。因此,笔者提出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本源,走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育同仁的共鸣和重视。
一、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前提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顶层设计,要立足生情校情进行科学研判和规划。作文教学计划应该立足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现有知识储备,不能片面追求“高大上”,应该做到贴近生活,充分“接地气”,要把满足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需要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阅读研究初中语文教材,要挖掘教材中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在充分分析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制定序列化梯度化的教学计划,保证作文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制定作文计划时,我们要兼顾到学生习作兴趣、习作技巧、写作心理、习作思维、习作情感的有机融合,要把五个方面分解到不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加以落实,同时一定要以《课标》中的相关要求为计划制定的前提,做到目标和措施都能得到较好落实。八年级下册《寻找春天的踪迹》中主要是针对学生观察的方法、顺序、习惯、品质进行教育引导,我们可以很好地落实上文所提及的习作的五个维度,将教材中的每一个习作训练落实到位,学生的作文便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关键,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习作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师不必按照自己和范文的模式限制学生。初中生非常容易模仿,因此我们当下采取的“范文引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是进入高年级以后,我觉得还是更多放手给学生自己进行作文创作,以免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的激励。应该说,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直观的、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放飞自己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在这个环境下写就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更容易引起读者或者同学们的共鸣。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时,我们可以结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训练要求,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这一板块的选择性、包容性、开放性特点,在日常的写作训练课上,减低命题难度,多采取半命题形式,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去表现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基础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投身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找米”,去自己的身边发现美好的人与事,并通过自己的笔去表现生活的美好,要帮助学生拓展素材积累的资源,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政治经济形势、民生大事、网络资源、经典名著等方面的信息,保证作文的源头活水。第一要强化学生阅读信息量的扩容,从海量的阅读中搜集信息,并通过改写、仿写、缩写和补写等形式培养写作的技能。第二要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积累素材。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参加读书沙龙和故事会、演讲比赛中积累自己的素材储备,分享活动的快乐和幸福。当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既要学会观察,体验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又要随时记录和读书摘记的好习惯,将观察到的事物和道理甚至是名人轶事和经典名言都随机记录下来,把好景物、好片段、好句子、好故事及时记录下来,充实自己的素材仓库,保证素材的鲜活生动。比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这个板块的内容就是素材积累的集中指导,像“雨的诉说”“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好读书读好书”“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话题都是需要学生从海量阅读、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平台中去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惟其如此,才能写出非常优美的作文来。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落实。当然,除了实施以上三种策略外,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策略。应该相信,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学生写作“五维度”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水平的目标也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前提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顶层设计,要立足生情校情进行科学研判和规划。作文教学计划应该立足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现有知识储备,不能片面追求“高大上”,应该做到贴近生活,充分“接地气”,要把满足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需要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阅读研究初中语文教材,要挖掘教材中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在充分分析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制定序列化梯度化的教学计划,保证作文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制定作文计划时,我们要兼顾到学生习作兴趣、习作技巧、写作心理、习作思维、习作情感的有机融合,要把五个方面分解到不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加以落实,同时一定要以《课标》中的相关要求为计划制定的前提,做到目标和措施都能得到较好落实。八年级下册《寻找春天的踪迹》中主要是针对学生观察的方法、顺序、习惯、品质进行教育引导,我们可以很好地落实上文所提及的习作的五个维度,将教材中的每一个习作训练落实到位,学生的作文便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关键,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习作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师不必按照自己和范文的模式限制学生。初中生非常容易模仿,因此我们当下采取的“范文引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是进入高年级以后,我觉得还是更多放手给学生自己进行作文创作,以免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的激励。应该说,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直观的、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放飞自己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在这个环境下写就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更容易引起读者或者同学们的共鸣。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时,我们可以结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训练要求,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这一板块的选择性、包容性、开放性特点,在日常的写作训练课上,减低命题难度,多采取半命题形式,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去表现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基础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投身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找米”,去自己的身边发现美好的人与事,并通过自己的笔去表现生活的美好,要帮助学生拓展素材积累的资源,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政治经济形势、民生大事、网络资源、经典名著等方面的信息,保证作文的源头活水。第一要强化学生阅读信息量的扩容,从海量的阅读中搜集信息,并通过改写、仿写、缩写和补写等形式培养写作的技能。第二要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积累素材。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参加读书沙龙和故事会、演讲比赛中积累自己的素材储备,分享活动的快乐和幸福。当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既要学会观察,体验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又要随时记录和读书摘记的好习惯,将观察到的事物和道理甚至是名人轶事和经典名言都随机记录下来,把好景物、好片段、好句子、好故事及时记录下来,充实自己的素材仓库,保证素材的鲜活生动。比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这个板块的内容就是素材积累的集中指导,像“雨的诉说”“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好读书读好书”“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话题都是需要学生从海量阅读、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平台中去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惟其如此,才能写出非常优美的作文来。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落实。当然,除了实施以上三种策略外,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策略。应该相信,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学生写作“五维度”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水平的目标也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