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而着力点是注重制度优化。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7-0086-01
一、廉政文化建设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中,廉政,首先是政治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说明政治的本质是公正、清正。《礼记》中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指出若要老百姓服从政治,就需要统治者公正、清正。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说明政治上的廉贪与民心向背紧密相联。其次是人格规则。《左传.襄公十五年》说:宋人向子罕献玉,说这是宝。子罕说,玉是你的宝,“我以不贪为宝”,你给了我,我们两人的宝都丢失了。子罕用“不贪”二字概括了人格珍宝的内涵。由此可见,不贪为廉,不廉为耻,廉而知耻为为官之人格之本。再次是文化规则。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繁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一种价值体系,一种生存方式。它是一种“集体人格”。在古代,民众评价官员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长久不变:贪官、清官。为官者,贪官概念一旦建立,就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无限度毁灭效应”。这是文化的力量,它超越了法律惩治的力度。李白在《赠崔秋浦》中写道:“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杜甫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古州》中写道:“烈士恶苟得,俊杰思白致。”可见,就连文人黑客都喜欢对朋友毫不客气地劝廉诫贪。
二、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廉政文化,其本质就是以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内核的政治、论理道德意识。对党来说,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在此甚础上形成各级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论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价值观和体现这一价值观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公仆意识的要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自觉提出。遏制腐败,要靠严密的制度,更要从社会心理、社会习俗中寻求文化支持和文化认同。如果我们轻视甚至放弃廉洁自律的校园道德风气与文化氛围的养成,单靠制度约束和法律制裁,反腐倡廉工作就可能陷入“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的境地。依托廉政文化资源构建廉政文化自觉和廉政文化自信,是校园廉政文化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思想性是廉政文化的灵魂。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思想和政治特征,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守法、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廉政文化的艺术性就是将其思想性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反映出来,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易于执行。否则,空洞的说教,容易让人反感。三是要注重长效性。廉政文化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防止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现象。
三、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制度优化
“分粥现象”的启示:有10个人每天食用一桶粥,因粥少难分,于是他们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分配,可多日后老者也总是会给自己多分一些。于是他们以抓阄的方式确定分粥人,一天一轮换,结果一周下来,大家发现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够吃饱,那就是自己分粥那天。最后,他们采用了一个新办法:粥仍轮流分,但分粥人必须是最后一个领粥。奇迹出现了,因为分粥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少吃,所以无论轮到谁分粥,都分配得极为均匀。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按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制度,显然就没有抓到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人有趋利的动物型本性,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本性并规范这一本性非理『生的发挥,这是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实,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众多案例证实了的普遍现象。要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从制度层面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三权”分离。即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许多时候,“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是监督者。三权集于一身,从人的本性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一个再伟大或自律性强的人都难逃脱“常在河边走,难勉要湿鞋”的悲剧。二是程序透明。暗箱操作是腐败者官欲、贪欲、色欲、功名欲在操作程序上的重要表现。其实,我们大多有相应的程序,而这些程序,在实际操作上都是领导说了算,当人们习惯于领导说了算时,程序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更不要说透明了。三是舆论监督。我们知道,监督在社会上有多种,如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这些监督都具有强制性,而舆论监督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舆论监督以其特有的公开曝光的形式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与其他的几种监督是不一样的,它具有很强的公众震慑力。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7-0086-01
一、廉政文化建设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中,廉政,首先是政治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说明政治的本质是公正、清正。《礼记》中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指出若要老百姓服从政治,就需要统治者公正、清正。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说明政治上的廉贪与民心向背紧密相联。其次是人格规则。《左传.襄公十五年》说:宋人向子罕献玉,说这是宝。子罕说,玉是你的宝,“我以不贪为宝”,你给了我,我们两人的宝都丢失了。子罕用“不贪”二字概括了人格珍宝的内涵。由此可见,不贪为廉,不廉为耻,廉而知耻为为官之人格之本。再次是文化规则。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繁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一种价值体系,一种生存方式。它是一种“集体人格”。在古代,民众评价官员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长久不变:贪官、清官。为官者,贪官概念一旦建立,就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无限度毁灭效应”。这是文化的力量,它超越了法律惩治的力度。李白在《赠崔秋浦》中写道:“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杜甫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古州》中写道:“烈士恶苟得,俊杰思白致。”可见,就连文人黑客都喜欢对朋友毫不客气地劝廉诫贪。
二、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廉政文化,其本质就是以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内核的政治、论理道德意识。对党来说,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在此甚础上形成各级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论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价值观和体现这一价值观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公仆意识的要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自觉提出。遏制腐败,要靠严密的制度,更要从社会心理、社会习俗中寻求文化支持和文化认同。如果我们轻视甚至放弃廉洁自律的校园道德风气与文化氛围的养成,单靠制度约束和法律制裁,反腐倡廉工作就可能陷入“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的境地。依托廉政文化资源构建廉政文化自觉和廉政文化自信,是校园廉政文化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思想性是廉政文化的灵魂。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思想和政治特征,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守法、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廉政文化的艺术性就是将其思想性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反映出来,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易于执行。否则,空洞的说教,容易让人反感。三是要注重长效性。廉政文化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防止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现象。
三、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制度优化
“分粥现象”的启示:有10个人每天食用一桶粥,因粥少难分,于是他们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分配,可多日后老者也总是会给自己多分一些。于是他们以抓阄的方式确定分粥人,一天一轮换,结果一周下来,大家发现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够吃饱,那就是自己分粥那天。最后,他们采用了一个新办法:粥仍轮流分,但分粥人必须是最后一个领粥。奇迹出现了,因为分粥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少吃,所以无论轮到谁分粥,都分配得极为均匀。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按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制度,显然就没有抓到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人有趋利的动物型本性,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本性并规范这一本性非理『生的发挥,这是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实,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众多案例证实了的普遍现象。要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从制度层面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三权”分离。即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许多时候,“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是监督者。三权集于一身,从人的本性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一个再伟大或自律性强的人都难逃脱“常在河边走,难勉要湿鞋”的悲剧。二是程序透明。暗箱操作是腐败者官欲、贪欲、色欲、功名欲在操作程序上的重要表现。其实,我们大多有相应的程序,而这些程序,在实际操作上都是领导说了算,当人们习惯于领导说了算时,程序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更不要说透明了。三是舆论监督。我们知道,监督在社会上有多种,如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这些监督都具有强制性,而舆论监督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舆论监督以其特有的公开曝光的形式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与其他的几种监督是不一样的,它具有很强的公众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