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一定是鲜活的、具体的,因而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所设置的课程,也一定是适合不同学生的、丰富多彩的。但教育现实中,却仍是国家课程一家独大,导致学校成了工厂,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这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却又总面临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困境吧。
正是意识到这种痼疾,才有了当前的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也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但除少数学校因其特殊地位或政策支持而获得成功外,绝大多数学校仍处于摸索的困境中。由于自身定位不清,导致作为三大课程之一的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压迫下举步维艰,乃至在绝大多数地方成了点缀学校形象的“花花草草”。
走出困境,需要重构课程文化。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需要思考,课程本身应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当我们进入学校教育文化实践场域,重新审视校本课程的本质时不难发现,回归学校原点的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附加或补充”,“也不是每周一节或两节的特色课程”,更“绝非某一专家或领导所设计的‘课程’”,而是“围绕育人目标而构建起来的多层次的经验体系”(左璜)。而校本课程建构的逻辑起点只能是学生,只有回归学生这一原点,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及至整个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刘重善)。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处理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的关系。从应然上看,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本应相融相生,但现实中,“集权的学校文化与开放的课程文化”“一元的应试文化与个性多元的校本课程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为此,“校本课程开发扎根于学校文化”“变革学校文化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王琴),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使命。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更需要思考,真正科学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该如何建构。基于素质文化的校本课程,应“探索和充分利用学生素质发展的广阔的可能空间”,实现“素质文化的精神建设与文化形式建设相结合”,要“加强综合素质课程的策划,促进素质文化建设”,“实现素质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协同发展”(丁念金)。而从学校文化实践的视角,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大生课程”再造中,总结出的“梳理大生课程的文化根脉”“构建大生课程目标系统”“展现大生课程的独特风韵”(帅宁华)的实践路径,对一线学校极具借鉴价值。
建构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还在路上,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只有不断地理性追问,不断地实践创新,我们才可能无限接近教育的理想国。
让我们携手同行!
正是意识到这种痼疾,才有了当前的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也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但除少数学校因其特殊地位或政策支持而获得成功外,绝大多数学校仍处于摸索的困境中。由于自身定位不清,导致作为三大课程之一的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压迫下举步维艰,乃至在绝大多数地方成了点缀学校形象的“花花草草”。
走出困境,需要重构课程文化。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需要思考,课程本身应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当我们进入学校教育文化实践场域,重新审视校本课程的本质时不难发现,回归学校原点的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附加或补充”,“也不是每周一节或两节的特色课程”,更“绝非某一专家或领导所设计的‘课程’”,而是“围绕育人目标而构建起来的多层次的经验体系”(左璜)。而校本课程建构的逻辑起点只能是学生,只有回归学生这一原点,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及至整个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刘重善)。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处理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的关系。从应然上看,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本应相融相生,但现实中,“集权的学校文化与开放的课程文化”“一元的应试文化与个性多元的校本课程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为此,“校本课程开发扎根于学校文化”“变革学校文化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王琴),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使命。
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更需要思考,真正科学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该如何建构。基于素质文化的校本课程,应“探索和充分利用学生素质发展的广阔的可能空间”,实现“素质文化的精神建设与文化形式建设相结合”,要“加强综合素质课程的策划,促进素质文化建设”,“实现素质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协同发展”(丁念金)。而从学校文化实践的视角,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大生课程”再造中,总结出的“梳理大生课程的文化根脉”“构建大生课程目标系统”“展现大生课程的独特风韵”(帅宁华)的实践路径,对一线学校极具借鉴价值。
建构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还在路上,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只有不断地理性追问,不断地实践创新,我们才可能无限接近教育的理想国。
让我们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