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所在学院的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英语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目标不能体现人才的专业培养、课程衔接脱离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教学方式脱离“学生为中心”等不理想状况。将英语课程整合,构建“基础英语 行业英语 专业英语”三位一体的航空机电维修英语大课程,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实施三分段一综合的考核方式,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最终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专业群;英语;大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159-03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发探索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越来越引起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建设。航空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长沙航空学院的重点专业群,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对其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对相关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作为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甚至关乎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然而,从以往用人企业对学生能力的反馈和学生的职业反思来看,部分学生未能形成较强的岗位相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制约了其在行业内的发展,影响了就业竞争力。本文尝试探讨将该专业群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集“基础英语 行业英语 专业英语”为一体的大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破就业瓶颈,提高职业竞争力。
一、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现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一直以来,我院按照“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的学科分类方式,把英语课程作为两门课分开设置。基础英语课开设于第一学年,专业英语则于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通过分析与对比,这种课程设置有不足之处。
首先,课程目标不能凸显人才专业培养的目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尝试将与企业主要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中来,以强化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保证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连。”[1]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时偏少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其次,课程衔接脱离了认知规律。基础英语着重于语言的基础能力,包括阅读、口语、听力、翻译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专业英语则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手册的阅读能力,从着重于语言点的分析讲解和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直接跳到专业性非常强的飞机和发动机手册学习,缺乏适当的衔接课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不好。
最后,教学方式脱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专业英语的教学一直被诟病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仅仅满足于把课文翻译一遍,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没有充分利用他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热爱和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基于上述问题,对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的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改革,探讨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对于解决高职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机电维修英语大课程改革整合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首先,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英语大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认知规律是指个体在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的内容要按逻辑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因此,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课程设置应将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2]在一年的通识英语教育与专业的航空维修英语学习之间,需要进行适度的衔接,避免脱节。
其次,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进行英语大课程的改革也是基于企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客观现实。根据学院委托第三方调查公司新锦成公司发布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年)显示,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的评价一栏中,职业英语能力仅占比5.7%,排在倒数第三位;而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能力为职业英语能力的占比为27.27%,位列第一[3]。根据调查(彭新竹,2012),“知名企业比较重视高职毕业生日常英语会话能力和用英语处理相关业务和涉及企业业务领域的能力。”[4]
由此可见,通识英语能力、行业相关的口语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能力以及后续的发展能力才是高职学生所需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英语综合能力,需要我们在英语课程设计上进行改革和整合。
三、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的英语大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秉承为培养面向航空机务维修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宗旨,本课程以行业需求为立足点,通过机务维修具体岗位和工作场景来设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从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到处理与未来行业相关的業务方面的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再到具备专业发展的能力。本课程属于集基础、行业和专业英语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大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口头交际能力:具备就人事、公关或人际交流等日常题材进行沟通的能力;具备就航空产业相关题材和涉外业务题材进行跨文化日常交际沟通的能力。
2.资料读译能力:读懂日常生活题材和航空产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能借助词典进行翻译,译文基本准确;能相当准确地理解机务维修文件和手册,并进行正确操作。
3.公文写作能力:能撰写、填写和模拟套写行业或岗位中常用的英语应用文,如产品说明书、求职信、投诉信、感谢信、广告、合同、简历、业务往来邮件等具备人事、公关或人际交流功能的文本,要求观点表达清楚,语句基本正确。
4.资料查询检索能力:具备从网络和其他途径获取机电和机务维修类英文资料,从而了解行业内新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结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状况和英语课程设置的规律,将机电维修专业英语大课程依次设置为基础、行业和专业项目三个学习阶段,三个阶段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在日常事务、准职业领域和职业领域相融合的英语综合能力。本课程共200个学时。 (四)课程实施
1.基础阶段:共90个学时,分两个学期实施教学。仍以英语基础能力培养为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基础英语的框架融入职业背景知识和题材,使基础和专业融为一体,为学习后续课程做铺垫。
2.行业阶段:共50个学时,使学生掌握与机务维修相关的重点词汇、句式和文法,提高学生阅读航空大专业方向相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与职业相关的任务中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在处理有关工作问题的公文写作能力。
3.专业阶段:共60个学时,学生学习各种飞机维修或发动机维修手册,掌握机械附件修理、电气附件修理、电子附件修理、航空器结构修理、起落架修理、动力装置修理与调试、航线维修、定检维修、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句法,培养学生原版技术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五)教学策略
变“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根据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遵循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加大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在具体的单元设计中,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根据民航企业职场环境模拟设置英语教学场景,采用“课—语”整合式教学方法,将专业课目融入语言学习,增强职场的真实感。
3.结合使用微课、慕课和世界大学城空间等信息化平台教学,灵活运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资源
紧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编写紧贴航空机务维修岗位实际的英语课程标准,将其各类机型的英文手册和工卡等工作内容融入教学,与航空公司共同开发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已编写了一套航空特色鲜明的“大英语”课程教材——《航空维修职业英语》和《航空维修专业英语》,均已公开发行或在筹划发行中。
(七)课程考核
单一的书面考核方式不足以对整合后的航空机电英语大课程进行考核评价,需要构建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三分段一综合”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面向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的英语大课程建设打破了以往的学科模式,将英语课程转变为面向岗位的综合英语能力培养的过程,与行业和岗位精准对接,帮助学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英语职业能力,真正做到将语言作为一门工具,为岗位服务,因而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但是必须看到,这门课程建设的过程确实存在巨大的工作量,加之各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师资团队的形成和成熟,每一项都是巨大的挑战,皆非一朝一夕能成。这对基础英语教师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巨大挑战,并需要专业学院做出课程的调整和整合,两者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一定能将英语大课程建设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Z].教育部,2010.
[3]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Z].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7.
[4]彭新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9-82.
[5]简剑芬.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探析[J].职教通讯,2013,(18):15-17.
关键词:专业群;英语;大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159-03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发探索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越来越引起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建设。航空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长沙航空学院的重点专业群,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对其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对相关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作为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甚至关乎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然而,从以往用人企业对学生能力的反馈和学生的职业反思来看,部分学生未能形成较强的岗位相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制约了其在行业内的发展,影响了就业竞争力。本文尝试探讨将该专业群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集“基础英语 行业英语 专业英语”为一体的大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破就业瓶颈,提高职业竞争力。
一、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现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一直以来,我院按照“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的学科分类方式,把英语课程作为两门课分开设置。基础英语课开设于第一学年,专业英语则于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通过分析与对比,这种课程设置有不足之处。
首先,课程目标不能凸显人才专业培养的目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尝试将与企业主要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中来,以强化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保证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连。”[1]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时偏少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其次,课程衔接脱离了认知规律。基础英语着重于语言的基础能力,包括阅读、口语、听力、翻译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专业英语则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手册的阅读能力,从着重于语言点的分析讲解和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直接跳到专业性非常强的飞机和发动机手册学习,缺乏适当的衔接课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不好。
最后,教学方式脱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专业英语的教学一直被诟病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仅仅满足于把课文翻译一遍,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没有充分利用他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热爱和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基于上述问题,对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的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改革,探讨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对于解决高职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机电维修英语大课程改革整合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首先,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英语大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认知规律是指个体在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的内容要按逻辑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因此,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课程设置应将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2]在一年的通识英语教育与专业的航空维修英语学习之间,需要进行适度的衔接,避免脱节。
其次,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进行英语大课程的改革也是基于企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客观现实。根据学院委托第三方调查公司新锦成公司发布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年)显示,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的评价一栏中,职业英语能力仅占比5.7%,排在倒数第三位;而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能力为职业英语能力的占比为27.27%,位列第一[3]。根据调查(彭新竹,2012),“知名企业比较重视高职毕业生日常英语会话能力和用英语处理相关业务和涉及企业业务领域的能力。”[4]
由此可见,通识英语能力、行业相关的口语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能力以及后续的发展能力才是高职学生所需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英语综合能力,需要我们在英语课程设计上进行改革和整合。
三、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的英语大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秉承为培养面向航空机务维修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宗旨,本课程以行业需求为立足点,通过机务维修具体岗位和工作场景来设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从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到处理与未来行业相关的業务方面的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再到具备专业发展的能力。本课程属于集基础、行业和专业英语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大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口头交际能力:具备就人事、公关或人际交流等日常题材进行沟通的能力;具备就航空产业相关题材和涉外业务题材进行跨文化日常交际沟通的能力。
2.资料读译能力:读懂日常生活题材和航空产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能借助词典进行翻译,译文基本准确;能相当准确地理解机务维修文件和手册,并进行正确操作。
3.公文写作能力:能撰写、填写和模拟套写行业或岗位中常用的英语应用文,如产品说明书、求职信、投诉信、感谢信、广告、合同、简历、业务往来邮件等具备人事、公关或人际交流功能的文本,要求观点表达清楚,语句基本正确。
4.资料查询检索能力:具备从网络和其他途径获取机电和机务维修类英文资料,从而了解行业内新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结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状况和英语课程设置的规律,将机电维修专业英语大课程依次设置为基础、行业和专业项目三个学习阶段,三个阶段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在日常事务、准职业领域和职业领域相融合的英语综合能力。本课程共200个学时。 (四)课程实施
1.基础阶段:共90个学时,分两个学期实施教学。仍以英语基础能力培养为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基础英语的框架融入职业背景知识和题材,使基础和专业融为一体,为学习后续课程做铺垫。
2.行业阶段:共50个学时,使学生掌握与机务维修相关的重点词汇、句式和文法,提高学生阅读航空大专业方向相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与职业相关的任务中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在处理有关工作问题的公文写作能力。
3.专业阶段:共60个学时,学生学习各种飞机维修或发动机维修手册,掌握机械附件修理、电气附件修理、电子附件修理、航空器结构修理、起落架修理、动力装置修理与调试、航线维修、定检维修、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句法,培养学生原版技术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五)教学策略
变“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根据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遵循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加大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在具体的单元设计中,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根据民航企业职场环境模拟设置英语教学场景,采用“课—语”整合式教学方法,将专业课目融入语言学习,增强职场的真实感。
3.结合使用微课、慕课和世界大学城空间等信息化平台教学,灵活运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资源
紧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编写紧贴航空机务维修岗位实际的英语课程标准,将其各类机型的英文手册和工卡等工作内容融入教学,与航空公司共同开发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已编写了一套航空特色鲜明的“大英语”课程教材——《航空维修职业英语》和《航空维修专业英语》,均已公开发行或在筹划发行中。
(七)课程考核
单一的书面考核方式不足以对整合后的航空机电英语大课程进行考核评价,需要构建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三分段一综合”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面向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群的英语大课程建设打破了以往的学科模式,将英语课程转变为面向岗位的综合英语能力培养的过程,与行业和岗位精准对接,帮助学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英语职业能力,真正做到将语言作为一门工具,为岗位服务,因而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但是必须看到,这门课程建设的过程确实存在巨大的工作量,加之各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师资团队的形成和成熟,每一项都是巨大的挑战,皆非一朝一夕能成。这对基础英语教师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巨大挑战,并需要专业学院做出课程的调整和整合,两者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一定能将英语大课程建设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Z].教育部,2010.
[3]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Z].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7.
[4]彭新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9-82.
[5]简剑芬.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探析[J].职教通讯,2013,(1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