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开看大战
中国人喜欢图口彩,比如开门红运,这个“运”与桃花无关,意在取其生财利路。开年大运,对于名利场而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历还来不及旧掉,电视台们就像刘翔跨栏一样铆足了劲儿要跨年。各种剧集与栏目,有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乃开年之混战,电视之大观也。
说混战是因为太多好看的剧集和栏目都在同一时间扎堆儿,百尺竿头的综艺节目在忙着改头换面,投资千万的开年大戏在后面虎视眈眈,跨年晚会还要横插一脚,不容忽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要想在开年的荧屏大战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没有破釜沉舟的意志和独树一帜的本领,是很难留下活口的。同时,这也导致了许多原本制作精良、稳扎稳打的剧集由于缺乏噱头,没有吆喝而沦为铁蹄之下的炮灰。
说大观是因为百家争鸣之地必是百花齐放的地方。开年大战无论鹿死谁手,坐收渔翁之利的永远是观众。每个频道,每部剧集都有主打的收视人群,观众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不过选择多了也是件纠结的事情。即使一个家庭的遥控器可以由民主票决,但在同一时间之内,你也不能眼观六“台”、耳听八“剧”。纵使后宫佳丽三千,能陪你春宵一刻的也只能是众里寻他的那个唯一。
既然开年大战如此凶险,各大电视台为何还要上杆子去蹚这摊浑水呢?
我们先从竞争最激烈的开年大戏说起。
所谓的开年大戏,其实只是一种营销的概念。它通常是指电视台在新年重金打造的第一部电视剧。作为开门见山的第一部剧集,往往在投资规模、制作水准以及明星阵容等方面都不容小觑。唯有如此,才能匹配“大戏”二字。小打小闹的过江之鲫是绝对跃不过新年的龙门的。那么,电视台为何如此器重这个排头兵呢?
俗话说,商人无利不起早。岁末年初,正是各大电视台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招商会的时机,而电视剧从来都是荧屏大战的核武器。“开年大戏”这一概念,无疑能吸引电视广告商更多的关注。炒热“开年大戏”,既带动电视台全年的招商计划,又能掘得来年的“第一桶金”,如此双赢局面,难怪吸引越来越多的卫视加入这场恶战。
缘起《水浒传》
最先提出开年大戏这一说法的是中央电视台。1998年,央视重金打造的《水浒传》登陆一黄,彼时正值新年,为了宣传造势便提出了“开年大戏”这一说法,不知是营销见效,还是该剧确实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口味,总之《水浒传》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平均收视率达到36%,最高达46%,在山东电视台播出时更是创下惊人的58%的收视率。
从此以后,央视的“开年大戏”就像央视的春晚的命运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这期间诞生了不少经典作品,当然也有滥竽充数的失败之作;也像春晚一样,在一片毁誉参半的声音中,继往开来。
央视作为一个国家频道有着太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它就像一个有足够资本可以自负的将军,从未有过什么忧患意识,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武林盟主的地位会遭遇华山论剑的挑战。然而历史的洗牌从来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地方瓜分中央
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省级卫视通过上星、落户、入网、入户的方式潜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进入二字打头的年份之后,手边的遥控器几乎每年都在接纳新生频道报道——中央电视台不再成为观众的首选!也许央视也敏感地意识到了,于是乎,短时间内自我繁衍出了12个频道,这还不包括数字电视和收费电视。各种地方卫视也不甘寂寞,打开电视辨台标,对观众而言就像是一场中国地理的小测验。
今天,人们可以选择的频道数量直逼家中最年长老人的年龄,即使走马观花地“扫射”一遍,也成了件耗时耗力的事情,而如何能从一片五光十色的节目中扒出一部想看的剧集,也成了一件碰运气的事情——就像苏格拉底那个著名的关于婚姻的比喻:你最后结婚的人,可能不是最爱的人,有可能是在走了一圈之后想休息时,所邂逅的那个人。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降低电视剧制作业准入门槛,电视剧生产制作、经营流通领域向社会开放。从此以后,电视台开始将播出节目的目标全面转向了电视剧,伴随着各大电视台频繁改版以及剧场化的疯狂进程,电视剧的播出数量也在迅猛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竞争的白热化。而独播剧与自制剧的出现,则宣告了市场细分的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央视把开年大戏这一概念传播得深入人心,众多卫视在看到市场预热成功之后,也把目光瞄准了这块社会寓意和商业价值极高的“蓝海”种子地,纷纷推出自己的开年大戏。2008年央视的开年大戏《闯关东》,广告招商高达3.5个亿,几近神话。更多的卫视在看到了商机之后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场豪门恩怨每年都在吸纳更多的种子选手前来斗法。那么,要想在这场恶战中险胜,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中国人喜欢图口彩,比如开门红运,这个“运”与桃花无关,意在取其生财利路。开年大运,对于名利场而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历还来不及旧掉,电视台们就像刘翔跨栏一样铆足了劲儿要跨年。各种剧集与栏目,有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乃开年之混战,电视之大观也。
说混战是因为太多好看的剧集和栏目都在同一时间扎堆儿,百尺竿头的综艺节目在忙着改头换面,投资千万的开年大戏在后面虎视眈眈,跨年晚会还要横插一脚,不容忽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要想在开年的荧屏大战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没有破釜沉舟的意志和独树一帜的本领,是很难留下活口的。同时,这也导致了许多原本制作精良、稳扎稳打的剧集由于缺乏噱头,没有吆喝而沦为铁蹄之下的炮灰。
说大观是因为百家争鸣之地必是百花齐放的地方。开年大战无论鹿死谁手,坐收渔翁之利的永远是观众。每个频道,每部剧集都有主打的收视人群,观众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不过选择多了也是件纠结的事情。即使一个家庭的遥控器可以由民主票决,但在同一时间之内,你也不能眼观六“台”、耳听八“剧”。纵使后宫佳丽三千,能陪你春宵一刻的也只能是众里寻他的那个唯一。
既然开年大战如此凶险,各大电视台为何还要上杆子去蹚这摊浑水呢?
我们先从竞争最激烈的开年大戏说起。
所谓的开年大戏,其实只是一种营销的概念。它通常是指电视台在新年重金打造的第一部电视剧。作为开门见山的第一部剧集,往往在投资规模、制作水准以及明星阵容等方面都不容小觑。唯有如此,才能匹配“大戏”二字。小打小闹的过江之鲫是绝对跃不过新年的龙门的。那么,电视台为何如此器重这个排头兵呢?
俗话说,商人无利不起早。岁末年初,正是各大电视台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招商会的时机,而电视剧从来都是荧屏大战的核武器。“开年大戏”这一概念,无疑能吸引电视广告商更多的关注。炒热“开年大戏”,既带动电视台全年的招商计划,又能掘得来年的“第一桶金”,如此双赢局面,难怪吸引越来越多的卫视加入这场恶战。
缘起《水浒传》
最先提出开年大戏这一说法的是中央电视台。1998年,央视重金打造的《水浒传》登陆一黄,彼时正值新年,为了宣传造势便提出了“开年大戏”这一说法,不知是营销见效,还是该剧确实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口味,总之《水浒传》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平均收视率达到36%,最高达46%,在山东电视台播出时更是创下惊人的58%的收视率。
从此以后,央视的“开年大戏”就像央视的春晚的命运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这期间诞生了不少经典作品,当然也有滥竽充数的失败之作;也像春晚一样,在一片毁誉参半的声音中,继往开来。
央视作为一个国家频道有着太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它就像一个有足够资本可以自负的将军,从未有过什么忧患意识,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武林盟主的地位会遭遇华山论剑的挑战。然而历史的洗牌从来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地方瓜分中央
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省级卫视通过上星、落户、入网、入户的方式潜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进入二字打头的年份之后,手边的遥控器几乎每年都在接纳新生频道报道——中央电视台不再成为观众的首选!也许央视也敏感地意识到了,于是乎,短时间内自我繁衍出了12个频道,这还不包括数字电视和收费电视。各种地方卫视也不甘寂寞,打开电视辨台标,对观众而言就像是一场中国地理的小测验。
今天,人们可以选择的频道数量直逼家中最年长老人的年龄,即使走马观花地“扫射”一遍,也成了件耗时耗力的事情,而如何能从一片五光十色的节目中扒出一部想看的剧集,也成了一件碰运气的事情——就像苏格拉底那个著名的关于婚姻的比喻:你最后结婚的人,可能不是最爱的人,有可能是在走了一圈之后想休息时,所邂逅的那个人。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降低电视剧制作业准入门槛,电视剧生产制作、经营流通领域向社会开放。从此以后,电视台开始将播出节目的目标全面转向了电视剧,伴随着各大电视台频繁改版以及剧场化的疯狂进程,电视剧的播出数量也在迅猛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竞争的白热化。而独播剧与自制剧的出现,则宣告了市场细分的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央视把开年大戏这一概念传播得深入人心,众多卫视在看到市场预热成功之后,也把目光瞄准了这块社会寓意和商业价值极高的“蓝海”种子地,纷纷推出自己的开年大戏。2008年央视的开年大戏《闯关东》,广告招商高达3.5个亿,几近神话。更多的卫视在看到了商机之后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场豪门恩怨每年都在吸纳更多的种子选手前来斗法。那么,要想在这场恶战中险胜,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