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为例,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助推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一是信息技术具有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有效解决教学难点;三是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现了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具有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电教辅助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数学学科教学当中。这些新型电教辅助设备,如多媒体等可以播放声图文等多种类型的文件,从而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进而促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最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角”的相关知识时,按照传统“大水漫灌”的教学方法,我会直接拿出“角”来呈现给学生,这是一种告诉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角,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以来,我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有关“寻找角”的情境图,图片中是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和校园环境,我要求他们边看边寻找“角”,并且将学生发现的“角”用“一闪一闪”的制作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堂课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找到了角,收获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整堂课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又如在教授“减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我了解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设计了理解减法所表示的意义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对于减法算式每一部分的名称还不了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我课前制作了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视频中一位卖花的阿姨拿着5朵花,花儿还能随风摇摆,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买走了三朵,阿姨手里还剩下2朵随风摇摆,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了如何从整体5里取走3个的过程,此时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呈现减法算式,从而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数学情境中轻松理解了有关减法的意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哪一个环节的知识点没有学扎实,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新的知识点。特别是学习新的知识点时,班级里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进行集体教学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复习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尽量在相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如在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这个公式是通过等积变形而来的道理,我们需要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而通过知识的迁移运用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再一次像教材上那样,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把圆按照16份进行等分,再把它们亲自动手组合起来,变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为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课件,进而帮助学生复习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在学生无法通过一次播放回忆起旧知识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回放的形式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最终使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巩固了旧知识,进而通过迁移运用自主学习新知识。
我们是偏远山区的小学,一般情况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讲台上用教具演示实验过程,很多学生常常看不到全部的操作动作,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授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在利用多媒体复习旧知以后,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演示如何使用割补法来将其变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使坐在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全方位地观看老师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而突破了课堂空间的限制,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这种直接讲述的形式并不适合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小学生。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如在教授“梯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点时,教材中为我们呈现的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有好几种。对于简单的推导方法,学生很容易看懂,如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合而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方法简单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推导方法,仅凭学生自己阅读并不容易理解。或者说较复杂的推导方法只是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比如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各来得出梯形的面积。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只能较快地找到第一个三角形的底与高,却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确定另一个三角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移动鼠标来选择三角形的底,同时屏幕上会呈现相应的高的线段。这样操作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发挥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优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努力提升学科教学質量。我们对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经验总结,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教育信息化助推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陈香.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26-127.
[1]孟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现了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具有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电教辅助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数学学科教学当中。这些新型电教辅助设备,如多媒体等可以播放声图文等多种类型的文件,从而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进而促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最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角”的相关知识时,按照传统“大水漫灌”的教学方法,我会直接拿出“角”来呈现给学生,这是一种告诉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角,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以来,我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有关“寻找角”的情境图,图片中是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和校园环境,我要求他们边看边寻找“角”,并且将学生发现的“角”用“一闪一闪”的制作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堂课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找到了角,收获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整堂课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又如在教授“减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我了解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设计了理解减法所表示的意义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对于减法算式每一部分的名称还不了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我课前制作了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视频中一位卖花的阿姨拿着5朵花,花儿还能随风摇摆,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买走了三朵,阿姨手里还剩下2朵随风摇摆,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了如何从整体5里取走3个的过程,此时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呈现减法算式,从而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数学情境中轻松理解了有关减法的意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哪一个环节的知识点没有学扎实,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新的知识点。特别是学习新的知识点时,班级里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进行集体教学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复习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尽量在相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如在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这个公式是通过等积变形而来的道理,我们需要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而通过知识的迁移运用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再一次像教材上那样,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把圆按照16份进行等分,再把它们亲自动手组合起来,变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为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课件,进而帮助学生复习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在学生无法通过一次播放回忆起旧知识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回放的形式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最终使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巩固了旧知识,进而通过迁移运用自主学习新知识。
我们是偏远山区的小学,一般情况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讲台上用教具演示实验过程,很多学生常常看不到全部的操作动作,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授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在利用多媒体复习旧知以后,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演示如何使用割补法来将其变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使坐在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全方位地观看老师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而突破了课堂空间的限制,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这种直接讲述的形式并不适合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小学生。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如在教授“梯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点时,教材中为我们呈现的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有好几种。对于简单的推导方法,学生很容易看懂,如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合而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方法简单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推导方法,仅凭学生自己阅读并不容易理解。或者说较复杂的推导方法只是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比如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各来得出梯形的面积。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只能较快地找到第一个三角形的底与高,却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确定另一个三角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移动鼠标来选择三角形的底,同时屏幕上会呈现相应的高的线段。这样操作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发挥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优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努力提升学科教学質量。我们对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经验总结,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教育信息化助推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陈香.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26-127.
[1]孟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