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山市五桂山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我校致力于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适应,通过建构以本土红色资源为基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及学科教学的融合互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红色教育外化于学生的言行举止,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品格。
【关键词】红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整合;主题实践活动
红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红色教育是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是教育学生深刻学习并领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红色精神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小学学校努力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五桂山是广东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五桂山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自2005年起,学校便着手研究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期将红色教育外化于学生的言行举止,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品格,为培养合格的时代新接班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一、校園文化融入红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观点,充分揭示出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浸润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促进作用,学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时,综合实际办学情况,整合校训、校风、校旗、校歌等文化符号,将其与革命英雄故事,革命精神品质高度融合,如,“先锋班”“筑梦班”“奋进班”等响亮的班名等。在校园主干道的展示栏里,五桂山英雄儿女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在教学楼下的宣传橱窗里,五桂山的英雄人物的年谱生动诠释着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中,革命烈士舍身忘死、保家卫国的崇高品质。在少先队活动室、团队室等活动场室,少先队大队委、学校团委定期组织开展融入红色主题文化的入队仪式、入团仪式,他们吟唱《少年中国说》,在鲜红的队旗、团旗下光荣宣读入队誓言、入团誓言,声音洪亮,眼神坚毅,展现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高度融合,紧密联系。
二、校本课程传播红色文化
传统德育工作在贯彻实施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常态化使用口述等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素材相对陈旧,呈现方式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德育工作更应该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深化和促进红色文化植根于校园。
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把发生在五桂山的著名战斗事迹,如,“六路围攻”“五·九反扫荡”等,汇编成符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读本或者有趣的绘本,将革命精神与红色资源的鲜活故事、鲜活细节联系起来,利用早读课、利用班会课、利用社团等时间读故事、讲绘本。此外,师生合作执笔,将红色故事绘上墙壁,模仿制作红军用过的物件,草鞋、书籍、犁耙、帽徽等,将其陈列于各楼层的楼道展览。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记住家乡的这段光辉历史,深入理解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自觉内化和自觉践行光辉的革命品质。
三、学科教学整合红色文化
学校开展育人的全过程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红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与日常的学科教学密不可分。当前,囿于身心特点,囿于生活环境,囿于时代发展特点,许多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仍然相对浅显,对于红色精神深远现实意义的理解比较模糊,觉得战争岁月流血牺牲的故事离自己很遥远。
学科教学中注入更多红色元素,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红色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如,在语文学科中,教材要求阅读《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传播弘扬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教师在教学时,设计“长征知识知多少”“领袖人物的革命之路”“信仰与价值”“传承与发展”等专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慷慨激昂、浴血奋战的历史;在历史课中,引用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不屈奋斗历程;思政课上,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等当下时代发展热点,引导学生理解根植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家国情怀其实就是在新时代对长征精神、红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音乐课中,融入革命歌曲、民族舞蹈的欣赏学习,了解歌曲创作背后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立足于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革命英雄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染。
四、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教育
体验是最好的传承。作为展现革命历史的新载体、新讲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课堂无法实现的现实感召力。当下,在知识能力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的教育改革大势中,打破课堂的界限,走出课室,走向天地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是有效实施红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多维综合,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凝练内在的品格与素养。第一,组建红色故事宣讲队。带领宣讲队的学生定期前往桂南村古氏宗祠、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教育基地向当地群众或参观游客开展主题故事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走进群众,日趋生活化和常态化;第二,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学习强国等传播平台实时播送新闻,让学生回望历史,珍惜当下,憧憬未来;第三,发挥重大节日的纪念意义。在建党节、国庆节、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瞻仰烈士陵墓、主题班队课、志愿者服务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国运兴衰的历史,汲取充沛的精神力量;第四,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唱革命歌曲、吃红军饭食、穿红军衣服、走红军路。同吃同住,同行同研,身临其境,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校园文化红色符号,建构以本土红色资源为基底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学科教学的融合互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生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谭婷,张凤.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J].遵义师范学报,2019(2).
[2]韩小桐,陈玉玲.中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
[3]雷艳妮.浅析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
【关键词】红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整合;主题实践活动
红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红色教育是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是教育学生深刻学习并领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红色精神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小学学校努力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五桂山是广东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五桂山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自2005年起,学校便着手研究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期将红色教育外化于学生的言行举止,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品格,为培养合格的时代新接班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一、校園文化融入红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观点,充分揭示出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浸润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促进作用,学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时,综合实际办学情况,整合校训、校风、校旗、校歌等文化符号,将其与革命英雄故事,革命精神品质高度融合,如,“先锋班”“筑梦班”“奋进班”等响亮的班名等。在校园主干道的展示栏里,五桂山英雄儿女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在教学楼下的宣传橱窗里,五桂山的英雄人物的年谱生动诠释着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中,革命烈士舍身忘死、保家卫国的崇高品质。在少先队活动室、团队室等活动场室,少先队大队委、学校团委定期组织开展融入红色主题文化的入队仪式、入团仪式,他们吟唱《少年中国说》,在鲜红的队旗、团旗下光荣宣读入队誓言、入团誓言,声音洪亮,眼神坚毅,展现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高度融合,紧密联系。
二、校本课程传播红色文化
传统德育工作在贯彻实施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常态化使用口述等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素材相对陈旧,呈现方式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德育工作更应该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深化和促进红色文化植根于校园。
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把发生在五桂山的著名战斗事迹,如,“六路围攻”“五·九反扫荡”等,汇编成符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读本或者有趣的绘本,将革命精神与红色资源的鲜活故事、鲜活细节联系起来,利用早读课、利用班会课、利用社团等时间读故事、讲绘本。此外,师生合作执笔,将红色故事绘上墙壁,模仿制作红军用过的物件,草鞋、书籍、犁耙、帽徽等,将其陈列于各楼层的楼道展览。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记住家乡的这段光辉历史,深入理解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自觉内化和自觉践行光辉的革命品质。
三、学科教学整合红色文化
学校开展育人的全过程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红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与日常的学科教学密不可分。当前,囿于身心特点,囿于生活环境,囿于时代发展特点,许多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仍然相对浅显,对于红色精神深远现实意义的理解比较模糊,觉得战争岁月流血牺牲的故事离自己很遥远。
学科教学中注入更多红色元素,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红色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如,在语文学科中,教材要求阅读《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传播弘扬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教师在教学时,设计“长征知识知多少”“领袖人物的革命之路”“信仰与价值”“传承与发展”等专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慷慨激昂、浴血奋战的历史;在历史课中,引用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不屈奋斗历程;思政课上,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等当下时代发展热点,引导学生理解根植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家国情怀其实就是在新时代对长征精神、红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音乐课中,融入革命歌曲、民族舞蹈的欣赏学习,了解歌曲创作背后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立足于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革命英雄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染。
四、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教育
体验是最好的传承。作为展现革命历史的新载体、新讲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课堂无法实现的现实感召力。当下,在知识能力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的教育改革大势中,打破课堂的界限,走出课室,走向天地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是有效实施红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多维综合,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凝练内在的品格与素养。第一,组建红色故事宣讲队。带领宣讲队的学生定期前往桂南村古氏宗祠、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教育基地向当地群众或参观游客开展主题故事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走进群众,日趋生活化和常态化;第二,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学习强国等传播平台实时播送新闻,让学生回望历史,珍惜当下,憧憬未来;第三,发挥重大节日的纪念意义。在建党节、国庆节、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瞻仰烈士陵墓、主题班队课、志愿者服务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国运兴衰的历史,汲取充沛的精神力量;第四,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唱革命歌曲、吃红军饭食、穿红军衣服、走红军路。同吃同住,同行同研,身临其境,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校园文化红色符号,建构以本土红色资源为基底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学科教学的融合互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生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谭婷,张凤.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J].遵义师范学报,2019(2).
[2]韩小桐,陈玉玲.中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
[3]雷艳妮.浅析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