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中国经济多年的快速增长,给文化艺术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作为理论平台和市场指南的美术类媒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承担起了与以往不同的历史责任。
近些年来,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属性和用途的美术作品在中国大陆持续升温,市场需求迅速增大,价格一路走高;这使得大批美术从业者跃跃欲试!若想让自己的作品有市场,就必须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故此,媒体的作用迅速凸显,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术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一些覆盖面极宽的报纸及电视媒体也纷纷开设美术专版和栏目,以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于是乎,成百上千的“艺术大师”、“艺术名家”在某些“媒体”宣传中诞生、繁衍,难以计数的“美术巨匠”、“美术泰斗”在利益的交换中被册封、定位,冠冕堂皇的赞美声之下,暗中流逝的,却是媒体的公信力。
诚然,如今要保持艺术媒体的公信力确非易事。尤其是对那些改制并成为市场主体的国家正规艺术媒体来说,其中大部分需要在解决好自身生存问题的前提下,继续承担着秉持公正学术立场和弘扬主流美术文化的职责;它们以对艺术真谛的敬畏和对艺术作品所持的公正、严肃的评判态度,维护着媒体尊严,坚守着文化品格。
鉴于当下国内艺术类媒体所出现的公信力等问题,本期《中国美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讨论,以此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思考。该专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邀请业内资深媒体人、评论家通过多年工作经历、体会和观察,对艺术媒体的诸多现象阐述个人观点;二是我们从大批关心此类问题的艺术家、媒体人、读者的来信中精选短论,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对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发表见解。
人们说,中国书画界正处在黄金时代,所以我们可以说,有关中国书画的媒体正处在白银时代。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按照冶炼技术的难易程度,把人类社会分成为四个时代,即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与黑铁时代。我这里只是按照人们对金与银的世俗看法,来认识与表述当代中国书画界与相关媒体的现状及关系。
金亦金,银亦银
从理论上说,中国的书画界及相关媒体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一部分:各级协会及其会员由中国文联及其下属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联系、领导;各级画院多数由文化部及其下属的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领导,少数由各级文联领导;各大美术院校由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领导;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相关业务多数由国家文物局及其下属的各省市自治区文物局领导。其他的专业协会、画院、美术及文物藏馆由出资机构领导。除此之外,无论你是号称世界的、中国的,还是以专业方式冠名的,大多属公司性质,在工商局注册即可。有些没有挂靠单位,也没有在工商局注册,但也在那儿活动着,真是蛇有蛇路,蜈蚣有蜈蚣路。
本来,在中国,书画家和其他艺术家拥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与发展机会。但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华人的推动下,在金钱、舆论的推动下,在画廊、拍卖公司、收藏机构与收藏家的推动下,近三十年来,中国书画界脱颖而出,率先“富了起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戏剧界名角退居二线了,六七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影视界名星退居二线了,七八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流行歌王退居二线了,八九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其他各界名人退居二线了……没有哪一种艺术可以让这么多人吃香的喝辣的,可以让这么多人在全国各地住豪宅、开香车、圈地盖大工作室,可以让这么多人成为高层人士与商业巨贾的座上客,可以让这么多人光宗耀祖、显赫无比且荫及子孙,可以让这么多人财大气粗,从而颐指气使甚至翻脸不认人……当然,这也为一些真正的艺术家衣食无虑地静心读书、认真课徒、潜心创作创造了条件。不管怎么样,书画艺术品与艺术家在近三十年真是恭逢盛世。
与之相关的书画媒体,无论如何,它们首先是媒体,是专业媒体,是小众事业,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阶段,也遭受了阵痛:一些杂志停刊了,一些杂志扩容了,一些杂志转行了,一些报纸取消了书画专版,一些报社取消了美术部门,一些报社取消了美术编辑岗位,有一段时间,全国从事美术报道的编辑记者只有几个老同志,单位不再安排新生力量随续,听任其自然消亡。
曾几何时,因为书画界的热火朝天,专业书画媒体突然间重获生机。书画界成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产区,需要媒体重点报道;书画界成了蓬勃发展的艺术高地,需要媒体重点研究;书画界成了此起彼伏的名流园地,需要媒体重点关注……可是,媒体没有钱买纸、没有钱印刷、没有钱发稿费、没有钱上交单位,于是,书画界的“金”以策划费、约稿费、版面费等等形式转换成了媒体的“银”。
书画界与专业媒体之间的这种契约关系虽然有些含混不清,甚至没有明确的契约关系,但之间的君子协定却在那儿有条不紊地被执行着,二者之间的供养关系也是明白无误的,最少是难以撇清的。不过,这种关系,哪怕是直接的供养关系,也难以割断媒体与其领导的利害关系,也难以消解媒体的舆论色彩,也难以推卸媒体的历史与现实的责任。
媒体者,公器也。
就这样,在近二十年的中国,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不多见的书画界与媒体的特殊博弈。
甲书画家出钱了,媒体会好好宣传他,哪怕他说自己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艺术成就,媒体也唯命是从。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以无比辛辣的笔调嘲讽别的书画家的自吹自擂并日复一日地告诉大家,艺术创造是十分艰苦的劳动,要在星光灿烂的人类文化艺术史上有所突破与贡献是非常艰难的。
甲书画家出钱了,媒体会好好服务他,为他策划最有规模的展览,为他出版最为精美的画册,为他组织最有档次的研讨会,为他铺排最有影响的社会反馈,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以无比尖锐的口吻指责别的书画家的作品不上档次,连篇累牍地告诉大家,中国的许多美术馆已经不是艺术圣殿,部分国家级出版社门槛已经很低,有的中央媒体可以拿钱换得版面与时段,一些国家的高级官员可以被请来参加开幕式——但这一切并不足以说明、证实任何书画家的艺术成果,最终,历史会以其作品作为检验的唯一根据。 甲书画家出钱了,媒体会好好研究他,为他约请他所指定的任何一位书画理论家、评论家,为他提出理论研究的方向与评论的高度,为他约稿催稿编稿发稿,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以无比冷静的方式告诉大家,所谓名家的高度评价是可以拿钱换来的,所谓大家的认真分析是可以拿钱组织的,所谓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载誉而归都是可以拿钱安排的,不信,这一切会同时出现在其他书画家的画册里、展览中与衣锦还乡之途。
这么多年来,媒体不知以哪儿来的权力册封了许多艺术大师,连艺术家也反感这个称号,有些书画家便自称“艺术大家”——与此同时,媒体又批评“艺术大师满天飞”。
这么多年来,媒体不知以什么作为凭据报道了那么多的艺术创造、那么多的“填补空白”。媒体中间有不少自以为是的外行,所以人云亦云;媒体中间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所以拿着鸡毛当令箭。
关键是,一方面媒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另一方面,媒体还有面子要保住,还有责任要履行,还有心中的牢骚、愤恨要表达,还有一些正确的知识要传递,还有一些正常的信息要传达……银子,虽然可能被金子廉价地兑换着,但也有自己的分子结构,有自己的色泽光彩,有自己的品性与用途。
可是,这内患与外忧的矛盾、这责任与利益的矛盾、这立场与交易的矛盾、这金与银的矛盾,多数情况下,是公与私的矛盾,不是金换银,也不是金镀银,而是金有垢银蒙羞,是现实的委曲,但在未来看,这就是历史的污点。
金非金,银非银
本来,我们的社会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且经过多年磨合的。可是,我们正处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书画领域,职业艺术家这个新角色与8小时以外的自由时代,让本来井井有条的一切有了变化,有了管理者的力不从心,甚至无可奈何,有了被管理者的自得其乐,甚至无法无天。
他是艺术家,但他没有甚至不想参加相关的协会,相关协会利用国家的名义、组织的名义、学术的名义号召不了他,更管束不了他。自行其是是其特色。
他是知名艺术家,是某协会的老会员,甚至是理事什么的,他也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但他有实力甚至有理由常常无视协会的游戏规则。财大气粗是其特色。
他是大艺术家,因为年龄问题已经处在协会的二线三线的位置了,但他是非请不可的角色,他也是请也不一定来的角色。高高在上是其特色。
有趣的是,与相关协会关系应该密切但却不密切的艺术家中,有不少人是尊重媒体的。他们可能不需要传统的组织约束,但是他们需要江湖,需要有人知道他们是艺术家,所以,他们会时不时地参加一些活动,时不时地出本画册,时不时地搞一个小型的展览。这个“时不时”的出镜就是新闻。新闻需要媒体,他们需要媒体。
知名艺术家中的多数人是各类媒体的老朋友,彼此之间的往来从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媒体帮过他们,他们也帮过媒体,他们知恩图报,他们与媒体互相需要,友好相处。
大艺术家们是媒体的主角,是许多有关专业的新闻事件的裁判,他们的观点自然也是媒体相关言论的依据。有些大艺术家常常在媒体上买断整块版面、整段时间。他们甚至是有些专业媒体的主要资助人。媒体需要他们。
媒体如流水跟随着多年的改革大潮淌到今天,而专业媒体则是在与书画界的来来往往中、拉拉扯扯中、推推搡搡中走到今天的。
可是,作为媒体而言,这么多年来,他们与书画界的关系可谓参与度很深,干预度却很浅,之所以如此,并不在于媒体没有力量,也不在于媒体没有使劲,更不能说社会对于媒体没有要求,而在于媒体既没有与书画界拉开距离,也在于媒体本身的境界缺乏高度。
书画专业媒体或者属于书画专业机构,或者属于一些媒体集团,或者实际属于某公司或出资人,不过是以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但无论如何,这些媒体终归属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或产业,彼此的归属最终归一,然而他们与书画界的关系却不一致,也不一般。
属于书画界的专业媒体,它们对专业的认可是有明确标准的,执行起来也是有统一尺度的。他们没有被社会力量打乱阵脚,也没有因为五斗米而折腰,但是,一些书画家是他们的师友、他们的同事,个别还是他们的领导,所以,它们以正面宣传为全部内容,几乎没有对于书画界不良现象的认识与批评。
属于媒体集团的那些专业书画刊物、版面与时段,对于书画界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也保持着一定距离。它们很少对书画家个人进行批评,但对书画界的一些倾向是有比较清醒认识与表达的,但是,他们对于社会的书画热潮,诸如老干部书画过于迁就,对于现任领导干部的书画更是近乎放纵,因为,这些稿件来源于他们自己领导的批示与推荐,他们不能不从命。
属于以出版社名义出版的,特别是那些以书代刊的书画类读物,则完全是利益至上的产物,绝大部分是商业行为,由出资的公司与老板决定一切。他们的标准不低,宣传的对象都是成名书画家,但是,他们没有立场,也没有持续性,办几期便消失是他们的常态,谁的作品好卖便宣传谁是他们的原则,所以,没有责任心的他们多数处在炒冷饭的状态。
媒体之所以认可并宣传了那么多艺术大师,是因为媒体认为他们中的多数就是艺术大师;媒体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些艺术家,是因为媒体认为他们中的多数就是艺术的创造者;媒体之所以和书画界打得火热,是因为媒体需要他们的金钱来保证一些媒体的工作秩序,来改善媒体人的生活,甚至来养活媒体,即使他们的金钱已经不是媒体救命的钱,一些媒体也养成了与书画界的这种被资助关系。
如果环顾左右,我们会发现,这在整个书画研究领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才让我们看到: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几乎没有进展,颠炒冷饭的现象十分严重,因为古代书画家已经不能为现在的研究者提供方便与资助;
——中国近现代书画研究被市场胡乱指挥,或者说中国近现代书画研究的成果被市场任意取舍,因为拍卖公司要求研究者为他们提供的拍品拍出高价服务;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被研究对象牵着鼻子走,因为书画家既是朋友,也是出资人,甲方的权力无限大,金钱的权力无限大。
媒体何尝愿意处在这个不尴不尬的白银时代,媒体何尝愿意处在黄金的阴影里,媒体何尝不愿意上升为黄金时代?但是,这一切在短时间里难以改观时,媒体人可不可以有这样的认识:进入黄金时代的并不都是黄金,处在白银时代的并不都是白银,所以,媒体没有必要总是认可与黄金的依存关系,没有必要总是听从黄金的吆喝。如果黄金不是黄金,白银也可以不是白银,那么时代只有一个我们共处的时代:劳动、创造的时代。
(剑武/《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编辑室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经济多年的快速增长,给文化艺术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作为理论平台和市场指南的美术类媒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承担起了与以往不同的历史责任。
近些年来,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属性和用途的美术作品在中国大陆持续升温,市场需求迅速增大,价格一路走高;这使得大批美术从业者跃跃欲试!若想让自己的作品有市场,就必须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故此,媒体的作用迅速凸显,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术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一些覆盖面极宽的报纸及电视媒体也纷纷开设美术专版和栏目,以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于是乎,成百上千的“艺术大师”、“艺术名家”在某些“媒体”宣传中诞生、繁衍,难以计数的“美术巨匠”、“美术泰斗”在利益的交换中被册封、定位,冠冕堂皇的赞美声之下,暗中流逝的,却是媒体的公信力。
诚然,如今要保持艺术媒体的公信力确非易事。尤其是对那些改制并成为市场主体的国家正规艺术媒体来说,其中大部分需要在解决好自身生存问题的前提下,继续承担着秉持公正学术立场和弘扬主流美术文化的职责;它们以对艺术真谛的敬畏和对艺术作品所持的公正、严肃的评判态度,维护着媒体尊严,坚守着文化品格。
鉴于当下国内艺术类媒体所出现的公信力等问题,本期《中国美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讨论,以此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思考。该专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邀请业内资深媒体人、评论家通过多年工作经历、体会和观察,对艺术媒体的诸多现象阐述个人观点;二是我们从大批关心此类问题的艺术家、媒体人、读者的来信中精选短论,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对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发表见解。
人们说,中国书画界正处在黄金时代,所以我们可以说,有关中国书画的媒体正处在白银时代。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按照冶炼技术的难易程度,把人类社会分成为四个时代,即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与黑铁时代。我这里只是按照人们对金与银的世俗看法,来认识与表述当代中国书画界与相关媒体的现状及关系。
金亦金,银亦银
从理论上说,中国的书画界及相关媒体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一部分:各级协会及其会员由中国文联及其下属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联系、领导;各级画院多数由文化部及其下属的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领导,少数由各级文联领导;各大美术院校由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领导;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相关业务多数由国家文物局及其下属的各省市自治区文物局领导。其他的专业协会、画院、美术及文物藏馆由出资机构领导。除此之外,无论你是号称世界的、中国的,还是以专业方式冠名的,大多属公司性质,在工商局注册即可。有些没有挂靠单位,也没有在工商局注册,但也在那儿活动着,真是蛇有蛇路,蜈蚣有蜈蚣路。
本来,在中国,书画家和其他艺术家拥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与发展机会。但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华人的推动下,在金钱、舆论的推动下,在画廊、拍卖公司、收藏机构与收藏家的推动下,近三十年来,中国书画界脱颖而出,率先“富了起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戏剧界名角退居二线了,六七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影视界名星退居二线了,七八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流行歌王退居二线了,八九十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其他各界名人退居二线了……没有哪一种艺术可以让这么多人吃香的喝辣的,可以让这么多人在全国各地住豪宅、开香车、圈地盖大工作室,可以让这么多人成为高层人士与商业巨贾的座上客,可以让这么多人光宗耀祖、显赫无比且荫及子孙,可以让这么多人财大气粗,从而颐指气使甚至翻脸不认人……当然,这也为一些真正的艺术家衣食无虑地静心读书、认真课徒、潜心创作创造了条件。不管怎么样,书画艺术品与艺术家在近三十年真是恭逢盛世。
与之相关的书画媒体,无论如何,它们首先是媒体,是专业媒体,是小众事业,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阶段,也遭受了阵痛:一些杂志停刊了,一些杂志扩容了,一些杂志转行了,一些报纸取消了书画专版,一些报社取消了美术部门,一些报社取消了美术编辑岗位,有一段时间,全国从事美术报道的编辑记者只有几个老同志,单位不再安排新生力量随续,听任其自然消亡。
曾几何时,因为书画界的热火朝天,专业书画媒体突然间重获生机。书画界成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产区,需要媒体重点报道;书画界成了蓬勃发展的艺术高地,需要媒体重点研究;书画界成了此起彼伏的名流园地,需要媒体重点关注……可是,媒体没有钱买纸、没有钱印刷、没有钱发稿费、没有钱上交单位,于是,书画界的“金”以策划费、约稿费、版面费等等形式转换成了媒体的“银”。
书画界与专业媒体之间的这种契约关系虽然有些含混不清,甚至没有明确的契约关系,但之间的君子协定却在那儿有条不紊地被执行着,二者之间的供养关系也是明白无误的,最少是难以撇清的。不过,这种关系,哪怕是直接的供养关系,也难以割断媒体与其领导的利害关系,也难以消解媒体的舆论色彩,也难以推卸媒体的历史与现实的责任。
媒体者,公器也。
就这样,在近二十年的中国,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不多见的书画界与媒体的特殊博弈。
甲书画家出钱了,媒体会好好宣传他,哪怕他说自己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艺术成就,媒体也唯命是从。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以无比辛辣的笔调嘲讽别的书画家的自吹自擂并日复一日地告诉大家,艺术创造是十分艰苦的劳动,要在星光灿烂的人类文化艺术史上有所突破与贡献是非常艰难的。
甲书画家出钱了,媒体会好好服务他,为他策划最有规模的展览,为他出版最为精美的画册,为他组织最有档次的研讨会,为他铺排最有影响的社会反馈,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以无比尖锐的口吻指责别的书画家的作品不上档次,连篇累牍地告诉大家,中国的许多美术馆已经不是艺术圣殿,部分国家级出版社门槛已经很低,有的中央媒体可以拿钱换得版面与时段,一些国家的高级官员可以被请来参加开幕式——但这一切并不足以说明、证实任何书画家的艺术成果,最终,历史会以其作品作为检验的唯一根据。 甲书画家出钱了,媒体会好好研究他,为他约请他所指定的任何一位书画理论家、评论家,为他提出理论研究的方向与评论的高度,为他约稿催稿编稿发稿,但是,与此同时,媒体以无比冷静的方式告诉大家,所谓名家的高度评价是可以拿钱换来的,所谓大家的认真分析是可以拿钱组织的,所谓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载誉而归都是可以拿钱安排的,不信,这一切会同时出现在其他书画家的画册里、展览中与衣锦还乡之途。
这么多年来,媒体不知以哪儿来的权力册封了许多艺术大师,连艺术家也反感这个称号,有些书画家便自称“艺术大家”——与此同时,媒体又批评“艺术大师满天飞”。
这么多年来,媒体不知以什么作为凭据报道了那么多的艺术创造、那么多的“填补空白”。媒体中间有不少自以为是的外行,所以人云亦云;媒体中间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所以拿着鸡毛当令箭。
关键是,一方面媒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另一方面,媒体还有面子要保住,还有责任要履行,还有心中的牢骚、愤恨要表达,还有一些正确的知识要传递,还有一些正常的信息要传达……银子,虽然可能被金子廉价地兑换着,但也有自己的分子结构,有自己的色泽光彩,有自己的品性与用途。
可是,这内患与外忧的矛盾、这责任与利益的矛盾、这立场与交易的矛盾、这金与银的矛盾,多数情况下,是公与私的矛盾,不是金换银,也不是金镀银,而是金有垢银蒙羞,是现实的委曲,但在未来看,这就是历史的污点。
金非金,银非银
本来,我们的社会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且经过多年磨合的。可是,我们正处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书画领域,职业艺术家这个新角色与8小时以外的自由时代,让本来井井有条的一切有了变化,有了管理者的力不从心,甚至无可奈何,有了被管理者的自得其乐,甚至无法无天。
他是艺术家,但他没有甚至不想参加相关的协会,相关协会利用国家的名义、组织的名义、学术的名义号召不了他,更管束不了他。自行其是是其特色。
他是知名艺术家,是某协会的老会员,甚至是理事什么的,他也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但他有实力甚至有理由常常无视协会的游戏规则。财大气粗是其特色。
他是大艺术家,因为年龄问题已经处在协会的二线三线的位置了,但他是非请不可的角色,他也是请也不一定来的角色。高高在上是其特色。
有趣的是,与相关协会关系应该密切但却不密切的艺术家中,有不少人是尊重媒体的。他们可能不需要传统的组织约束,但是他们需要江湖,需要有人知道他们是艺术家,所以,他们会时不时地参加一些活动,时不时地出本画册,时不时地搞一个小型的展览。这个“时不时”的出镜就是新闻。新闻需要媒体,他们需要媒体。
知名艺术家中的多数人是各类媒体的老朋友,彼此之间的往来从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媒体帮过他们,他们也帮过媒体,他们知恩图报,他们与媒体互相需要,友好相处。
大艺术家们是媒体的主角,是许多有关专业的新闻事件的裁判,他们的观点自然也是媒体相关言论的依据。有些大艺术家常常在媒体上买断整块版面、整段时间。他们甚至是有些专业媒体的主要资助人。媒体需要他们。
媒体如流水跟随着多年的改革大潮淌到今天,而专业媒体则是在与书画界的来来往往中、拉拉扯扯中、推推搡搡中走到今天的。
可是,作为媒体而言,这么多年来,他们与书画界的关系可谓参与度很深,干预度却很浅,之所以如此,并不在于媒体没有力量,也不在于媒体没有使劲,更不能说社会对于媒体没有要求,而在于媒体既没有与书画界拉开距离,也在于媒体本身的境界缺乏高度。
书画专业媒体或者属于书画专业机构,或者属于一些媒体集团,或者实际属于某公司或出资人,不过是以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但无论如何,这些媒体终归属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或产业,彼此的归属最终归一,然而他们与书画界的关系却不一致,也不一般。
属于书画界的专业媒体,它们对专业的认可是有明确标准的,执行起来也是有统一尺度的。他们没有被社会力量打乱阵脚,也没有因为五斗米而折腰,但是,一些书画家是他们的师友、他们的同事,个别还是他们的领导,所以,它们以正面宣传为全部内容,几乎没有对于书画界不良现象的认识与批评。
属于媒体集团的那些专业书画刊物、版面与时段,对于书画界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也保持着一定距离。它们很少对书画家个人进行批评,但对书画界的一些倾向是有比较清醒认识与表达的,但是,他们对于社会的书画热潮,诸如老干部书画过于迁就,对于现任领导干部的书画更是近乎放纵,因为,这些稿件来源于他们自己领导的批示与推荐,他们不能不从命。
属于以出版社名义出版的,特别是那些以书代刊的书画类读物,则完全是利益至上的产物,绝大部分是商业行为,由出资的公司与老板决定一切。他们的标准不低,宣传的对象都是成名书画家,但是,他们没有立场,也没有持续性,办几期便消失是他们的常态,谁的作品好卖便宣传谁是他们的原则,所以,没有责任心的他们多数处在炒冷饭的状态。
媒体之所以认可并宣传了那么多艺术大师,是因为媒体认为他们中的多数就是艺术大师;媒体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些艺术家,是因为媒体认为他们中的多数就是艺术的创造者;媒体之所以和书画界打得火热,是因为媒体需要他们的金钱来保证一些媒体的工作秩序,来改善媒体人的生活,甚至来养活媒体,即使他们的金钱已经不是媒体救命的钱,一些媒体也养成了与书画界的这种被资助关系。
如果环顾左右,我们会发现,这在整个书画研究领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才让我们看到: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几乎没有进展,颠炒冷饭的现象十分严重,因为古代书画家已经不能为现在的研究者提供方便与资助;
——中国近现代书画研究被市场胡乱指挥,或者说中国近现代书画研究的成果被市场任意取舍,因为拍卖公司要求研究者为他们提供的拍品拍出高价服务;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被研究对象牵着鼻子走,因为书画家既是朋友,也是出资人,甲方的权力无限大,金钱的权力无限大。
媒体何尝愿意处在这个不尴不尬的白银时代,媒体何尝愿意处在黄金的阴影里,媒体何尝不愿意上升为黄金时代?但是,这一切在短时间里难以改观时,媒体人可不可以有这样的认识:进入黄金时代的并不都是黄金,处在白银时代的并不都是白银,所以,媒体没有必要总是认可与黄金的依存关系,没有必要总是听从黄金的吆喝。如果黄金不是黄金,白银也可以不是白银,那么时代只有一个我们共处的时代:劳动、创造的时代。
(剑武/《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编辑室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